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陪我走過悲傷的 3 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上週日是媽媽對年,不知不覺一年了呢……記得母喪的當下,萬分悲慟的我在IG限動上詢問有沒有親人去世時適合讀的書,收到了很多書友的回饋。想趁這個機會挑 3 本對我幫助很大的好書。這 3 本書類型都不同,一本是工具書,一本是小說,另一本是散文,可說是各自用不同方式帶我梳理悲傷,走過低潮。

1.《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

raw-image

私以為這本書是悲傷的「聖經」。書中透過實證研究與大量案例,帶人深度地理解如何面對悲傷。既有教科書式的嚴謹,又有心靈書般的療癒。它讓我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悲傷模式,只需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消化,不必糾結於所謂「正確」的做法。此外,我也明白了不需要「放下」媽媽,依然能和她保有珍貴的連結。感謝這本書在情緒墜谷時,將我穩穩接住!

2.《廚房》

raw-image

這本書是吉本芭娜娜的中篇小說集。三個故事都以死亡為「前提」,主角們都失去了重要的人。覺得吉本芭娜娜很擅長透過描寫日常,細膩地帶出人們幽微的情感。雖然三篇作品都帶著悲傷的色調,但也隱隱透出溫暖的微光,還有些虛幻的部分很勾人。讀完整個心彷彿被洗滌了一遍。雖然依然會感到悲傷,但是似乎更有勇氣走下去了。

3.《沒有媽媽的超市》

raw-image

作者蜜雪兒.桑娜是獨立樂團「Japanese Breakfast」的主唱。書中講述了她陪伴癌末媽媽到生命終點的過程,以及母喪後自我重建的心路。除了談母女的相愛相殺,還帶出了她與食物的羈絆與認同的迷惘。整本書赤裸真誠,配上蜜雪兒細密的文字,共感力超強。

【後記】

感謝有這些書陪我走過難熬的時刻。雖然很多時候仍然會感到悲傷,但似乎已經漸漸找到與悲傷共存的模式了。

最後,想再用點篇幅聊聊我最愛的媽媽。前些日子,妹妹傳訊息跟我說,媽媽之前在我第一集 podcast 發布後,每天都會一直去點,說是想把那集人氣衝起來,讓我可以有信心。她還常問我妹要怎樣才能幫我增加點閱,說我做的很辛苦,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看到我的分享。

看到這些訊息,儘管人在辦公室,還是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這些事……畢竟,我從來沒和她提過做這些東西的壓力與憂慮。但想想,她其實一直都看在眼裡吧。

