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尋琴者》談如何為自己調音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1聯合報文學大獎、2020Openbook好書獎 年度中文創作

2021聯合報文學大獎、2020Openbook好書獎 年度中文創作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靈魂們都不願意進入那個會病會老,而且無法自由穿越時空的形體裡。於是,神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那樂聲實在太令靈魂們陶醉了,都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然而,能夠把那音樂聽得更清楚的方法,只能透過一個管道,那就是人類的耳朵。神的伎倆因此得逞了,靈魂從此有了肉體。」


  《尋琴者》是這樣開始的,無限的音樂需透過有限的身體(耳朵)才能為我們、無限的靈魂所接收。作者郭強生描繪了音樂的韻律與人類的情感產生演奏的痕跡、文學;除了將音樂的漣漪漫至文學外,更開創了音樂獨有的文學性。「背叛是不是人與人之間共振時必然會撞出的雜音。」,即是以音樂的雜音形容人之間的背叛關係。


  主角曾是位天才鋼琴家,後來努力學習成為一個調音師,而非致力追求演奏,其原因在於「比起舞台上,只能孤伶伶地面對每一場演奏的不可知,我以為,成為幕後被某人完全信任與依賴的對象,或許那才是比較幸福的。」主角形容鋼琴、演奏者與調音師三者之間的關係,就像是一個婚姻諮商師與一對夫妻。「當一個神經質的演奏者,與一架不完美的鋼琴被送作堆之後,身為調音師的重責大任就是幫他們勾勒出,他們在一起之後可能達成的幸福想像。」而調音師的重要性就在於,利用一雙異於常人的耳朵,聽出兩者缺陷所產生的振動,以安排彼此和諧。


  調音師作為演奏家與鋼琴兩者間的平衡;「演奏家從來不懂他的鋼琴,往往過度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忘記了它只是一台由重量撞擊所操控的機器,並無任何深奧的原理。」演奏家認為音樂之所以動人,在於音樂背後代表著真理。然而,事實卻是,音樂的真理,無法脫離物質的鋼琴,其真理甚至僅限縮在調音師調整後的音色範圍內。 


  鋼琴之所以需要調音在於,除了每位演奏著要得音不同外,鋼琴的每根弦,平均有160磅的張力,一架鋼琴所有的弦加起來的,共承受了20噸的重量。不斷地彈奏使得弦在琴槌不斷敲擊下產生位置的改變。沒有任何一架鋼琴的音色是始終不變的,撇開演奏者本身在風格、情感、技巧、力量上產生各有殊異的音色外(明亮、圓潤、清脆等),即便數位調音器已發明的今天,調音師依然無可取代的原因在於,人耳聽的是多音和諧,調音器聽的是單音頻率。且真實世界的琴弦震動具有泛音偏差(Inharmonicity),導致兩個音和諧共鳴時頻率與理論計算不同。


  既然調音靠得是人耳,就算是同個調音師,調出來的音也不盡相同。因為人耳聽會疲勞、及受到當下環境的影響,故調音師利用歪頭往不同方向聽、張開嘴巴聽、聽其他音再回來聽標的、或者稍微暫停休息一下等方式,將影響降至最小。


  音樂所引發的情感是普遍的,最孤獨的人、最窮困潦倒的人、甚至瀕死的人,都能從音樂中得到相同的感動,因為那是我們(靈魂)共同的來處與去處。「音樂讓我們聽見了時間,聽見了我們自己的影子。」時間的綿延,讓一個個音符成為旋律,人耳就像影子,追著音符前進,與音符保留著似有若無的空間,即使無聲,也仍是演奏。人耳聽見宛如中國山水留白的無聲,不是無異議,而是指向了意義的所在。


  數位化下的音樂,有些音樂家如李赫特,依然堅守著鋼琴現場演奏,對錄音室極度排斥;有些音樂家則如顧爾德,認為重點在音樂,不在乎演奏是否一氣呵成,在乎的是音樂本身的完美。然而,有完美的音樂嗎?當人們都在最求完美、同一的價值時,犧牲的便是個別的獨特性、差異性。演奏者彼此間對音色的不同追尋,反映的正是個別記憶、經歷、技巧、詮釋的獨特性、差異性。且音樂演奏不是只有音樂,音樂廳亦是音樂演奏的一部份,故需要考量聲音因著材料、角度、人數等影響下的聲學變化。而在數位化下可隨選隨聽隨「卡」不必從頭聽到尾的音樂接收方式,及音樂結合表演、戲劇、配樂等跨領域的音樂表現形式,再再正改變著享受音樂與創造音樂的可能。


