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胖胖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大家都知道嗎?已經過去了⋯⋯😝😜😙

1. 世界衞生組織認為.「肥胖,是一種流行疾病、Obesity Epidemic 」

2. 目前全球,每8位人士,就會有一個人是肥胖!

3.2022的全球WHO統計數據,全球成人有43%是屬於肥胖者、

肥胖,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影響著全球超過10億人,包括:

- 6.5億成年人

- 3.4億青少年

- 3900萬兒童


A. 令人擔憂的兒童肥胖

我們一直以為,兒童肥胖,是高收入國家的主要問題,殊不知,「西方飲食東進」,亞洲、非洲已經是兒童肥胖的流行地區:

自2000年以來,非洲5歲以下兒童的超重人數已增加近24%。2019年,5歲以下超重或肥胖的兒童中,近半數生活在亞洲。

B.你的小孩肥胖嗎?

兒童肥胖一些相關的數據:

香港:

香港衛生署於2021年9月發佈了《疫情下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情況》,結果顯示4歲兒童、初小及中一學生的超重及肥胖比率皆有攀升趨勢,其中初小學生的上升比率更是突破了近10年來的新高,達到20.2%。 此外,與女孩相比,男孩的肥胖率始終更高,情況讓人擔憂

台灣:

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0年的調查顯示,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比例為31.3%,已居亞洲之冠。而且有50%以上肥胖兒童到成年時期仍然屬於肥胖的狀態

最近:

國際期刊《柳葉刀》雜誌:最近公布的一項新研究指出,2022年全球有超過十億人受到肥胖的影響。從1990年起,成人的肥胖率增加了兩倍以上,而5至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更是增加了「4倍以上」,這真是令人擔憂的未來健康。

而根據另一項調查:罹患糖尿病的兒童中,有 68% 是肥胖的,對照組的健康兒童中,只有 18% 是過重的。這表示「肥胖兒童比正常兒童有更高的風險罹患糖尿病」!

家長們,如果你們不擔心你現在兒童的肥胖症、覺得肥肥的小孩是福氣嗎?

C.你當也要知道,這些兒童肥胖,長大之後,一堆堆的疾病,正等待著他們呢⋯⋯😰🥲😥


一些相關的數據分析:

- 肥胖兒童與肥胖青少年變成肥胖成人的機率,分別為50%和67%,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相當高

- 肥胖兒童比正常體重的兒童有更高的風險罹患第2型糖尿病,有50%以上同時具有新陳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腹型肥胖的綜合症狀,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 肥胖兒童也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如痛風、高血脂、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性早熟、身高和體重的不正常發展等

- 肥胖兒童還可能遭受心理和社會的壓力,如自卑、孤立、欺凌、歧視等,影響其學習和生活品質

D. 肥胖兒童,罹患癌症

一些研究,肥胖兒童確實有較高的風險罹患某些癌症,如乳癌、子宮內膜癌、食道腺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腎臟癌、攝護腺癌等。

瑞典🇸🇪研究

一項追蹤了近100萬名兒童的瑞典研究發現,兒童時期的肥胖與成年後的癌症發生率呈正相關,每增加一個BMI單位,長大之後,就會增加4%的癌症風險😰!

以色列🇮🇱研究

另一項分析了近200萬名兒童的以色列研究則發現,兒童時期的肥胖與成年後的大腸癌風險呈正相關,每增加一個BMI單位,長大之後,就會增加2.1%的大腸癌風險

這些所有數據分析顯示,肥胖兒童,未來罹患的疾病數據分析是一個嚴峻的健康問題,你們還認為兒童肥胖症,不是問題嗎?

肥胖,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其成因已經清晰,所需的干預措施以強有力的證據為支撐,但「這些措施,尚未得到徹底的執行」

E. 世界衞生組織,告知我們:肥胖流行疾病(Obesity Epidemic),是「可預防、可治癒」的疾病。


(The good news is that obesity is preventable & treatable.)


只要透過堅持的三個行為模式:「少吃、多吃、多動」

1.❌少吃脂肪和糖類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全穀物和堅果食物。

3.🏃每天多勤快運動。

who.int/health-topics/…

但是

你可以做到嗎?你做到了,你就不會再問:「現在的人,為什麼疾病愈來愈多、癌症愈來愈年輕化?」

F.你從小就,必須在乎

你有在乎:”肥胖,是你身邊的比病毒🦠,更多的流行疾病” !


而且是從你小時候開始肥胖,長大之後,你仍然50%以上還是肥胖。並正在持續擴展中…

但這個疾病,被WHO 歸屬感是「可預防、可治癒」、就看看👀你:

