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來到少女雜誌的編輯君》的作者新書,當初看過前者後雖然沒有特別驚艷,不過對於了解少女雜誌的背後辛酸及運作這點上還是覺得很有意思,後來讀了同個作者的《獨家報導之卵》倒是有點失望,不過這本《心之雨》,我想對所有在出版業裡的相關從業人員(包含作者們)都會很有感。
故事主角是大型出版社的文學編輯,一直以來經手的都是前輩轉給他的暢銷作家,所以在公司內提案都很順利,職業生涯上可說是過得一帆風順,結果他在一次意外中讀到一名過氣作家的新書稿,被這個稿子內容深深感動因此堅持要為這名作者爭取到出書機會。
除了主角出身知名的出版社千石社,整個公司礙於規模大又是龍頭企業,決策非常保守、不願冒險外,這名過氣作家也沒有任何讓出版社高層點頭的條件,因為他之前的書銷量都很差,就算這次書稿內容再出色,作者自己的評價依舊太低,連帶使得公司不想出版他的書,更殘酷的是書稿條件一樣的情況下,連沒背景的新人恐怕都比擁有過氣作家包袱的作者有機會出版,上述種種不利條件下,也使得主角在這條出書之路上變得更加坎坷。
不得不說看到主角所在的千石社是業內老字號龍頭出版社,跟另一間規模不如前者卻同樣擁有不少暢銷作家且熱賣十萬本以上暢銷作品的出版社比較,讓我不禁想到商場上同個領域內的龍頭企業跟老二的差異。
舉例來說主角所在的千石社過於保守的經營策略包括先讓作家在其他出版社紅了以後再去邀稿就好,反正因為千石社名號夠大,作者也不會拒絕(這心態也確實沒有錯……),另一間出版社卻反而敢讓編輯冒險、挑戰運氣,甚至在策略上選擇也更有彈性。
這就是商場上老大跟老二經營策略的對比,我國的便利超商龍頭7-11跟排行老二的全家差別,後者很明顯比前者更敢冒險且策略上更多元又彈性,像是全家的霜淇淋口味比7-11多變,不僅吸引一票愛好者,也在這塊市場上直接輾壓7-11,還有全家的APP不斷進步、功能也多,導致現在除非我買票需要用ibon取票外,幾乎很少去7-11。
回到這本書,它不僅將整個出版業的生態完全呈現出來,除了一本書在出版的過程中會經歷哪些關卡外,還有業務部提到現在是不少人看到封面就掏錢,因此封面對一本書來說可說是非常重要,行銷數據在這個時代更是重要指標等等內容。
讀完後我也想到十幾年前跟一名身為出書作者的朋友聊天,他提到自己在一家開新書系的出版社內出書,那一本8萬字的書買斷的稿費甚至不到那時候的最低薪資,可是他還是同意這個條件,為的就是要讓自己作品能夠順利出版,也好累積之後的資歷,讓自己成為有出過實體書的作家,方能更好在之後行銷自己的作品。
不得不說這個考量不僅是為了之後自己作者生涯的投資,同時意味著出版業也確實是個非常現實的行業(這好像廢話,因為誰做商業行為不想賺錢),尤其現在現代人娛樂增加,願意閱讀的人口不斷流失,有時候連我自己下班後也懶得看有花費訂閱的專欄文章,更別提拿起一本書好好閱讀了,如何繼續創造效益、節省開支,成為出版社們的重大難題。
對身為創作者也時常被出版社退稿的我而言,讀完這本書以後,除了再次認清出版業的殘酷外,其實也得到很多安慰,畢竟自己是沒有壓力的自由創作(不需要像書內那些背負經濟壓力的作者一樣,擔心這本書稿被壓在出版社遲遲不出而沒有收入跟作品兩頭空,或是這本書無法出版後,沒有沮喪的時間得趕快進行下一本書的創作),而且現在電子書平台的盛行讓很多創作者可以將自己的書稿製作成電子書上架,相比那個只能靠出版社出版作品的時代(當然以前出版社跟出版的作品也更多),我們已經是很幸運的一群了。
最後,祝福所有有心想在這條路上發展的創作者,都能不受這些殘酷的現實影響,持續創作出自己跟市場、讀者都買單的好作品,在這個行業裡發光發熱!
✦想更了解我,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