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采文化出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羅伯.狄保德 著

故事的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他的好朋友擔憂他可能會做出傻事,所以就鼓勵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了「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這套心理治療法,協助原本憂鬱、自卑、軟弱的蛤蟆先生,透過心理諮商的引導,面對真實的自己、感受真實的情緒、發展出更高的自我洞察與情緒智商(EQ)。經過了十次的諮商之後,蛤蟆先生恢復了以前的開朗,重新走上獨立、自信、充滿希望的旅程。

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

TA是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柏恩(Eric Berne)創立的,不僅是一套關於人格理論框架,更是一種實用的心理治療方法,TA理論深入探討人際溝通的本質,助人深刻理解個體內在動機、兒時經歷如何塑造成人的生活模式及人際互動的影響,有助自我成長。

心理治療方法「溝通分析」的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曾經說過:「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


三種自我狀態

蒼鷺引導蛤蟆先生認識了心理學的「三種自我狀態」,所謂的「自我」(ego)是指個人「存在的模式」,指的是個人存在於何種狀態。這三種自我狀態分別是: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成人自我狀態 (Adult Ego State) 及父母自我狀態 (Parent Ego State)。這三種狀態構成個人的人格結構,在任何時刻,一個人只會特別表現出一個自我狀態。

1.兒童自我狀態

「兒童自我狀態」分為自然型兒童 (Free Child Ego State) 和適應型兒童(Adapted Child Ego State)。

兒童自我狀態是由童年殘經過的所有情感留所構成,出生時只有幾種非常基本的情緒(生氣、開心、悲傷、恐懼),在成長的過程,我們跟周遭的人互動,尤其是父母的行為影響特別大,逐漸發展成更複雜的基本行為模式,這些基本行為模式成為自我的核心。在各種情境時,就會刺激基本行為模式,自動做出反應,就像會兒時樣去感覺與行動,具體的情形和場景因人而異。

兒童狀態下,你會體驗到童年的感受,包括好的、壞的。你會重演過去的情況,體驗過去的情緒,但完全無法學到新的東西。

2.父母自我狀態

「父母自我狀態」分為挑剔型父母和撫育型父母。

「挑剔型父母」常常看到別人的不好,或是總是愛碎念,也常常習慣性地先懲罰、譴責自己。「撫育型父母」則具有同理心,會適時伸出援手,給予支持。

當我們處於父母狀態時,我們的行為就像父母一樣。父母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人,對我們的影響難以估計。父母狀態涵蓋自出生以來,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所有值觀和道德觀,也包含我們人生的評判標準,左右我們對於好與壞、對與錯的判斷。

3.成人自我狀態

在成人自我態下,我們能夠計畫、考慮、決定與行動,我們能表現理性且合理的行為。處於這個狀態時,我們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能立刻派上用場,不會被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或是被童年的感覺淹沒。相反的,我們能夠考量當下的狀況,並依據事實決定要怎麼做。

三種狀態都是不可或缺

在成功人生裡,這三種狀態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們都是千百年演化的結果,所以每一種狀態肯定都很重要,都對生存有價值。但我們可以說這個成人狀態具有特別的重要性。

唯有在成人自我狀態下,我們才能對自己有新的了解。我們才會理智地思考當下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行為,與自己的情緒做連結,理解這些情緒產生的原因,來處理當下發生的真實狀況,擺脫父母及兒童自我狀態的影響。

就像蛤蟆最後對自己說的話,從另一方面看,你會體認到每一個全新的時刻,都代表著獨特的機會和挑戰,這讓人無比激動。蛤蟆認定,所謂活得真實,就是誠懇地回應當下的需求,如此便能打破從童年延續的因果循環,讓真實的自我擺脫過去的束縛,成為真正的自己。他決定從現在開始要以真誠的態度面對人生與生活。

活在當下,愛自己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avatar-img
    4會員
    5內容數
    喜歡到處逛逛,最好有人陪 喜歡到處逛逛,有時一個人 喜歡到處逛逛,開始寫紀錄 喜歡想東想西,提醒多閱讀 喜歡想東想西,書寫增記憶 想做就立刻做,何必等退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寶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甲媽祖初體驗 3月追媽祖,是我的願望清單之一,今年總算展開行動了,沒有選擇與家人參加旅行團,4月12日搭火車到員林,陪媽祖走到文德宮後,趕路走到彰化火車站回台北,那天打破了我日走萬步的紀錄,走了30,270步。
    大甲媽祖初體驗 3月追媽祖,是我的願望清單之一,今年總算展開行動了,沒有選擇與家人參加旅行團,4月12日搭火車到員林,陪媽祖走到文德宮後,趕路走到彰化火車站回台北,那天打破了我日走萬步的紀錄,走了30,270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Thumbnail
    總結來說,今年也看過不少與精神疾病、心理相關的作品,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卻以完全不同的敘事邏輯,帶來同樣豐富的自我覺察與收穫。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Thumbnail
    總結來說,今年也看過不少與精神疾病、心理相關的作品,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卻以完全不同的敘事邏輯,帶來同樣豐富的自我覺察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