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曾是個光頭女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學時期,我參加了人生中第一個社團,是到偏遠山區舉辦營隊,教原住民孩子們基本的健康知識,比如每天刷牙的重要性、不穿鞋子會帶給人體什麼樣的影響等等,以及幫當地的居民進行常見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及痛風的衛教。

我很喜歡參與社團那種「大家一起熬夜通宵完成一個教案、彼此互相鼓勵」的感覺,投注了許多時間和心力在上頭。


在大二某次出營隊前的約兩個月左右,我因為騎機車時轉彎不順,而發生了台語所說的「犁田」,右小腿被壓在機車下幾分鐘的時間,造成脛骨前大面積的擦傷。

原本只是表淺的傷口,卻因為我忙於社團每天熬夜,也不因小腿有傷口而減少走路的頻率,導致傷口感染,併發了蜂窩性組織炎

在同學的陪伴下我坐著輪椅掛了整形外科的門診,主治醫師告知我必須要住院手術進行傷口清創,若再晚點就醫可能就要截肢了。

未滿20歲的我,必須打電話請爸媽來簽署手術同意書。


當時的我,是那種能自己解決事情就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孩子。

從發生車禍到醫師告知我必須要手術之前,我都沒有告訴家人這件事,直到非不得已需要他們的「手諭」我才能開刀時,我才拿起電話和他們連絡。


第一次清創手術,因為無法完全把傷口內感染壞死的組織移除,我必須靠每天兩次的溼紗布填塞換藥,把傷口內的腐肉慢慢清出來。而換藥時及換藥後的強烈疼痛感,則要靠嗎啡類的止痛藥才能緩解。

傷口乾淨後,因為原本傷口的深度太深,無法靠肉芽組織填滿,我必須接受「植皮手術」,也就是把身體其他地方的皮層「移植」到乾淨的傷口上,加速傷口的癒合。

植皮手術中最常見的「取皮區」通常是頭皮或是大腿。當時還很愛美的我因為還想要穿短褲,便選擇將頭皮移植到小腿的傷口。

也因為這樣,我剃了一個大光頭。


還記得剃完頭髮的那個夜晚,媽媽看到我光溜溜的頭皮便放聲大哭,畢竟從小她就期待我是個長髮飄逸的女孩。

倒是我自己對於這個新造型覺得異常滿意,而主治醫師也稱讚我的頭型很美,很適合剃光頭,外加每日一句「阿彌陀佛」問候。


第二次的清創加上植皮手術後,因為植皮區必須固定以利新皮生長,所以腳上必須打著石膏,無法行走。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在醫院裡連大小便都必須靠姑姑幫忙才能清理。小腿的肌肉因為沒有活動慢慢地萎縮了,腳踝的關節也被定型成無法行走的角度。

