更新於 2024/03/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看不見的城市》談台北車頭到啦,欲下車的旅客請趕緊下車

raw-image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市能僅服務特定族群嗎?僅服務政商名流、白領階級,而將低端人口徹底趕出城市嗎?而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城市與城市之間除了機場名稱不同外,「在地性」在城市中又該如何深化呢?更深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選擇不同城市價值的可能?選擇生態而非開發的價值、選擇幸福而非經濟成長的價值。


何謂城市?


人多就是城市嗎?各國對城市人口數量皆有不同的標準,例如在加拿大,城市人口下限為1,000人,在馬來西亞則為10,000人。而即便在同一國家也會有不同標準,例如美國因為各州的法律不同,於是會出現在麻薩諸塞州城市人口下限為12,000人,但在馬里蘭州卻只要300人。人口多寡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亦如城鄉的概念也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在同一地區中,人口相對多的地方我們會稱為「市中心」,市中心或郊區是一種「比較」,而非有一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正因為是一種比較的概念,所以此概念便會隨著環境、社會脈絡等價值的改變而隨之有新的理解,否則若將現在對於城市的概念套用在過去,那麼將產生過去農業時代沒有城市存在的結論。城市當然一直都存在,就像貧富也一直都存在一樣,只是現在的鄉下可能都比過去的城市還要進步、便利、擁擠、能夠滿足更多慾望,但我們也不會因此就沒有了鄉鎮的概念在於,雖然科技的進步多少平衡了城鄉資訊上的落差,但就像即便擁有工具,卻無法擁有促使應用此工具的「動機」,城市相較於鄉鎮擁有更多元的生活、次文化及誘發更多元行動的可能,這便是城市價值的所在。


為什麼多數人都嚮往城市呢?


城市擁有什麼不同於鄉鎮的吸引力呢?在人多的地方,自然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因為人多,所以公共空間、公共設施便需要一併提升以滿足多人使用的可能,人的「問題」及「慾望」推引著城市發展。在城市中想運動的時候可以到河濱公園慢跑、打球,想靜一靜的時候可以到美術館賞畫或到咖啡廳一邊看者路人一邊品茗,想學習任何技藝可以再進修或到圖書館閱讀相關書籍,從白天到黑夜都有各式活動滿足各種欲望,這便是城市的魅力所在;能夠隨時找到慾望滿足的可能。


「你感到歡愉,並非由於城市的七大奇觀,或七十個奇觀,而是在於它回答了你的問題,或者是它問你一個問題,強迫你回答。」


城市不僅能夠滿足慾望,城市更賦予慾望新的形式。在慾望實現的過程中,慾望與慾望之間也產生了辯證的關係,讓我們因著他人能夠檢視自我及參與他人的慾望。而這樣的關係反倒影響了我們原先的慾望。例如周末下午到東區逛街,也許原本只是想逛個書店,但卻在轉角不經意地欣賞到某街頭藝人的表演,進而駐足聆聽,與他人的慾望產生關係,這便是多元城市的價值,藉由多元價值與自我慾望的辯證,讓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可能,而我們相互參與其中。


城市是自然產生還是被設計的?


若說城市的本質是慾望的集體呈現,那麼有可能設計城市嗎?這邊的設計不是指設計慾望,而是一種宛如建築設計般「配置」的設計。都市計畫分區管制,讓城市因著不同的使用而有不同的城市景觀。都市設計是一種方法而非目的,城市的目的不是擁有被設計的景觀或清楚的都市分區,而是在都市設計的標準之下,依然有各種慾望實現的可能。


於是,城市不僅包含富人的慾望,也包含窮人的慾望,但都市設計作為工具是否反映了這些看不見的城市呢?城市的發展如何兼顧發展的正義呢?以經濟發展為例,為什麼每年一定要成長,其預設便是經濟的成長所增加的收入,能夠帶來改善窮人脫貧的可能,進而減少貧富差距。但事實卻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即便經濟成長多多少少提升了窮人的生活,但受益最大的還是原先便富有的人們。回到城市發展,當我們在談發展時,也同樣預設了發展能夠帶來改善、提升整體國家的可能,但事實卻是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人口分布越來越極端,發展恰恰是城鄉不正義的原因。但難道要讓所有的人都住在城市才是正義嗎?


是否有選擇不同城市價值的可能?


城市能夠提供多元生活的可能,但在其講求發展的大旗下,與其相反的慾望必然無法獲得滿足,例如能夠在城市中實踐沒有發展、追求不便利、拒絕開發的慾望嗎?城市是國家的一部分,它帶著某種進步、發展、快速、便捷的價值,相對的,鄉鎮的價值便是城市所沒有的,關於人情味、慢活、與自然有更親近的關係等。


城市與鄉鎮並沒有界線,即便在城市,台北社子島人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天龍人。城市不是地界所決定的,甚至去區分城鄉也並非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國家有認同感。我們能夠自由的選擇城市或鄉鎮,選擇各種不同生活的價值,正義與否,答案不在城市,而是作為一個國家,即便在邊緣,依然有獲得自我實現的可能。


城市是進步的嗎?如同詢問歷史是進步的嗎?進步與否不是看城市,也不是看歷史,而是昨天的我與今天的我有沒有變得更好,或者說我是否活在希望之中。全球化下的城市,多少讓城市的發展趨於單一,但之所以不會都變成紐約的原因在於,更深層的文化傳統底蘊,讓我們不同於海洋文明、基督教世界等國家。一個偉大的城市,不是因為物質有多豐富,而是因為它擁有偉大的公民成就其偉大的國家。

2018/3/2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