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評論計畫之200篇評論的誕生

2024/03/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歡慶第200篇評論的誕生,特別規劃了「百大評論計畫」成果展三部曲,即日起陸續刊出。百大評論計畫の大數據:1.時間:2016年1月30日~2019年7月28日。2.第1篇評論〈關於藝術治療〉,第200篇評論〈台灣文學不必復興,因為一直都在〉。3.200篇評論,歷時1,276天,平均6.38天一篇評論(日更無法,但當周刊專欄還可以)。4.累積字數,以一篇1,500字計算,已產出30萬字以上。5.最夯評論:2016年5月15日的〈從《建築的理由》談建築教育失敗的理由〉,計140個讚、98次分享。6.最常PO文的時間是周末(周六47篇、周日51篇),最少則是周五(15篇)。


  第1篇評論,並不表示之前不寫評論,之前當然也寫寫網誌、投投稿。但「百大評論計畫」的不同在於,它是一個「計畫」,我有意識的、逼自己寫作的計畫。從一個不知道可以寫到何時的計畫,到幾乎成為了一個「癮」,不寫就全身不舒服的習慣。


  為什麼不在第100篇評論時慶祝呢?第100篇誕生於2017年7月5日的〈文學台灣:台中篇/地圖的起點〉,僅花了523天就達標,平均5.23天一篇評論。當時正在台中受地方特考基礎訓,研究所準備升研二,並且正在寫文化三部曲(〈文化革命的結構〉、〈文資法立法與文化價值的矛盾〉、〈從《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談政策的文化性思維〉)。一方面忙於兢(ㄐㄧㄡˇ) 兢(ㄔˊ) 業(ㄖㄡˋ) 業(ㄌㄧㄣˊ)的受訓,一方面還有想趕快寫出來的評論,因此並不急著慶祝。


  反而是第200篇的現在,工作上越來越上手(上周剛辦完變更設計議價),不再是辦公室的菜鳥(今年3月敝科來了2位去年地方特考分發的同仁)、論文寫完、研究所畢業、還清了大學的就學貸款並且正式進入人生的另個階段。這時候回過頭來反思這3年半帶給我的改變,反而對於下個人生目標更有幫助。


  3年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長不過大學4年,短不過高中3年。但以大學畢業退伍後的這5年,評論早已是日常、更是成就。以下簡單整理3個問題自問自答(有興趣提問的也可在下方留言):


Q1.評論如何誕生?


  第1篇評論誕生於2016年1月30日星期六,那是小英剛當選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後的第14天,建築師放(落)榜後的第5天,距離3月5日的地方特考放榜還有一段時間。已換到退伍後的第2份工作,每天搭著火車、騎著U-bike上下班,單身、沒車、沒房,生活平凡卻也有著滿肚子無處宣洩的苦水。


  早在2015年第1份工作剛辭職不久,當年9月便有幸到靜宜大學分享大學時(2010)獨自完成到日本單車旅行48天(福岡→東京)的夢想。那時我就在想,下一個夢想是什麼?都回台灣5年了,還老在談當年的事情,是否表示這5年來我沒有任何進步?當然,我也可以分享建築系畢業設計的過程、或失戀教我的事之類的。但那都不足以超越日本單車旅行的獨一無二。


  如果要舉我生平最具代表性的事情,日本單車旅行絕對是前三件與眾不同、我之所以為我的重要特徵。從計畫的開始、執行到完成;從打工存錢、學日文到在日本踏出第一步。這的確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即便現在回想起來同樣覺得不可思議。但實現夢想之後呢?如果只能不斷訴說往日的榮光,那麼榮光只會逐漸退色、黯淡,我也只是原地踏步、不進則退。


  於是28歲的我開始思考,什麼是能夠超越日本單車旅行的夢想?什麼是30歲前我必須具備的能力?直得花一輩子追尋、打磨的能力。新的夢想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只是48天的旅行,而是跨時空的、沒有終點、持續不斷長征的考驗,那將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全新看待自我的方式。若說單車旅行是生理的極致,那麼何謂心理的極致?我希望30歲的我,能夠奠基對世界的基本認識,能夠存到「第1桶金」,那桶金不是隨意流動的金錢,而是能夠帶著走、持續增值的知識能量,那將足以讓我無懼往後70年的人生(事實則是覺得自己越來越無知)。於是,「百大評論計畫」的輪廓逐漸清晰可見。


Q2.評論為何重要?


  之所以選擇寫評論的方式、以文字作為工具的原因在於,我有這方面的天分。早在大學時期,撇開文學獎(新詩組)入圍不談,就曾有老師對我說:「冠儒,我看你寫的東西還不錯!」下句話是「怎麼話確說得不太好。」文字和說話是有差異的,或許我沒有辦法把話說得非常漂亮(努力改善中),但我也發現,我確時能寫、會寫、肯寫。相較於需要長時間施工、考量成本、工期與業主意見的建築,評論是更即時、更自由、更具無遠弗屆影響力的工具。於是,我第一個刊登上《台灣建築雜誌》的建築作品不是一棟建築而是一篇評論(〈建築教育缺席的一堂課─關於建築的智慧財產權〉)。評論,讓我能夠直指本質的討論問題的核心,而不必花心力在枝微末節的技術上。


  寫評論很簡單,除了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之外,物質的成本非常低廉。不用買裝備、不用看天吃飯,只要一台電腦,一個人就能隨時隨地的寫。對於剛出社會的小資族來說,這種投資再好不過了。藉由評論,強迫自己統攝各種議題,只要1,500字就好,即便是硬塞,也是思考過後的塞,而這些文字都將成為拓展自我經驗的養分。


Q3. 評論的習慣如何養成?


  首先,必須具有「問題意識」。不管是欣賞電影的時候、閱讀書籍的時候或聆聽演講的時候,都要時時提醒自己,不斷思考「我想要問什麼問題?」。不一定馬上會有答案,但要先有問題。答案或者說如何將問題串連成一篇「故事」,則是寫評論當下最有趣的事情。那種感覺彷彿是在考數學時,原本不會寫,想一想後突然懂了的那種感覺。  當習慣孤獨、習慣煩躁、習慣長時間久作打電腦的腰酸背痛、習慣寫完評論後興奮得睡不著覺、習慣逛書店、習慣買書、習慣看首輪電影、習慣看他人的評論。當習慣成了一種「癮」,不寫出來便全身難耐,如鲠在喉。恭喜你,評論已成為一種生活。  任何持之以恆的事情都是不容易的,至少在時間上,「百大評論計畫」已超越日本單車旅行太多太多,能夠與他人分享的故事彷彿永遠說不完。而在有了生理的代表作及心理的代表作之後,下一步的目標已清晰可見。

2019/8/12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3會員
523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