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小戲迷眼中的紹興戲


小時候專心看戲的我很呆萌吧

小時候專心看戲的我很呆萌吧


德禎老師

在台灣,近些年已經很少見到紹興戲演出了,但是我小時候,紹興戲還滿容易看見的。

紹興戲是一種發源於浙江紹興嵊縣的傳統地方戲曲,又稱「的篤腔」。這是在形容這種戲起腔時先由打鼓佬打板發出「低」的聲音,再敲鼓發出「篤」的聲音,兩種打擊樂器發出「低篤」兩個節拍聲之後,演員就可以開唱。有的段落就是這樣乾唱,常是在主角身陷悲苦情節時,用這種唱法,凸顯萬籟俱寂,四下無聲,只聽到主人翁孤立無援的心跳聲和淒涼婉轉的敘述身世或心事的哀唱聲。有些段落會有胡琴伴奏,樂手多的時候,還可以加上絃樂器如揚琴、月琴,聲音就豐富多變化優雅好聽,像在熱鬧高亢的情節時就用這種文武場襯托。

 

早在1950年代在台灣已有紹興戲演出,其中戲班之一曾經是由「大陳義胞」擔綱。大陳義胞是誰?他們怎麼來到台灣的呢?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的時候,有一支軍隊冒死戍守在浙江沿海島嶼留守防禦,其中駐紮的一個島叫做大陳島。待整個軍民都撤退完成後,大陳島上還存活的軍民最後才撤離大陸,到達台灣。因為他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被稱為「大陳義胞」。其中有些人在高雄上岸,在旗津及其他地方生根落戶。

大陳義胞裡面,有人組成了紹興戲的戲班子,他們四處表演維生,當時生活非常艱困。當有人邀請他們表演時,他們就搭一個野台做臨時表演的舞台。常常戲台就在學校操場空地上,演員們則在學校的禮堂裡面打地鋪睡覺安身。那戲台非常的簡陋,常常就是幾塊木板,以竹竿架高,右邊是文武場,就是伴奏的樂團坐的地方,左邊是演員出場的地方。文武場即樂手,用的樂器蠻簡單,主要鼓和板,還有以胡琴伴奏。

 

舞台上有布圍,把舞台分隔出前台表演區及後台準備區。表演區基本上就是一桌二椅,這兩樣東西非常靈活好用,既可是廳堂,也可是後花園,疊起來也可以是高山或城樓。後台區則是演員們梳化、著裝、選配道具的地方。演員們在後台準備時,就是吃個大鍋飯,最常見的是一大鍋的雜菜麵,大家盛碗麵,隨處坐著、站著、蹲著,這樣一吃就是他們的一餐了。

 

我印象中一個劇團裡頭可能有三、五個是老生、老旦、或者是丑旦,年齡稍長,其他大部分的人都是年輕女子。紹興戲有個特色,演員都是女性,沒有男演員,所有角色都是女性飾演,不管是小生、老生,都是女性反串。它與歌仔戲有異曲同工之處是,重要的角色一定是小生,小生負責挑起戲班的大樑,一肩擔起戲班的盈虧,所以戲班的頭牌小生要非常英俊瀟灑,風流倜儻,而且非常有女性觀眾緣,因為戲台下圍看的很多都是女性觀眾。

 

你愛我嗎?


他們演出的內容很多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常見的戲就是後花園贈金,千金小姐見到一個落魄書生,兩個人相愛到難捨難分;之後男主角必須上京趕考,女主角送他金銀盤纏約好日後相聚。後來男主考中了狀元,可是卻另攀高門,不認前面的舊愛。最常見的就是這樣的愛情劇、心碎劇,或今人稱的「虐戀劇」。我記得一齣很有名的戲叫「淚灑相思地」,女主角愛上一個書生卻又遭拋棄,一齣戲從相戀、分手直至到處尋覓戀人的蹤跡,到最後在異鄉旅店,唱了十八個我為他如何犧牲如何受苦,邊唱邊哭,演員是眼淚撲簌而下的真哭,只聽得低篤聲,伴著聲聲淒惻的敘說,扣人心弦,終至香消玉殞。在座女性觀眾居多,對她們而言,情愛是一生中最揪心的事。這些述說著女性受到不公平或惡劣對待的劇情,常引起台上台下哭成一團,演的看的,大夥兒同聲相應的演繹一場傷心情懷。

 

我爸是嵊縣人,我媽是江浙人,很喜歡紹興戲,每有演出,媽媽會帶著我去看戲。我喜歡那些如夢似幻各式各樣鴛鴦蝴蝶婉轉輕盈的戯,像孟麗君,碧玉簪,紅樓夢那名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梁山伯祝英台樓台會等等,常常在台前看得如醉如痴。相較於看戲呢,我娘更喜歡那些演員,喜歡在後台跟大大小小的演員們閒聊。我媽講一口流利的上海話,演員們都會講上海話,她們都叫我媽「阿姨」或「阿姐」,大家感情很好。有時候下了戲,或者是白天她們沒有演出的時候,媽媽就會請他們全部到我家去吃飯,豐豐盛盛的一桌飯菜,大家開心吃喝聊天一場。

閒話家常中,媽媽也關心那些年輕的演員,問她們怎麼會到戲班?講起她們的身世蠻可憐的,或是孤兒,或是因家貧被家裡送到戲班子學藝,跟著戲班到處跑碼頭賺溫飽。她們十三、四歲到二十出頭,也沒有太多讀書機會,就在戲班裡學唱戲,辛苦的跟著大人一個站一個站的跑,台灣各處奔波,人生就在戯台上面流轉。有時候結了婚,如果遇人不淑,處境也很慘淡。在下戯後的聚會中,常常聽到很多演員說起彼此的心酸人生。

 

回看當時的紹興戲舞臺,女性演員與女性觀眾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在那個性別平等觀念還未萌芽的時代,她們的表演讓女性觀眾在戲曲中找到了共鳴,看到了對自身生活境遇的理解。同時,也為女性演員和觀眾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文化空間,讓她們在這裡分享情感、交流心情,形成一個互相支持的社群。她們以這種表演形式,回應了當時女性的精神需求,成為當年戲曲舞臺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後來大約在1960到1980年間紹興戲在台灣曾經火紅起來,有些演員也得到較好的發展和成就。但是之後的年代,京劇漸漸站上了劇場舞台的主場,而歌仔戲則得到電視台的黃金時段,紹興戲在台灣的表演機會逐漸減少並趨於沒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