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佑寧:
這一封信,我故意「壓抑」了好幾個月,才動筆給你一些答案與想法。
半年前你問「研究所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以後要做什麼才是真的想要的?又可以達到外界所期待的好工作?」這實在是個大哉問!但當時你在忙著準備考試,我怕給你正面的回應,反成為不切實際的寄望;若給你負面的答案,又擔心讓徬徨的你更無措。再加上你這一題簡直可以拿去問算命攤了,我沒有水晶球,實在也很難對你說些什麼。
但就在前幾天,看見你臉書上出現了興高采烈的發文:「這次真的沒在開玩笑的,錄取了。完成四年前就想唸國立大學的目標!放榜的時候我備取第11,身邊的人都跟我說備那麼後面應該是不會上了。但禮拜一下午連續三通不認識的電話,手抖抖衝出教室回撥,......確認我真的給他備取上了!今天我收到下禮拜要去報到的mail!心裡很不真實,......但上了就是上了對吧!」
我要先恭喜你,正如臉書上那些滿滿都是紅色的愛心留言。我幾乎可以感受到你在文字裡洋溢著不可思議的興奮,金榜題名乃人生大樂,一償宿願的感覺,真的為你高興!
然後我也不禁好奇,此時回看你半年前的問題:「研究所是不是我想要的?什麼才是真的想要的?兩年畢業後能有外界期待的好工作?」你會怎麼回答呢?
我想到了從前有另一個學生的故事,他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裡,或許有些答案。
他與你一樣,當年唸了一所蠻不錯的私立大學,大三開始就毫無懸念地決定繼續深造。他是讀科學的,跟你讀的人文領域不太一樣,也不像你有家庭經濟的壓力,所以他的大學生活非常多采多姿。但因此在面對不確定的研究所考試時,也像你會出現「自己非要唸研究所不可?」的疑問。他對科學研究很有興趣,但「課外」的事情也做得不賴,還曾經編輯過校刊,也熱衷社團活動。對他來說,太多的可能性,令真正的道路反而在五里霧中。
他幾乎跟你有一樣的路徑,在國立大學研究所的榜單上,備取第11名,就在他已不抱希望,開始天天運動健身等待兵役通知的時候,在暑假的尾聲卻收到了錄取通知。他後來告訴我,那天清早被學校的電話吵醒後,一整天來回南北往返學校報到,直到晚上躺回床上,還覺得太不真實......。
他很珍惜這終於到手的錄取通知,滿懷感激與興奮地展開了研究所生活,但他有所不知的是,那是一段做夢也無法想像的驚奇發現之旅。
他開始發現從小嚮往的「科學家」生活,並不像勵志故事中的那麼偉大,總是可以拿到諾貝爾獎貢獻世界。他鎮日與看不見的細胞及細胞為伍,在天天供養著攸關實踐進度的白老鼠中,察覺自己與一位科學研究者所需要的性格特質,有多麼大的差異!甚至第一個學期,主科就被當掉因而要讀第三年。
那時候email還不發達,所以我們會維持著某種頻率的書信往來。每每在信中談到他最挫折的,竟都是那些他原本羨慕的科學實證精神與精細實驗操作;而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興奮及成就,卻是出現在他與同學間的生活交談,或者在實驗室裡貼春聯、泡咖啡的時光,還有當年每個月《聯合文學》的連載小說,更是讓他成為文青的高貴養分。
你問我(也是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才是真的想要的?又可以達到外界所期待的好工作?」
我猜你想說的其實是,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而且又是外界所認可的?
我明白,當時你面對未知,真的很可怕。因為數學告訴我們兩個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Google地圖也是用這樣的法則在導航。但人生之路最磨人的地方,就是我們永遠無法篤定「下一點」究竟是什麼,或在哪裡?想去的地方往往到不了,反而那些繞來繞去的步履間所途經的風景,卻常常成了某種指引。
當年那位跟你一樣,以最後一名之姿闖進研究所的學生,三年後畢業,他發現自己人生下一步的指令是:「再也不要做科學研究了!」你覺得這種刪去法很浪費時間嗎?但能用三年確定未來卅年不要做什麼,他說值得!太多時候,人生的道路會在放不下與捨不得之間,開始走鐘,變成了「走向一條外界所認可的道路,然後慢慢說服自己喜歡!」
你對於他在面對前路時採用刪去法會感到徬徨?但有趣的是,他披荊斬棘刪去了那些眩目障蔽的同時,眼前也就隱約浮現出了一條吸引人的小徑。
畢業前一年,他發現自己得到癌症,那時他給了我一封信,說自己反而因此勇氣大增!他更加堅定相信,人生在上帝手中沒有失控,於是重拾起那些想要假裝忘記的許諾,正視他故意用學歷來塞住耳朵的呼喚。
一場病,令他人生的輕重緩急突然分明了起來。
金榜題名的興奮,絕對不會持續伴隨你兩年。但如果你不只以快快畢業為目標,而在未來兩年開始認識自己,從與老師的互動中發掘學問的真諦,並願意發展對於生命之源造物之主的追尋,我相信你的一生都會充滿喜悅與興奮,即便遭逢困境失望,也因為成長中的經驗,而使你的雙眼有能力穿過眼前的霧翳,眺望著一個「不只被工作所定義的自己」。
生命的目的,不只在實踐目標,例如高中考上大學,大學考上研究所,以及將來可能還有的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生命更美好的是,你可以擁有一直探尋目標的渴望與能力;團進團出的旅程,可以讓遊客依序在每個表列的景點拍照打卡,但人的一生絕非到此一遊,你值得一趟自助旅行,而你其實已經啟程!
我剛剛說的那個很久之前的學生,如果你有認真上我的課,應該覺得他很耳熟,也似曾相似?
正如你所知道的,他從學校畢業之後,告別了科學,邁向成為基督教神職的道路,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卻毫無違和地成為了現在的他;也正如你所猜測的,那個人就是我。
希望廿年後,你也有一個自己的故事,能說出什麼才是你真的想要的,而那些你口中的「外界」,也會因此再次向你喝采,那遠比如今恭喜你考上研究所,更令你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