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一位居住在柏林的30多歲英國人所寫,在這位英國人眼中的德國人:「沒跟五個最好的男性朋友一起裸泳過,就白活了。」、「只要口袋一有點錢,就想去買保險。」、「不管笑話多好笑,只要資訊有誤,一定糾正到底。」、「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張不能說的職業分級表。」、「德國人旅遊,是想提醒自己德國的一切有多麼美好。」、「對德國人來說,最重要的空間是廚房。」、「不管街上有沒有人,一定會聽『小紅人』的指示。」歸納出德國精神中的三項鐵律:三P(規劃Planning、準備Preparation、執行Process)。當然,這多多少少帶著作者身為英國白人男性角度的刻板印象,如同我們對德國人的印象是什麼?愛喝啤酒、愛吃香腸、一板一眼的守法、守時?
上個月去了趟德國,嚴格來說是去了16個邦;16個語言、民族(日耳曼人)雖然相同,但歷史、傳統、環境景觀卻不相同的各個邦聯。畢竟「統一」的德國除了1990年的兩德統一,在歷史上不過三次,分別是:1. 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又稱第二帝國,第一帝國指神聖羅馬帝國)、2. 1918-1933年的威瑪共和國、以及3. 1933-1945年的納粹德國(第三帝國)。由此可知,「統一」之於德國的歷史,是短暫更是非常態的。德國人普遍不認為自己是德國人,而是○○邦人。
實際到德國,才知道在餐廳、飯店遇到的服務生,絕大多數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因為歐盟的申根公約,讓歐盟的成員國即便不具德國國籍,依然能夠自由的在申根區移動、就業。這次到德國就遇到來自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的外來移民,而唯一遇到的德國人則是已高齡70歲的遊覽車司機。
在「短暫」與德國司機的相處時光中,之所以「短暫」在於,歐盟為防業者不當競爭、促進交通安全及保障工作條件,規範司機每天不得駕駛超過9小時,每週有2天可延長1小時至10小時,但兩週不得超過90個小時。且連續開車4個半小時就必須休息45分鐘,可分段累加先休15分鐘,再另休30分鐘。司機每週駕駛時間不得超過56個小時,若以一天不得超過9小時計,那麼每6天就要休息一天。這些規範只要車一發動,都會透過車上的卡片持續紀錄與監控,違者罰款3400歐元(約台幣11萬2,200元)。因此,這躺旅程光司機就換了5位,且高速公路路邊隨處可見停在停車彎休息的貨車(據說多是由東歐開過來的長途貨車)。回到本次旅程唯一遇到的德國人、高齡70歲的司機,讓我親眼見證何謂德國人的守時及守法。
守時方面:若遊覽車預定9點發車,那麼德國司機半小時前就會先將車停妥,等者旅館的服務生將行李推過來上行李。並且8:55前就作在車上等候發車,對德國人來說,提早5分鐘才算準時。有次急急忙忙晚了集合時間3分鐘才上遊覽車,德國司機就對我說:「Why are you late every time?」德國人說話也是滿直的(哈)。
守法方面:除了遊覽車只停在規定可停放遊覽車的區域外(有時停車區會離景點有些距離)。比較小的細節是,就算沒有旁人看見依然會遵守的內在道德。例如:在德國上廁所通常是要錢的,最高上過一次1歐元的(約台幣33元),一般都0.5或0.7歐元(題外話,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廁所,上廁所還會附贈折價券,可直接折抵休息站內的商品,不過休息站通常也賣得比較貴就是了)。有次在某個加油站上廁所(因連續駕車兩小時就必須休息45分鐘),領隊在跟加油站的服務員說要借廁所後,服務員給了領隊一把廁所的鑰匙及一個存錢筒,存錢筒上寫著上一次廁所0.5歐元(約台幣16.5元)。然而,多數國人上完就直接走人了,直德國司機走出廁所後毫不猶豫的在存錢筒投了0.5歐,剎那間,我明白了為什麼無限速高速公路全世界只有德國能實現、為什麼德國車站進出沒有閘門、為什麼德國人口(8200萬人)是台灣的3.5倍,交通受傷人數卻比台灣低(據統計2016年德國擁有6,260 萬輛機動車,其中小客車 4,580 萬輛,交通意外事故共造成3,214人死亡、39.6 萬人受傷;而台灣機動車登記數為 2,151 萬輛,其中小客車667萬輛,交通意外事故造成1,604人死亡、40.3 萬人受傷。)
走在德國的路上很安全,有次在人口最多的首都柏林散步,正準備從步道走到斑馬線旁,迎面駛來的小客車,一看到我準備過馬路,馬上就「停」了下來,沒錯,是完全靜止的「停」了下來,而不是一邊慢慢的開一邊看著我到底要不要過馬路。頓時感受到行人優於行車的路權,正因為人人守法或說替他人著想,才有可能將意外降到最低,並發展出鼓勵大眾步行、騎自行車、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的環境,讓行人不必忍受路上的空汙、噪音、甚至影響生命安全的風險。
除了守時與守法,本書比較有感的是德國人「喝水的講究」。德國的喝水指得是喝汽泡水,雖然在德國,水龍頭轉開便能飲水,但德國人卻認為水是給魚喝的,人則是喝有氣泡的飲料 (啤酒、氣泡水)。德國人在餐廳用餐,習慣會點飲料,所以沒有提供免費的飲水,若要喝水,也要另外點,價錢快跟一杯500ml的啤酒差不多了。比較特別的是,德國甚至連啤酒都有法律,如最早在1516年公佈的Reinheitsgebot(啤酒純釀法Bavarian Purity Law),是現存最早的食品法規,規定德國啤酒只能用水、大麥芽、啤酒花三種原料釀造(當時還沒有發現啤酒酵母),其他副原料皆不能使用,如違反法令,所釀造的啤酒便要無條件充公,如此嚴格的法令便造就了德國啤酒的品質保證。且點多少ml的啤酒實際就要有多少ml,例如點一杯500ml的啤酒,啤酒杯上就會有條標示著500ml的線,只要啤酒扣除泡泡沒有到這條線就是違法。
有些我們對德國人的印象是普遍的,如德國人的守時與守法,當然,德國人也普遍愛喝啤酒、愛吃香腸,因為啤酒與香腸都有上千種可選擇,德國人也不是只喝香腸與啤酒,還有超多的馬鈴薯料理、Döner Kebab(土耳其烤肉)等。美食美酒人人都愛,但守時與守法背後卻有更深的民族性,甚至可探討到德意志文化的包容性,礙於篇幅將再另篇討論。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