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超負荷的「高房價」原因剖析(上)

🌾臺灣住宅市場現象-「高房價」原因剖析

 

臺灣住宅市場呈現的「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高空屋率」以及「低居住品質」等六大複雜現象,一直以來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這些現象不僅在個體居住經驗中相互連結,更對整體社會經濟結構產生深遠影響。它們存在著「相互影響」和「相互連結」,形成一個相當複雜且立體的關係體系,每個現象同時也是其他現象的成因之一。

 

這些現象反映了房地產市場的複雜性,凸顯了相關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本次旨在深入探討各現象的問題根源,以期提供對臺灣房地產市場現象的更深刻理解。


尚未看過臺灣住宅市場可不是只有「高房價」而已!! (上),或是印象已模糊,可點擊連結前往。

 

(因篇幅有限,此篇分享部分「高房價」原因剖析(「賣方成本」、「資金」),其餘於(中) 、(下)篇分享)

 

🌾超負荷的「高房價所得比」

「高房價」

 

🌾現象簡述

臺灣「高房價所得比」近10倍,遠超合理水平,反映出「低所得」問題。高房價影響年輕人獨立,生育率下滑,購屋壓力沉重,嚴重影響家庭品質。臺灣的房價問題不僅限於居民,也影響投資房東的租金報酬率。整體而言,高房價是臺灣社會結構和家庭生活的重要挑戰。

 

🌾原因剖析

「高房價」議題很複雜,很難一篇完整說明,未來還會有很多相關篇章做分享。

 

「高房價」涉及多層次的複雜原因,主要為「賣方成本」、「資金」、「利率」、「供給」和「需求」

 

以下是這些要素的具體分析:

 

1.「賣方成本」:

 

這裡指的賣方是「開發商」,出來做生意都是將本求利,「土地成本」加上「建築成本」,以及「合理利潤」、「稅負」,成就最終房價。(其中「土地成本」占最大宗)

 

(1)土地成本:

 

臺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有限,尤其在「都會區」,「可供建築使用的土地」逐漸減少,而「可建素地」更是稀缺。當前只要有土地釋出,必然引來「群狼爭食」,加上「中央及地方政府」因財政考量「高價標地」(標出的價格遠遠高於底價),不僅開發商高價買地,更帶起周邊土地價格跟漲,因而土地價格一再推高。

 

(2)建築成本:

(包含原物料成本、工人薪資及造價)

 

「COVID-19疫情」引爆「鋼鐵、砂石、鋁」等大宗原物料上漲,「疫情後」各國投入大筆經費推動公共建設,對建材、原物料需求加劇,加上這些原物料多採進口,在國際原物料不斷升高下,建築的原物料成本大幅上漲。

 

另外,全球節能減碳的環保要求,使得「高耗能」、「高汙染」的建築主要原物料「鋼鐵、砂石、鋁」的成本大幅增加,而且這個趨勢很難改變,亦即建築的原物料在往後是少有降價的可能。

 

此外,「缺工問題」造成的「工人薪資上漲」,也是推升建築成本升高的因素之一。建案工地因「3K(危險、辛苦、骯髒)的工作環境,這類工作原本就不受青睞,更何況是年輕人,加上現有人力的逐漸「老化」,造成營造業施工人力的日益短缺。在這樣先天不良的環境下,加上以「台積電」為首的高科技產業大規模「擴廠趕工」,現有的營造人力難以負荷,結果當然是「各項工程的工期拉長」、「人工成本大幅上漲」。

 

現在,新的建案想要「順銷」,必須從增加産品的「附加價值」上著手,也因此造就「新的建築規格」,像是「耐震等級」、「智慧建築」、「綠建築」、「無障礙設施」...等,這些建築規格的升級都會拉高「造價」,但帶來的好處則是建築物的「耐震力」、「節能減碳設施」、「智慧智能化」,這些都是有利於「居住水平」的升級。

 

(3)稅負:

 

房地產「稅負」成本加重,也是造成「高房價」的原因之一。過去「開發商」(大部分建設公司老闆都是「專業地主」)只需繳土地增值稅,但2016、2021年又多出「房地合一稅」1.0、2.0版,稅負支出因此增加。

 

未來,「囤房稅2.0」上路,政策將對於持有大量「待售房屋(餘屋)」的開發商帶來更大的負擔。

 

「羊毛出在羊身上」,賣方成本增加,最終售價勢必也上升。

 

2.「資金」:

 

在探討「資金」之前,先來了解臺灣住宅市場另一個特殊存在:房產的「金融商品」化。

 

