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之巔》百人挑戰2 (Physical 100: Underground)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l   2017-2020年台灣成人的肥胖率與2016-2019年相比攀升近3%的比例,到了50.3%,相當於2位成人就有1位有肥胖症。近年,台灣的運動風氣盛行,但是肥胖的比例卻不減反增,其中是否有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因素?

 

繼第一季之後,運動員壯觀進場是這場超專業競賽的例行起手式。除了介紹節目人物登場外,這場面不禁令人佩服韓國對運動產業的重視。很多國家代表隊的運動員及職業運動員都現身在節目裡,眾星雲集,與NBA明星賽的營造毫無二致,讓人熱血沸騰。甚至其中一隊參賽選手獲「復仇者聯盟」之美譽,宛如英雄們組隊。

 

l   運動的微妙訣竅

要擔起英雄的美名終究得經過殘酷的考驗才會貨真價實。其中有一場的場地讓我印象深刻,參賽選手須拖上一具重達150公斤的滾輪在泥地上折返跑,只差地上燃起烈火,就會成了人間煉獄、英雄也會到地獄啊。某位選手在過程中突然大腿抽筋,影響速度,遭到淘汰。抽筋反應最容易發生在三鐵比賽騎單車轉換跑步的時候,這位選手可惜在練的是摔角,而不是三鐵,可惜差點就可以獲得預防抽筋的經驗。

還有一座場地為障礙賽經典——猴子吊單槓,掛在空中並踢動沙包至另一端,如果運用雙腳踢反而速度會慢於單腳踢動沙包,這種微妙的訣竅,卻對比賽的影響甚多。又或是在一場無限深蹲的比賽中,利用重立毫不出力地下蹲,只在起身時用力,既能省力又持久,增加獲勝的可能性。有時候,發現這種微妙的訣竅可能也是一種實力,是靈敏還是本能?總不可能是運氣,這些些微的差異可能呈現成數字,會毫無意義。但我相信運動員在急速運動中,些微的差別如同鞋子裡是否卡了一粒小石子,都會影響最後的表現,成就獲勝與否。

 

l   生理男女運動員於先天上之差異(本段以生理性別區分男女選手)

大約於第五集開始,比賽中的男女比幾乎是降到8比1,比例相差懸殊,對寥寥無幾的女性選手登場時我是滿眼的崇拜,都是非常強大的選手。若不論體脂肪與肌肉量的不同,先天上女性的生理,由於髖骨較男性生理寬,導致運動時膝蓋容易有向內擠壓的角度,所以在著重下盤的運動會造成較大膝蓋的壓力。此外,由於男性生理上臂較長且外旋角度較小,女性的手臂較容易外翻,所以男性拿重物的時候可以穩定、不晃動。既是男女混合賽,女性選手還能在賽程中展現自己的能力令人肅然起敬。如果之後節目也能往柔軟度的能力來設計比賽,或許更能綜觀體能表現,從physical baek(백,韓文:百)變成Physical babe。

 

l   團體賽的比法

雖然比賽最後目的是要百裡挑一,但很感動的是節目組安排了團體賽。整個體育賽事中,團體賽不在少數,比起個人賽,團體賽要判斷情勢、當機立斷,那是分秒必爭,還有隊伍之間的互相合作,與隊長的領導能力。在團體賽中遭到淘汰,不免會讓人感慨有些遺珠之憾,所以節目還設計了精采的敗部復活賽,運動比賽的魅力就是結果總是讓人難以預料。

 

        看著別人運動,真的是會激起自己的動力。若不是這如同地獄般的比賽,才能磨練自己的意志力,相反的,或許會過得太過安逸、沒有挑戰,就無法拓展自己的極限。運動有益健康的,不只只有身,還有心。