這邊趁這個機會說:「媽,我有照約定每周都更新哦。雖然現在還是會偶爾煩惱收聽數和點閱率,但我已經知道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分享閱讀本身才是。我會開始喜歡看書都是因為妳,謝謝妳帶我踏進閱讀的道路。接下來我會繼續努力的,妳不用再擔心了哦。愛妳!」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avatar-img
199會員
245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這本《觀念的形狀》選了 72 件古文物,帶你「看」見中國的思想流變。不得不說,用有形之物帶出思想,真的是很精巧的切入手法。很喜歡書中說的: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的作者是我很愛的李惠貞。如書名所揭示的,此書想對話的對象是那些「非」大人們。李惠貞說,她常聽到年輕的孩子們說在體制內活得很不快樂、對未來感到恐懼、不知人生有何意義。每每聽到這些,她心裡都有個強烈的聲音:並非「只能這樣」。她很想告訴他們: 你所接收的任何觀點,都只是某些大人的
在 2023 年的年末展望文中,有提到希望今年能寫些主題式的書單文。這篇便是主題文的第一彈:時間管理推薦書單。
2023 的年末展望文曾提到希望 2024 年能寫些主題式的書單文。最近在構思時間管理主題書單時,想起了這本由子彈筆記創始人瑞德.卡洛所寫的《子彈思考整理術》。決定來寫個心得、複習一下,順便為接下來的主題文做準備(笑)。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這本《古巴》是二〇二二年年獲得普立茲歷史獎的巨作。我對古巴歷史認識甚微,大概就是知道卡斯楚、豬玀灣事件和古巴飛彈危機的程度而已。原本很擔心以我淺薄的知識,這本磚塊書(接近六百頁)會啃得很辛苦,沒想到卻出乎意料地好看。
這本《觀念的形狀》選了 72 件古文物,帶你「看」見中國的思想流變。不得不說,用有形之物帶出思想,真的是很精巧的切入手法。很喜歡書中說的: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的作者是我很愛的李惠貞。如書名所揭示的,此書想對話的對象是那些「非」大人們。李惠貞說,她常聽到年輕的孩子們說在體制內活得很不快樂、對未來感到恐懼、不知人生有何意義。每每聽到這些,她心裡都有個強烈的聲音:並非「只能這樣」。她很想告訴他們: 你所接收的任何觀點,都只是某些大人的
在 2023 年的年末展望文中,有提到希望今年能寫些主題式的書單文。這篇便是主題文的第一彈:時間管理推薦書單。
2023 的年末展望文曾提到希望 2024 年能寫些主題式的書單文。最近在構思時間管理主題書單時,想起了這本由子彈筆記創始人瑞德.卡洛所寫的《子彈思考整理術》。決定來寫個心得、複習一下,順便為接下來的主題文做準備(笑)。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這本《古巴》是二〇二二年年獲得普立茲歷史獎的巨作。我對古巴歷史認識甚微,大概就是知道卡斯楚、豬玀灣事件和古巴飛彈危機的程度而已。原本很擔心以我淺薄的知識,這本磚塊書(接近六百頁)會啃得很辛苦,沒想到卻出乎意料地好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媽媽,我夢到哥哥復活了!⋯」對於失去至親、失去孩子的母親來說,向悲傷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能稍微將悲傷轉為思念,也可能因為某個思念的情緒一湧而上全然潰堤。▪️如果你也需要處理悲傷,或者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以下的隨寫文,是從母親病危到安息,我在討論區寫下的文字。那段時間,一直有靈感,但又沒太多時間靜下心來寫文章。於是,就用貼文,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字一句,記錄我對母親的思念。 如今,把每一篇貼文整理成這篇文章。我想,這些貼文都是珍貴的感受和記憶。
Thumbnail
1月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告別與回憶的書,映照出生命中不同的告別場景,讓讀者或許能從中找到共鳴。思考自己曾經歷的告別,並在回憶中找到力量。 邀請您在新年初,在每一次的呼吸之間,放下一些沉重,透過閱讀,而後更好的理解自己,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來去得失。
Thumbnail
💛感謝淇淇寄了昂貴的當日配, 在母親節前夕把這本繪本送到我手上。 和日前介紹的兩本繪本不大一樣, 《就像你一樣的媽媽》沒有搶眼的顏色, 也沒有相關的科普知識, 但這是一本好適合送給每位媽媽的禮物。 🧡這本繪本的封面是很溫柔的色調, 但是構圖卻讓我感受到衝擊, 我們只看
Thumbnail
本文分享富有情感、暖哭新手媽媽的三本繪本,包括《寶寶眼中的媽媽圖鑑》、《你是媽媽》和《當爸媽的寶貝,你最剛好》,推薦給需要自我激勵和表達愛意的家長。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媽媽,我夢到哥哥復活了!⋯」對於失去至親、失去孩子的母親來說,向悲傷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能稍微將悲傷轉為思念,也可能因為某個思念的情緒一湧而上全然潰堤。▪️如果你也需要處理悲傷,或者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以下的隨寫文,是從母親病危到安息,我在討論區寫下的文字。那段時間,一直有靈感,但又沒太多時間靜下心來寫文章。於是,就用貼文,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字一句,記錄我對母親的思念。 如今,把每一篇貼文整理成這篇文章。我想,這些貼文都是珍貴的感受和記憶。
Thumbnail
1月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告別與回憶的書,映照出生命中不同的告別場景,讓讀者或許能從中找到共鳴。思考自己曾經歷的告別,並在回憶中找到力量。 邀請您在新年初,在每一次的呼吸之間,放下一些沉重,透過閱讀,而後更好的理解自己,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來去得失。
Thumbnail
💛感謝淇淇寄了昂貴的當日配, 在母親節前夕把這本繪本送到我手上。 和日前介紹的兩本繪本不大一樣, 《就像你一樣的媽媽》沒有搶眼的顏色, 也沒有相關的科普知識, 但這是一本好適合送給每位媽媽的禮物。 🧡這本繪本的封面是很溫柔的色調, 但是構圖卻讓我感受到衝擊, 我們只看
Thumbnail
本文分享富有情感、暖哭新手媽媽的三本繪本,包括《寶寶眼中的媽媽圖鑑》、《你是媽媽》和《當爸媽的寶貝,你最剛好》,推薦給需要自我激勵和表達愛意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