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一篇對於近日幾則新聞的牢騷XX文,沒有什麼insight....
但如果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人,或許都能趁"五一勞動節",想一想!
版面很小,內容卻很關鍵...請直接點連結閱讀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這比例?
延續前篇〈台幣,要貶到什麼時候?央行的呼嚨之術⋯〉最後一段「國際收支,台灣的帳本」,如果說台灣的錢袋子"漏洞",就是那年復一年的金融帳淨流出(主要係保險公司投資國外債權證券增加...),再回頭來對照一下上面的新聞。
有立委提案修正保險法,將保險業國外投資上限由現行45%降為25%,以期引導保險資金回台投資,帶動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等,「金管會極力建議『不修正』。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9兆多元都是要支應現有保單,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也可能造成短期間新台幣匯率大幅波動,不利金融市場穩定。」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文件內容各位可自行閱讀,都值得一看,我摘要如下:
相關數字有了概念後,以108~110年這三年的債券發行額平均,每年約2.6兆元,大家能自己判斷,保險局長說的,成立不成立?
剛看完上則新聞,然後在同一份報紙立刻看到"自己"中華民國財政部發的公債,保險業沒人要認購的新聞耶⋯ 怎麼回事?我們公債利率太低?那是央行說台灣沒有通膨,不需升息⋯繼續低利,保險業繼續送錢去到比較"高利"的美債,且出現"未實現損失",美聯儲台灣分行還能用台幣匯率貶值去幫忙補貼,是不是很厲害...
「中央銀行22日受財政部委託標售300億元的5年期公債,最高得標利率衝上1.63%,創2008年11月以來、逾15年半新高水準,高於市場預期的1.57%~1.61%區間,且較3月標售同天期的1.179%,一舉飆升45.1個基本點...
對於後續公債標售看法,銀行主管直言,『銀行5年券已經拿9成多,已經夠捧場』,5月發行的30年新券將標售,就看保險業是否「負起責任」進場,畢竟當初就是保險業要求發行30年券,假如5月保險業仍維持保守態度投標,30年券利率不排除跟著飆高」
這篇是經濟日報的,類似內容,「央行統計也顯示,本期公債標售,銀行業的得標比重高達91.17%,顯示絕大多數的籌碼都被銀行業搶下,中華郵政更是把額度『買好買滿』;證券與票券業今天也分別抱回8%與0.83%,僅保險業空手而歸。」
最後,來看這則X貼文,日本央行記者會後,植田的發言也都有相關報導了,刻意淡化日圓貶值對通膨的影響,擺明一副無傷大雅的態度。
你敢相信,有央行寡廉鮮恥到這種地步嗎?我沒有在指桑罵槐...
最最後,來看看,主管機關們擔心的要命的ETF總市值才多少? 4/30新聞才寫到「市值突破兩兆元」,比對一下這則新聞:
「壽險業持有債券部位有近9成在AC項下,去年底壽險AC部位約19兆元...第三季未實現損失就逾5兆元,去年第四季預估美將停止降息(←應為"停止升息"),美債殖利率滑落,壽險業持有債券價格回升,去年底AC債券部位未實現損失縮小到約3.4兆」
近日美債十年期殖利率又逐步走升,看著即將回到2023年10月高點...
整個台股ETF總市值,還只有你壽險業在債券上賠的未實現損失"一半"不到...
這是什麼概念啊?
為何有政治人物要出來為ETF大動肝火、震怒!作表演質詢?
「新台幣首季重貶近4%,壽險業進補,首季國外投資若完全不避險,兌換利益將高達5,443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
懂....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媒體識讀"的過程,應該是非常淺薄和有限的,各位看倌未必會同意,大家都能建立自己的判斷和理解。
如果覺得有些幫助的話,請不吝給顆愛心,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