  郭強生認為:「越是躁鬱騷動的年代,越是要懂得如何為自己調音。」我們生來都是他人的調音師,藉由調音、參與、介入他人的生命,讓他人成為更真實、更幸福的自己。然而,我們卻鮮少為自己調音。有些聲音只有自己才聽過、聽到,在越是鬱騷動的年代,郭強生要告訴我們的,不是像他一樣不用FB、IG等社群媒體,而是在看(聽)他人旋律的同時,不忘那些自己才獨有的興趣、記憶、經驗、行動與想像,先成為自己才能做自己,如此才有調和出人生和諧的可能。


以下分享本書所提及的音樂:

1.拉赫曼尼諾夫〈無言歌〉

2.舒伯特〈G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D.894〉

3.巴哈〈郭德堡變奏曲〉

4.李斯特〈悲嘆〉

參考資料:

1.李佳祐,2021,〈調音師做些什麼〉

2.李佳祐,2021,〈不準確的調音器(1)〉

2021/8/8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在距今673年前、1348年的佛羅倫斯,同樣發生一場難以控制的瘟疫(黑死病)。當時瘟疫(Pandemic)席捲全歐洲,至少造成7,500萬~2億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30%~60%)。《十日談》(Decameron, 1351)的背景,內容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而前往佛羅倫斯郊區居住的7女3
  本月的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主題為「16歲的我」。   「假如可以乘坐時光機,回到16歲的那一年,你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什麼?未成年的小大人,是以何種眼光看待發生在周遭的事物?這個世界曾經讓你失望嗎?有足夠的勇氣向未來提案你的夢想嗎?」   16歲,2004年(民
  在平均7天寫一篇評論的生活,評論已與生活不可劃分。然而,為何需要評論?評論有標準嗎?評論與作品是什麼樣的關係?作品的評論與時事評論又有何差異?而評論作為自我辯證的運動,其運動對生活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評論與作品的關係:   當我們閱讀一件作品時,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同,
  為歡慶第300篇評論的誕生,將推出以評論人生為主題之系列作,藉此機會反思評論與自身的關係百大評論計畫─編號201-300の6大數據: 1. 時間:2019年8月12日~2021年7月1日。 2. 歷時:690天,平均6.9天一篇。相較第1~200篇評論的平均6.38天略高(不過還是有
  在宛如世界末日的當下,能夠窩在家專心「讀夢」,真是莫大的小確幸。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下簡稱《世界末日》)看似是由兩個故事組成(世界末日、冷酷異境),實則是同一個故事。時間上,一個是在末日之前,一個在末日之後。空間上,一個在城外,另一個則在城內。書中描繪了什麼樣子的末
  本書作者Miriam Meckel(1967-)是位事業成功的教授,就在每天被大量的工作與訊息淹沒時,突然一夕之間垮了,被診斷為專業估竭(Burnout或譯過勞)。本書便是描述Meckel在山上醫療機構治療的過程,並將其書寫成文字,紀錄反省與思考自身的人生。   在山上治療,讓人想
  在距今673年前、1348年的佛羅倫斯,同樣發生一場難以控制的瘟疫(黑死病)。當時瘟疫(Pandemic)席捲全歐洲,至少造成7,500萬~2億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30%~60%)。《十日談》(Decameron, 1351)的背景,內容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而前往佛羅倫斯郊區居住的7女3
  本月的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主題為「16歲的我」。   「假如可以乘坐時光機,回到16歲的那一年,你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什麼?未成年的小大人,是以何種眼光看待發生在周遭的事物?這個世界曾經讓你失望嗎?有足夠的勇氣向未來提案你的夢想嗎?」   16歲,2004年(民
  在平均7天寫一篇評論的生活,評論已與生活不可劃分。然而,為何需要評論?評論有標準嗎?評論與作品是什麼樣的關係?作品的評論與時事評論又有何差異?而評論作為自我辯證的運動,其運動對生活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評論與作品的關係:   當我們閱讀一件作品時,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同,