avatar-img
6會員
14內容數
我這也寫寫、那也寫寫,有時候沒被錄取也沒關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名落孫山也沒關係 的其他內容
王爾德說擁有自己靈魂的人寥寥無幾,愛默森說在任何人身上最罕見的莫過於不從眾的行為。
現在已經西元2406,藍色星球煩惱超出太多,移民任務我就是前鋒...... 上週日是伍佰最後一場的搖滾歌劇《成功之路》,伍佰果然是前衛、前鋒。 如果我說伍佰是台灣的David Bowie,可以嗎?
因為自己的私生活下獄的作家我印象裡就兩個:SM的鼻祖——薩德侯爵跟王爾德。(雖然我都畫底線了,只希望可以從SM這兩個字母抓回一點注意力。)
某週末,有場劇在圖書館樓上演出,特別的是,它是一場玩偶劇。 乍聽起來,腦海裡好像會閃過布袋戲的影子……起先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是它的內容——《自私的巨人》王爾德。先不論兒童劇場的故事類型,王爾德這三個大字……應該是吸睛魔法/一秒入坑?
萬聖節剛過,我相信科幻電影裡有很多角色會是角色扮演的首選,比如說:《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白髮博士布朗,八成已經被扮到爛、扮到膩了。
英國從沒調查過的數據顯示,十本課本就會有七本課本上有塗鴉,這七本課本的主人會有四位學生喜歡看漫畫,然後這四位學生只會有一位真正保持作畫的熱情。
王爾德說擁有自己靈魂的人寥寥無幾,愛默森說在任何人身上最罕見的莫過於不從眾的行為。
現在已經西元2406,藍色星球煩惱超出太多,移民任務我就是前鋒...... 上週日是伍佰最後一場的搖滾歌劇《成功之路》,伍佰果然是前衛、前鋒。 如果我說伍佰是台灣的David Bowie,可以嗎?
因為自己的私生活下獄的作家我印象裡就兩個:SM的鼻祖——薩德侯爵跟王爾德。(雖然我都畫底線了,只希望可以從SM這兩個字母抓回一點注意力。)
某週末,有場劇在圖書館樓上演出,特別的是,它是一場玩偶劇。 乍聽起來,腦海裡好像會閃過布袋戲的影子……起先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是它的內容——《自私的巨人》王爾德。先不論兒童劇場的故事類型,王爾德這三個大字……應該是吸睛魔法/一秒入坑?
萬聖節剛過,我相信科幻電影裡有很多角色會是角色扮演的首選,比如說:《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白髮博士布朗,八成已經被扮到爛、扮到膩了。
英國從沒調查過的數據顯示,十本課本就會有七本課本上有塗鴉,這七本課本的主人會有四位學生喜歡看漫畫,然後這四位學生只會有一位真正保持作畫的熱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就產業觀察來說,找上門尋求教練協助的客戶,多半是減肥或改善外觀,一部分是看到各種健檢成績單滿江紅想來挽救,想變強的人是有但佔比又更少 簡單來說普遍備受注目的動機焦點很單一 體態 彷彿這是投入運動唯一容易勾起動機的面相 為了減肥或符合相對應的審美觀,甚至有人能把健康擺放在很
Thumbnail
在現今對於運動風氣的潮流下,許多投入健身的人動機的優先順序不是健康,而是好看。本文探討了運動員思維與健身風氣的關係,以及運動者與普通運動愛好者對競技與健康的理解差異。
Thumbnail
自2017以來,體位適中比例大致維持,過重和肥胖的比例減少,但看起來不是很顯著。 反倒是體重過輕的比例,從106年的全國8.2%增加到9.2%,而且男女都有此趨勢。 如果這些都是校園禁止含糖油鹽飲食的成效,我認真覺得,應該調整校園飲食的熱量,畢竟成長期的孩子體重過輕也很不好。
今天看到天下的這篇文章 心有戚戚焉 四肢瘦瘦 肚子油油 體重、BMI都正常 但是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都偏紅 近期捐血的報告又顯示另一項指標達臨界點了 “糖化血色素” 脫離軍旅後 最大的差異是體能活動時間
世界衞生組織認為.「肥胖,是一種流行疾病、Obesity Epidemic 」 目前全球,每8位人士,就會有一個人是肥胖! 2022的全球WHO統計數據,全球成人有43%是屬於肥胖者、
Thumbnail
臺灣人過重與肥胖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男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女性則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肥胖,臺灣已經成為亞洲中最胖的國家。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當然知道,達到標準體重以下好幾公斤的強者比比皆是,而自己只是剛踏出一公斤的初級程度。而且體重也不是越少越好,有的強者還會把這些贅肉化為肌肉,不僅可以達到標準體重,體脂也可以維持在一個相對低點,有如運動員那樣。但即使只是剛開始,也可以大概思考一下之後的發展策略。         所以有的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中茄子蛋🥚, 今天跟大家分享美國對運動與健康 很重要的一篇研究 另外,所有的文章都會搶先發在IG上哦🥳 https://www.instagram.com/d2.e99/ 前言: 這篇是我最初期寫的文章之一, 當時胃口太大,一次內容太多放太多。 如今把他拆開並且重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就產業觀察來說,找上門尋求教練協助的客戶,多半是減肥或改善外觀,一部分是看到各種健檢成績單滿江紅想來挽救,想變強的人是有但佔比又更少 簡單來說普遍備受注目的動機焦點很單一 體態 彷彿這是投入運動唯一容易勾起動機的面相 為了減肥或符合相對應的審美觀,甚至有人能把健康擺放在很
Thumbnail
在現今對於運動風氣的潮流下,許多投入健身的人動機的優先順序不是健康,而是好看。本文探討了運動員思維與健身風氣的關係,以及運動者與普通運動愛好者對競技與健康的理解差異。
Thumbnail
自2017以來,體位適中比例大致維持,過重和肥胖的比例減少,但看起來不是很顯著。 反倒是體重過輕的比例,從106年的全國8.2%增加到9.2%,而且男女都有此趨勢。 如果這些都是校園禁止含糖油鹽飲食的成效,我認真覺得,應該調整校園飲食的熱量,畢竟成長期的孩子體重過輕也很不好。
今天看到天下的這篇文章 心有戚戚焉 四肢瘦瘦 肚子油油 體重、BMI都正常 但是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都偏紅 近期捐血的報告又顯示另一項指標達臨界點了 “糖化血色素” 脫離軍旅後 最大的差異是體能活動時間
世界衞生組織認為.「肥胖,是一種流行疾病、Obesity Epidemic 」 目前全球,每8位人士,就會有一個人是肥胖! 2022的全球WHO統計數據,全球成人有43%是屬於肥胖者、
Thumbnail
臺灣人過重與肥胖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男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女性則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肥胖,臺灣已經成為亞洲中最胖的國家。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當然知道,達到標準體重以下好幾公斤的強者比比皆是,而自己只是剛踏出一公斤的初級程度。而且體重也不是越少越好,有的強者還會把這些贅肉化為肌肉,不僅可以達到標準體重,體脂也可以維持在一個相對低點,有如運動員那樣。但即使只是剛開始,也可以大概思考一下之後的發展策略。         所以有的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中茄子蛋🥚, 今天跟大家分享美國對運動與健康 很重要的一篇研究 另外,所有的文章都會搶先發在IG上哦🥳 https://www.instagram.com/d2.e99/ 前言: 這篇是我最初期寫的文章之一, 當時胃口太大,一次內容太多放太多。 如今把他拆開並且重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