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表又高又胖,似乎是個粗獷的人,實際上我卻很敏感。甚至對一些細微的變化,我都能感覺到,尤其是聲音。
從台中市頭汴坑到南投埔里,有條省道136線,風景優美,是山路。現在路面鋪了柏油,但還是忽上坡忽下坡,連續幾公里彎路,很不好走。幾年前,這條路都是碎石子,更是顛簸難走。
有一次,我從埔里開車回台中,就是走這條山路。那時已是黃昏,開著開著,夜幕低垂,天黑了。開到某個地方,我突然聽到很小一聲「噹!」,立刻覺得不對勁。停車,下車仔細檢查,原來是老爺車受不了震動,車輪蓋竟然震掉了。路旁就是水溝,可能滾到水溝裡。還好水溝是乾的。拿著手電筒往回找,終於找回車輪蓋了。
當時車子正在行進中,老爺車引擎很吵,又是碎石子路,車子發出很多怪聲音。在這種吵雜狀況下,我還是聽到那微小聲音,直覺一定是車子出問題了。
還有次更妙了。和大妹去大雪山玩,開她的車子去。上山大妹開車,下山換我開車。我一開車就覺得輪子不對勁,每轉到某個地方,就會聽到很小的異聲。大妹說她根本沒聽到聲音,是我疑神疑鬼。
下山後,找了家修車廠仔細檢查,果然有問題。輪胎上有支小釘子,幸好輪胎沒漏氣,但每轉一圈,釘子碰到路面,就會發出很小的聲音,就是我聽到的聲音。從山上下來,車速快,引擎吵,我還是聽到小聲音了。
微小的聲音變化,一般人可能疏忽,我卻能察覺,這是對聲音敏感。是好?是壞?當然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不必多說,壞處倒是不少。比如住家附近,24小時有低頻噪音,就像是冰箱馬達聲,卻不知聲音來源。問鄰居,有些人說聽不到;問家人,也聽到低頻噪音。但家人習以為常,似乎不受噪音影響,只有我一直覺得很難受。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寫過篇〈關於噪音〉,對城市小巷中的馬鞭聲,難以忍受,嚴厲譴責,認為這種聲音會扼殺思考。如果他活在現代,聽到都市中24小時不停的車聲,恐怕要發瘋了。
活在現代,各類噪音包圍中,或許我該遲頓點,對小聲音聽而不聞,甚至進一步對很多事視而不見,可以省掉很多煩惱,少掉很多痛苦。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我該學學,不只對人、對事,對聲音也要糊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