有沒有要徹底落實「少吃不好食物、多吃優質食物。多多去運動🏋️‍♀️」⋯⋯

大家知道「防肥,就是防癌」!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ssp=1&setlang=zh-hant&cc=TW&safesearch=moderate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Brian M. Wolpin教授等人,分析近16萬(15,474)人數近28年,他們發現… 如果兩年內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以上,那麼在接下來12個月內罹癌風險,平均就可能會增
 高枕,記得堪憂啊!你不能,高枕無憂了! 我們中國人常常說:「高枕無憂」,其實那是錯誤的科學資訊。最近的一項研究揭露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健康隱患。A.使用過高的枕頭,可能增加患上自發性椎動脈夾層(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SCAD)的風險,這是
司機大哥,你車內很有菸味!之前有人在車內抽過菸!很多司機都說:他沒有抽菸🚬⋯⋯殊不知,其實,不管是司機戓他家人或朋友或乘客,任何菸味化學物質,都會滯留在車內的任何地方…這個當然也包括你車內空調系統內部。
你身上,為什麼一直有「老人味」? 為何老人聞不到,自己「老人味」? 老人味,通常是過了「40歲左右」開始出現,身體發出的一種很不友善的味道-。 (不要以為老人味,只有超過65歲的人,才有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異味會逐漸加重。(less intense an
往往暴露年齡的不是我們的臉,而是頸紋(火鷄脖子)。一圈圈的頸紋(火鷄脖子)就像年輪一般刻畫著我們的過往,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A. 頸紋(火鷄脖子)的形成 頸紋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自然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會逐漸流失,導致皮膚失去彈性,出現皺紋。 紫外線照射:紫
法國研究人員發現: 1. 抽煙,不僅會在短期內影響免疫功能下降,還會對身體防禦機制產生負面印記(memory),使得你的身體長期免疫功能下降。 2. 身體即使戒煙15年之後,才能把這些免疫細胞的印記,才能消除!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Brian M. Wolpin教授等人,分析近16萬(15,474)人數近28年,他們發現… 如果兩年內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以上,那麼在接下來12個月內罹癌風險,平均就可能會增
 高枕,記得堪憂啊!你不能,高枕無憂了! 我們中國人常常說:「高枕無憂」,其實那是錯誤的科學資訊。最近的一項研究揭露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健康隱患。A.使用過高的枕頭,可能增加患上自發性椎動脈夾層(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SCAD)的風險,這是
司機大哥,你車內很有菸味!之前有人在車內抽過菸!很多司機都說:他沒有抽菸🚬⋯⋯殊不知,其實,不管是司機戓他家人或朋友或乘客,任何菸味化學物質,都會滯留在車內的任何地方…這個當然也包括你車內空調系統內部。
你身上,為什麼一直有「老人味」? 為何老人聞不到,自己「老人味」? 老人味,通常是過了「40歲左右」開始出現,身體發出的一種很不友善的味道-。 (不要以為老人味,只有超過65歲的人,才有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異味會逐漸加重。(less intense an
往往暴露年齡的不是我們的臉,而是頸紋(火鷄脖子)。一圈圈的頸紋(火鷄脖子)就像年輪一般刻畫著我們的過往,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A. 頸紋(火鷄脖子)的形成 頸紋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自然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會逐漸流失,導致皮膚失去彈性,出現皺紋。 紫外線照射:紫
法國研究人員發現: 1. 抽煙,不僅會在短期內影響免疫功能下降,還會對身體防禦機制產生負面印記(memory),使得你的身體長期免疫功能下降。 2. 身體即使戒煙15年之後,才能把這些免疫細胞的印記,才能消除!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肥胖是當今全球最普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和生殖系統等。肥胖與超過195種併發症有關,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都是共同的危險因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肥胖治療也不再僅限於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控制,現代醫療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亞洲第一胖」這是數年前就有的「舊」聞,歐醫師在門診中也越來越常看見突破我腦中資料庫紀錄的數字:
Thumbnail
自2017以來,體位適中比例大致維持,過重和肥胖的比例減少,但看起來不是很顯著。 反倒是體重過輕的比例,從106年的全國8.2%增加到9.2%,而且男女都有此趨勢。 如果這些都是校園禁止含糖油鹽飲食的成效,我認真覺得,應該調整校園飲食的熱量,畢竟成長期的孩子體重過輕也很不好。
今天看到天下的這篇文章 心有戚戚焉 四肢瘦瘦 肚子油油 體重、BMI都正常 但是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都偏紅 近期捐血的報告又顯示另一項指標達臨界點了 “糖化血色素” 脫離軍旅後 最大的差異是體能活動時間
Thumbnail
★在台灣每3人就有1人脂肪肝,且並非只有胖的人才會有!
Thumbnail
別忘了來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你不只喝湯還有料!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臺灣人過重與肥胖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男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女性則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肥胖,臺灣已經成為亞洲中最胖的國家。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肥胖是當今全球最普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和生殖系統等。肥胖與超過195種併發症有關,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都是共同的危險因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肥胖治療也不再僅限於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控制,現代醫療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亞洲第一胖」這是數年前就有的「舊」聞,歐醫師在門診中也越來越常看見突破我腦中資料庫紀錄的數字:
Thumbnail
自2017以來,體位適中比例大致維持,過重和肥胖的比例減少,但看起來不是很顯著。 反倒是體重過輕的比例,從106年的全國8.2%增加到9.2%,而且男女都有此趨勢。 如果這些都是校園禁止含糖油鹽飲食的成效,我認真覺得,應該調整校園飲食的熱量,畢竟成長期的孩子體重過輕也很不好。
今天看到天下的這篇文章 心有戚戚焉 四肢瘦瘦 肚子油油 體重、BMI都正常 但是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都偏紅 近期捐血的報告又顯示另一項指標達臨界點了 “糖化血色素” 脫離軍旅後 最大的差異是體能活動時間
Thumbnail
★在台灣每3人就有1人脂肪肝,且並非只有胖的人才會有!
Thumbnail
別忘了來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你不只喝湯還有料!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臺灣人過重與肥胖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男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女性則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肥胖,臺灣已經成為亞洲中最胖的國家。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