幸好,傷口的恢復日漸好轉,我也多了一項功課,就是「學走路」:拄著四支腳的助行器在病床旁來回練習。


光頭女孩成了平頭女孩。

一個多月後,我終於出院了。

頭皮取皮區的傷口已經癒合,原本光滑的頭皮也長出像鬍渣一般摸起來刺刺的小短髮。

因為還無法長時間走路,有許多時間只能靠輪椅移動,就連各科期末考,也是爸媽推著坐輪椅的我穿梭在山上的不同教室間才能完成的。


原本的我,總以自己的獨立為傲,但那時候我才明白,很多以為是靠自己努力達成的目標,其實是因為背後有家人的撐腰,我才能夠走到。



    讀起來不費力的,短短的詩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99年,民國88年,9月20日,夜晚。
    1999年,民國88年,9月20日,夜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去年因應朋友邀請參加〖慈濟青年孵化團隊計劃〗 不符合青年年紀需求的我,當時卻能集結一群「好青年們」的支持加入申請團隊 讓我以我個人照顧失智媽媽的歷程,寫出長照六個階段可能會發生的事, 及需要的資源方式的短篇小說
    不是要戰誰好,誰不好,而是我發現了自己的改變,我有點不知所措。 高中參加社團後,我一直都是個很活潑的人,別人眼中的開朗女孩、少根經、不太計較、好動、熱愛嘗試新事物,大概就是那時期的代名詞。 上了大學,也更加活躍,參加很多活動,社團,總是在課業與社團中來回穿梭,馬不停蹄,持續的燃燒自己的熱情。
    Thumbnail
    幾個月前,朋友傳給我她錄製的線上課宣傳影片。朋友已經七十幾歲,近年來還在持續體驗生平的「第一次」。線上課是她許多第一次的大集合,第一次寫腳本、第一次錄製影片,第一次做自媒體宣傳。 我看著影片裡,她介紹自己因遭遇親人離世,放棄公司經營,重回校園研讀生死學,之後更踏上了自我追尋的英雄之旅……表
    Thumbnail
    我想記錄下來,第一次參加工作坊,就在人生快邁入第30個年頭,辭了職準備考諮商所的現在。
    Thumbnail
    這件事對我以前來說,是天方夜譚>< 因為我是那種參加夜店派對(人生只參加過唯一一次),或是商務交流聚會,傻傻一個人窩在角落滑手機,或很專心吃茶點的人~ 這樣極度內向甚至有些社恐的我,後來透過「視覺筆記」這件事,成功地達成上述三大可能. 1.幫助記憶、有效學習 2.拓展人脈、建立關係 3.個
    我參與的團體讓我認識了許多友善的人,也讓我學習到如何接納自我。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在團體中的成長與進步,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大學學生會與系學會的活動經驗,包括晚會、遠足、營火晚會等,並探討了學生對不同活動的感受和觀點。
    12月的社遊遊記 我拖了3個月 一年一度的社團社遊
    Thumbnail
    ​我不太確定,通常第一篇要從自我介紹開始嗎? 那些我不勇敢的事 去年和夥伴共同籌組的志工團隊幸運獲獎,有幸參與了青年署的自組志工團隊活動。 裡面有個環節叫「那些我不勇敢的事」,要大家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當時的主持人丸子也是青年團隊出身,現在團隊變成協會(算是我的偶像之一)。 她說,在座的
    Thumbnail
    去年因應朋友邀請參加〖慈濟青年孵化團隊計劃〗 不符合青年年紀需求的我,當時卻能集結一群「好青年們」的支持加入申請團隊 讓我以我個人照顧失智媽媽的歷程,寫出長照六個階段可能會發生的事, 及需要的資源方式的短篇小說
    不是要戰誰好,誰不好,而是我發現了自己的改變,我有點不知所措。 高中參加社團後,我一直都是個很活潑的人,別人眼中的開朗女孩、少根經、不太計較、好動、熱愛嘗試新事物,大概就是那時期的代名詞。 上了大學,也更加活躍,參加很多活動,社團,總是在課業與社團中來回穿梭,馬不停蹄,持續的燃燒自己的熱情。
    Thumbnail
    幾個月前,朋友傳給我她錄製的線上課宣傳影片。朋友已經七十幾歲,近年來還在持續體驗生平的「第一次」。線上課是她許多第一次的大集合,第一次寫腳本、第一次錄製影片,第一次做自媒體宣傳。 我看著影片裡,她介紹自己因遭遇親人離世,放棄公司經營,重回校園研讀生死學,之後更踏上了自我追尋的英雄之旅……表
    Thumbnail
    我想記錄下來,第一次參加工作坊,就在人生快邁入第30個年頭,辭了職準備考諮商所的現在。
    Thumbnail
    這件事對我以前來說,是天方夜譚>< 因為我是那種參加夜店派對(人生只參加過唯一一次),或是商務交流聚會,傻傻一個人窩在角落滑手機,或很專心吃茶點的人~ 這樣極度內向甚至有些社恐的我,後來透過「視覺筆記」這件事,成功地達成上述三大可能. 1.幫助記憶、有效學習 2.拓展人脈、建立關係 3.個
    我參與的團體讓我認識了許多友善的人,也讓我學習到如何接納自我。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在團體中的成長與進步,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大學學生會與系學會的活動經驗,包括晚會、遠足、營火晚會等,並探討了學生對不同活動的感受和觀點。
    12月的社遊遊記 我拖了3個月 一年一度的社團社遊
    Thumbnail
    ​我不太確定,通常第一篇要從自我介紹開始嗎? 那些我不勇敢的事 去年和夥伴共同籌組的志工團隊幸運獲獎,有幸參與了青年署的自組志工團隊活動。 裡面有個環節叫「那些我不勇敢的事」,要大家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當時的主持人丸子也是青年團隊出身,現在團隊變成協會(算是我的偶像之一)。 她說,在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