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從沒調查過的數據顯示,十本課本就會有七本課本上有塗鴉,這七本課本的主人會有四位學生喜歡看漫畫,然後這四位學生只會有一位真正保持作畫的熱情,以上並非純屬瞎編。
雖然這個數據不是很準確,但確實喜歡圖文的人比例很高,像是:書的封面、故事裡的插畫、繪本的留白與主題、書裡附的地圖、報紙的史努比漫畫、甚至是報紙上諷刺川普的漫畫……小學把《達達和貝貝歷險記》整套看了兩遍的我是十分之四。
但如果要成為十分之一,我會突然有種抬頭看山頂,好陡又好難的感覺。插畫家Cindy要來演講的公告貼在公司電梯,貼了快兩個月,斗大的標題寫著:
【外文x插畫的理想職涯生活】
字面上的理想生活讓人看了心生羨慕與佩服,尤其是對也身為外文系畢業的我來說,或者任何外文系的畢業生。我想每個外文系的學生都被警告過,外文系沒「錢」途,事實上……
哈哈,大部分真的沒「錢」途。
最常見的理由就是「語言不能成為專業」,這不是我說的,是別人說的。我自己也是職場上一路搖擺蹣跚,不過昨天Cindy的話/畫就像一道曙光,雖然我沒有因此升天,但卻像冬日暖陽。
(以下引言並非字字摘錄,只是大致意會。)
慕夏應該是最徹底執行這個宗旨的畫家之一吧!劇場廣告就算了,紅酒廣告也畫……他主張的好像就是Cindy說的這句話。我想想也覺得如今的文化發展不應該養不活創作人,不會再有貧窮藝術家的形象了吧?奸商、違反智慧財產權才是真的……
自由工作者要有獨立性,還要有一個可以思考、創作的空間。
這句聲明看似平凡無奇、理所當然,但如果仔細檢視一番,你上戰場的槍真的有磨亮、磨尖嗎?創作人不像公司,需要一個人身兼多職,有的時候真的是既孤獨又堅強,是場絕對沒有辦法逃避的硬仗;如果你不會談判,沒辦法,你沒有主管、同事可以罩。如果你不會業務行銷,沒辦法只能吃完你的閉門羹,再去敲門……
此外,新興自由工作者最先遇到的挑戰就是有一個合適的工作地點,在父母家,或是公共場合都是下下策,「免費的最貴」,完成一項工作會不會因為被打斷要花更多的時間,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看著Cindy的旅遊速寫(非常美、好療癒),想起Cindy說:
「我曾經提著一皮箱的作品與其他藝術家排隊排了兩、三個小時,終於和出版社面試,結果對方只看了五分鐘…… 」
原來外文x插畫的理想職涯生活也就是努力的生活,一樣辛苦,但這場演講聽完覺得很踏實、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