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為什麼」常帶著書?

出門旅行,你會帶什麼東西出門?

 

是換洗衣物,還是相機,又或是化妝品、枕頭、被子。我的話,我會帶一本書

 

為什麼我出門的時候會帶書?不論是在坐公車的時候,還是在坐火車的時候,我都會把書包裡的那本書,拿出來看。當別人在低頭滑手機的時候,我卻成了這節車廂裡的異類,也成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或許這趟旅程不會把這本書拿出來看,但我還是會在出門前,把一本書放進我的包包裡。對我來說,它像一種護身符,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提醒,提醒我自己莫忘初衷,這個初衷就是告訴我自己:你需要改變

 

人是一個怠惰的生物,會盡可能地節省能量,能坐就不會站,能躺就不會坐,這是動物的惰性。但比起這種身體上的消耗,腦部的消耗更為嚴重。

 

為什麼我們人,可以不要改變就不要改變,因為這對我們大腦來說是一種龐大的消耗。我們需要重新適應環境的改變。有時候甚至要去承認,過去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

 

改變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大腦會盡可能地減少我們的消耗。所以為了對抗這樣的天性,我設計一些對抗這些天性的手段。

 

提示,像是我們接收到的刺激,好比坐在咖啡廳裡面,外面走過一個長髮飄逸、走起路來搔首弄姿的美女,你會接受到一個刺激,忍不住地往美身看去,這就是一個提示。對我們男人來說,烏黑秀長的頭髮、光滑亮麗的皮膚、1:1.618的腰臀比,這些都是一個提示。

 

我把書帶在身上,設立了提示。這跟我們看到美女一樣,我看到書,同時也接收到提示,這個提示會引發一連串的反應,讓我提醒自己需要改變,不要再讓一樣的生活持續下去。

 

記得這個習慣一開始的時候會感到很彆扭,因為在火車上,周圍的人不是低頭滑著手機,就是戴著耳機聽著音樂,很少有人會拿起書來閱讀。當我要從包包裡拿出書來看的時候,我的內心就會有一段話響起,這個聲音告訴我:不要看什麼書,拿手機起來看比較快樂。

 

我看著手中的書,我的內心又有另一個聲音響起,它跟我說:如果這樣生活,你想一直下去的話,那就打開手機吧。

 

在這個習慣還沒有開始的時候,我跟其他人一樣,大部分在火車上的時間都在看手機,不是在看 YouTube,就是在滑IG,以此來磨耗這個無聊又漫長的等待時間。

 

我可以選擇在火車上把手機拿出來看,這對我來說是最輕鬆能做到事情。看著這個只有黑白構成的書籍,還不如看著有燈光效果的刺激,有聲音所帶來的衝擊,手機反而可以滿足更多的渴望。

 

但為什麼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知道,我這樣做,就等同於回到以前的生活。

 

在火車上打開書,不只可以讓我感覺良好,更多時候,在面對選擇跟困難的時候,書給了我力量。像是人們心中的信仰,有些人在心理比較脆弱的時候,把精神寄託給無形的力量,像是神明。

 

對我來說,書就有這種力量,它可以在無形之中幫助到我。

 

人都很討厭改變,不論是你的工作、你的住所,或者是你常搭的交通工具,又或是你常用的鍵盤、你常吃的食物,我們的大腦都不希望有任何一絲絲的改變。

 

每當我下了班,走著一樣的路線,看著一樣的店家,我踏了進去,我依舊選擇了一個我常吃,卻又不覺得它到底哪裡好吃的便當。我不是沒有任何想嘗試其他東西的想法,而是我沒有選擇,因為大腦限制了我的想法。

 

有一天,我出了遠門去旅行我,上了我的機車,來了一個說走就走,沒有目標的旅行。我騎著車,走過一些平時我根本就不會去的地方,到了一個陌生的縣市,看著熟悉的環境,我站在門口,肚子餓了,我要吃一樣的東西嗎?還是說,我可以去選擇隔壁那家看起來很雷、看起來很難吃,但老板的臉上卻掛滿了溫馨的表情。

 

我可以選擇回到過往的生活,所在城市不同,卻吃著一樣的東西。或是可以過上不一樣的生活,吃不一樣的食物,體驗不同的生活

 

我好像看到另一條時間線,我看到另一個我坐在隔壁那家看起來很雷、很難吃,但老板臉上掛滿了難忘的笑容的餐廳裡。我坐在那裡吃著看起來沒什麼特色,但卻因為老板的臉上幸福的樣子,給到平凡無奇的菜添加了幾分調味料。

 

我沒有選擇吃一樣的東西,而是選擇了隔壁那個看起來很雷,但因為老板親切的微笑,我踏了進去,點了一份名字又臭又長,但簡單來說就是白醬義大利麵。吃起來跟我想的一樣,味道非常普通,裝潢非常普通,但老板的笑容,為這道白醬義大利麵,添加了一個我從來沒有吃過的味道。

 

人的生活都是選擇,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因為大腦限制了我們的的選擇,它不期待我們可以有任何的改變。如果你今天想要嘗試吃其他東西,你會有一個感覺,它告訴你:吃一樣的東西就好了。

 

儘管你痛恨你現在所做的工作,但因為你已經習慣了,所以你無法離開它。在電影《刺激1995》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監獄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一開始你會很討厭它,你會想離開這裡,但漸漸的,你會開始習慣它,最後,你不能沒有它。」

 

這跟我們生活的一切相當雷同,電影彷彿是生活一樣,預示著我們的未來。

 

一開始你很討厭這份工作,整天要加班,面對八卦的同事,無能的上司,開出各種空白支票的老板。你想著,就做到過年就好。當你跟家裡的人講了你的想法,他們非但沒有支持你,反而還告訴你說:這份工作至少穩定,除非你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不然的話,就先待著。就這樣子,一年又過去了。你發現你不再憎恨這家公司,你開始習慣它,最後,你不能沒有它。

 

突然,你從夢中驚醒過來,還好這是一場夢。你走下樓,跟家人說你的想法,他們跟你說:這份工作至少很穩定,你就繼續做吧。可能,你的內心有開關被啟動了。你打開手機,開始在網路上找工作。不論這份新工作待遇如何,未來發展性如何,只要能離開現在這個討厭的工作,什麼工作都好。

 

這是一種改變,但很多人都止步於此。如果真的想改變的話,那就換個想法,換個思路,換個腦袋,這樣才有機會換個環境,換個生活。

 

我們的大腦天生設計出來就不是為了改變,而是為了維持。所以要逆著這樣子的設定走,是非常困難的。身為主人的你也需要設計一套對應的策略。對我來說,就是身上總是帶著一本書。這本書的用意不是為了看,而是為了提醒我自己:現在的生活需要改變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想透過閱讀,改變世界, 我做得到,相信你也可以。 #知識 #成長 #改變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