房地產在經濟上具有兩種主要功能,一是「使用價值-居住」,即提供居住需求;另一是「交換價值-投資」,即作為一項投資工具。然而,近年來許多人持有房產的目的已不再僅為了「安居」,而是透過「買賣價差」來追求套利,進而透過資本的運作來「賺取更多資本」。這意味著房地產的「交換價值」逐漸凌駕了其本身的「使用價值-居住」。

 

在臺灣,房產是民眾主要的資產之一,也被視為許多人的「主要金融商品」。相對於投資股市可能有賺有賠的風險,投資房產在「長期來看幾乎穩賺不賠」。這種現象的主要差異在於,房地產的價值在於其「實際使用價值」和「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金融商品(如股票)相比,臺灣的房地產市場在景氣不佳時反而可能表現更為強勁,這是因為相對於其他金融商品,投資者更傾向於將資金轉投向房地產,認為它更為穩健。因此,景氣衰退對臺灣房市的影響相對有限,使其成為一個相對安全的投資選擇。

 

另外,講到「資金」,不可忽視的是「錢」的特性,「錢」是最敏感的,「錢」總是流向「能短時間產生高回報」及「需要足夠大的容量來承載」的領域。

 

具體而言,需要有個「穩定可靠」、「體量巨大」、「門檻不高」、「能普及大眾」的行業來容納。從「能短時間產生高回報」及「需要足夠大的容量來承載」這兩個原則來看,除了「房地產行業」,其他行業目前都無法滿足這些條件。

 

「房地產」因為「總價高」,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泳池,非常適合承載大量的資金,同時房地產又具備獨特的三大特性:「保值」、「增值」、「現金流」,再加上傳統觀念與制度漏洞導致買房需求相當強勁,於是在房地產的利率較高(漲幅或租金)、資金又大氾濫的時候,自然就成為吸引資金進駐的最佳標的。

 

接下來正式進入探討為什麼「資金」也是造成「高房價」的原因之一﹖

 

房地產的「金融商品」化,受到「貨幣寬鬆政策」、「貨幣貶值」、「低利率」、「長還款期限」以及「低持有稅金」的驅使,促進「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

 

在臺灣,房地產的實際需求並不是人口,而是「資金」,真實的狀況是,氾濫的「資金」,追逐不斷囤積的房子,只要「資金」比房子多,那房價就會不斷上漲。「需求」帶著「資金」及氾濫的「資金」創造「需求」,房價能不漲嗎﹖

 

(1)貨幣寬鬆政策:

 

疫情下,全球經濟陷於停頓,以美國爲首的先進國家為了「挽救經濟」、「提升就業機會」,發動了無限制的「貨幣寬鬆政策」,貨幣大放水的結果,造成了「資金漫溢」,也衍生了資産價格的上漲,大量回流的台商資金,更是錦上添花,成為推動房價上漲的強勁力量。

 

(2)貨幣貶值:

 

當貨幣貶值時,每單位的貨幣價值下降,導致相同數量的貨幣無法購買相同數量的商品和服務。當「通膨上升」,物價上漲時,人們會尋找保值或投資的方式,而房地產通常被視為一個「相對穩定」的實質資產。因此,隨著「通膨上升」,投資者和個人可能傾向於將資金轉向房地產市場,尋求保值或資本增值。

 

(3) 低利率+長還款期限:

 

臺灣「升息步調相對緩和」,長期來說處於「相對低利的融資環境」,許多人申貸取得資金購屋。

 

銀行提供「寬鬆的貸款條件」,包括「低利率」和「長還款期限」,使得消費者能夠更輕鬆地「進入市場購屋」或是能夠「負擔更高價格的房產」。

 

(早期房貸的還款期限只有20年,但由於房價越來越高,為了讓購屋者可以在還款上更輕鬆,於是銀行開始將還款期限延長至30年,近年也出現40年的方案。)

 

(4)低持有稅金:

 

臺灣擁有「世界級低廉的持有稅金」,自然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內,因而順勢推升了房價。

 

由於房屋稅是用政府的評定現值來計算(低於市價),土地稅也因為一般住宅持有的土地面積極小(例如電梯大樓社區),因此兩者加起來的持有稅相當低。

 

(你每年繳給社區的「管理費」或「持有一輛車的稅金」,說不定還遠大於房屋持有稅金)。

 

以下未完待續……


#大禾邸家 #大禾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TUAHOU #大禾

#大好在這在這住好 #生活的樞紐及搭橋者 #好還要共好

#包租代管 #包租 #代管 #代租

#高房價 #賣方成本 #資金 #利率 #供給 #需求

#土地成本 #建築成本 #合理利潤 #稅負 #羊毛出在羊身上

#貨幣寬鬆政策 #貨幣貶值 #低持有稅金#寬鬆的貸款條件 #低利率 #長還款期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