  為歡慶第300篇評論的誕生,將推出以評論人生為主題之系列作,藉此機會反思評論與自身的關係百大評論計畫─編號201-300の6大數據: 1. 時間:2019年8月12日~2021年7月1日。 2. 歷時:690天,平均6.9天一篇。相較第1~200篇評論的平均6.38天略高(不過還是有
  在宛如世界末日的當下,能夠窩在家專心「讀夢」,真是莫大的小確幸。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下簡稱《世界末日》)看似是由兩個故事組成(世界末日、冷酷異境),實則是同一個故事。時間上,一個是在末日之前,一個在末日之後。空間上,一個在城外,另一個則在城內。書中描繪了什麼樣子的末
  本書作者Miriam Meckel(1967-)是位事業成功的教授,就在每天被大量的工作與訊息淹沒時,突然一夕之間垮了,被診斷為專業估竭(Burnout或譯過勞)。本書便是描述Meckel在山上醫療機構治療的過程,並將其書寫成文字,紀錄反省與思考自身的人生。   在山上治療,讓人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抱著七弦琴訴說遙遠 那些光年以前與之後 你說想要一雙飛鞋 就能跳躍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對我說話 不然我會失去生命的 對我說話 不然我會失去生活的動力 祢是全知 全能的神 祢深知我靈魂體的需要 祢是昔在,今在 永在的神 根本不需要我的證明
Thumbnail
  「當真能譜曲,但都是些簡易的小曲,多半是輕快的調子,旨在使人明白音律的好處。」歸終回答歌塵的疑問。   歌塵看上去依舊不甚高興,她說:「妳說,聽我撫琴時能感受其中意境,共感於心,那是因為譜寫曲子時,我費心將自身情感灌注其中,曲子代表的是作曲人所欲傾訴之事,是情感和故事的體現。」
今天早上爸媽來我夢裡面,這個夢做好久... 背景是在已賣掉的舊家(成功國宅) 我在客廳裡彈著鋼琴祂們在旁邊聽 並沒有坐下 祂們沒有形體,只有臉蛋,並且飄在空中... 我彈的是紅色那本拜爾 祂們是來把能量加到我身上 不是祂們的能量,是把我以前高中身體的能量,加到我身
Thumbnail
滐兒在漫漶域的體內,道音格式在雙手十三指之間從容瀰漫。奏出的靈幻樂章滲入綺麗的琴色、弦弓的純淨、夜蝕的波動,逐漸包圍了將祂裹在懷裡的漫漶本體。
「身體歸於虛無的傾聽。」——我喜歡這樣的翻法。
Thumbnail
音樂的傳達能刺激行動力,也能緩解壓力, 心靈療癒不可獲缺的天使禮物。 音樂涵蓋音波、節奏、旋律還有詞句,每一項單一或是組合,能達到不同療心的方式。各種音樂療心功能有所差異,適時選擇適合聽的音樂調整心靈,會發現吸引振動頻率,影響當時心靈所需。 爵士與藍調: 當心靈需要沉澱時,是很好讓心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
Thumbnail
你抱著七弦琴訴說遙遠 那些光年以前與之後 你說想要一雙飛鞋 就能跳躍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對我說話 不然我會失去生命的 對我說話 不然我會失去生活的動力 祢是全知 全能的神 祢深知我靈魂體的需要 祢是昔在,今在 永在的神 根本不需要我的證明
Thumbnail
  「當真能譜曲,但都是些簡易的小曲,多半是輕快的調子,旨在使人明白音律的好處。」歸終回答歌塵的疑問。   歌塵看上去依舊不甚高興,她說:「妳說,聽我撫琴時能感受其中意境,共感於心,那是因為譜寫曲子時,我費心將自身情感灌注其中,曲子代表的是作曲人所欲傾訴之事,是情感和故事的體現。」
今天早上爸媽來我夢裡面,這個夢做好久... 背景是在已賣掉的舊家(成功國宅) 我在客廳裡彈著鋼琴祂們在旁邊聽 並沒有坐下 祂們沒有形體,只有臉蛋,並且飄在空中... 我彈的是紅色那本拜爾 祂們是來把能量加到我身上 不是祂們的能量,是把我以前高中身體的能量,加到我身
Thumbnail
滐兒在漫漶域的體內,道音格式在雙手十三指之間從容瀰漫。奏出的靈幻樂章滲入綺麗的琴色、弦弓的純淨、夜蝕的波動,逐漸包圍了將祂裹在懷裡的漫漶本體。
「身體歸於虛無的傾聽。」——我喜歡這樣的翻法。
Thumbnail
音樂的傳達能刺激行動力,也能緩解壓力, 心靈療癒不可獲缺的天使禮物。 音樂涵蓋音波、節奏、旋律還有詞句,每一項單一或是組合,能達到不同療心的方式。各種音樂療心功能有所差異,適時選擇適合聽的音樂調整心靈,會發現吸引振動頻率,影響當時心靈所需。 爵士與藍調: 當心靈需要沉澱時,是很好讓心
Thumbnail
音樂,是我創作時的良伴,繪畫的時候,感受到樂曲旋律力量的牽引。 此刻好好靜下來,深入認識音樂與詩,我不懂深奧的樂理、調性、和弦,但我相信,音樂或詩歌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獨一無二的,再多的分析、評論與故事背景,都只是輔助,讓自己沉浸在其中是最好的方式,細細地閱、聽作品,產生感觸,是個人獨享的特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