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給成人的童話——蛤蟆和蒼鷺演示心理諮商(上)

總是在暢銷書榜上的書

FB上有人說,怎麼感覺暢銷書榜好像這兩年都差不多?的確,有幾本書長期佔着榜首十名以內,其中一本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話說在各大購書平台,這本書的書名後,都連着括號(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很激動的感覺。

甚麼是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近幾年常常聽見,實際上是甚麼?很多人應該都會有矇朦朧矓的感覺。

「你們心理師只是和案主聊聊天,為什麼收貴這麼貴?」書開首其中一篇推薦序言裏,「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說自己常常被人問這個問題。我也曾經有這個疑問。始終心理諮商牽涉到每個當事人非常私密的隱私,不可能拿出來作例子。而沒有實在的例子,光談心理學各個概念,又很難令人明白心理諮商是怎麼一回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讀後感

讀了大約20%,便覺得有趣又學到心理學,停不下來,難怪這本書會這麼快被視為經典,而且熱銷。

下面是幾點從書裏學到的心得:

1.承認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如果你否認它們(情緒),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承認自己的情緒原來那麼重要嗎?重要的程度,蒼鷺竟然用截肢來比喻。不坦誠承認自己的情緒,某程度上是一個殘缺的人?對此我很訝異。

而承認自己的情緒,尤其負面的情緒,例如憤怒、悲傷、妒嫉、不甘心,原來不容易。(我想,這也跟我們的教育有關:一個「好」的人不應該有「不好」的情緒)

故事裏,蛤蟆難以接受自己有憤怒的情緒,他多次問蒼鷺:你說憤怒是基本的情緒,怎麼我從來不會憤怒?

一步一步,通過蒼鷺引導式的問題,蛤蟆才接受自己有憤怒的情緒,只是他用退縮、沮喪、嘔氣、鬧彆扭的方式,非常緩慢地釋放憤怒,緩慢得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憤怒。

2.檢視自己,包括自己的童年

「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

了解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因為這樣才能客觀地檢視自己。過程中,蛤蟆發掘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害怕又抗拒。這大概也是我們一般人不會想面對的狀況,我們要怎樣面對自己隱晦、有動機的心理呢?

蒼鷺説,心理諮商的過程,有時讓人痛苦,因為會威脅到我們的心理平衡。不過,好好地去檢視和經歷,我們便會長出力量,改變現況。

而我們的情緒,還有隨之而來的行為模式,基礎來自童年。蒼鷺和蛤蟆討論童年的章節,在書裏是最多的。

「……幼年時,這些基本情緒逐漸發展成更細膩、複雜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成為自我的核心,融為自身的一部分,定義了我們一生的行為。其後當我們每個人碰到不一樣的情形與場景時,就會激發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讓我們自動做出反應,所以我們會和小時候一樣去感覺與行動……」

這是蒼鷺的話,他一再強調童年的影響會延續一輩子(作為媽媽,常常聽見這說法,每次聽見都警惕自己),因為一個初來到世界的脆弱孩子,在生命早期,只能仰賴兩個(或有時一個)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大人,對於大人的喜怒哀樂,孩子為了生存都必須觀察和回應,從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

果然「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

這是心理學總是要人回顧童年的原因,因為一個人無論年紀多大,還是會觸發到童年回憶,而令自己處於「兒童自我狀態」。當我們進入「兒童自我狀態」時,就會條件反射地,用童年的經驗回應當下。

蛤蟆回想自己的童年(他的父親嚴厲、挑剔又冷漠,母親則不敢表達自己的愛),又回溯自己一直以來的行為,發現自己常常以一個「悲傷兒童」的姿態去應對一切。

不過,我們不能一切都諉過於童年,我們會長大。在後面的章節,蒼鷺說童年「會影響一輩子,除非……除非你決心改變。」

童年影響很大,但我們有長大和改變的力量。除了「兒童自我狀態」,我們還有「父母自我狀態」和「成人自我狀態」。

待續,下一篇繼續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rino麥利諾羊的沙龍
3會員
20內容數
2024/05/17
IG、FB和Threads上滿滿變裝皇后妮妃雅在台灣總統府的表演和演講片段,看得讓人淚汪汪,因為不可能不想起葉永鋕。台灣社會對陰性氣質的態度,由被害的玫瑰少年葉永鋕,憑着不少人一路努力走來,終於迎來舞台上美麗自信大方的變裝皇后妮妃雅,讓人覺得世界還是有光明美好的一面。🥹 然後在Thread上
Thumbnail
2024/05/17
IG、FB和Threads上滿滿變裝皇后妮妃雅在台灣總統府的表演和演講片段,看得讓人淚汪汪,因為不可能不想起葉永鋕。台灣社會對陰性氣質的態度,由被害的玫瑰少年葉永鋕,憑着不少人一路努力走來,終於迎來舞台上美麗自信大方的變裝皇后妮妃雅,讓人覺得世界還是有光明美好的一面。🥹 然後在Thread上
Thumbnail
2024/04/12
每次讀到《源氏物語》的情節,都覺得可以把它歸類為霸道總裁系列的言情小說(又或者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XD)。主角源氏身分地位高、多金靚仔、有學識修養、品味高雅、舞文弄墨,連樂器也拿手,根本是古代版霸道總裁。
Thumbnail
2024/04/12
每次讀到《源氏物語》的情節,都覺得可以把它歸類為霸道總裁系列的言情小說(又或者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XD)。主角源氏身分地位高、多金靚仔、有學識修養、品味高雅、舞文弄墨,連樂器也拿手,根本是古代版霸道總裁。
Thumbnail
2024/02/22
以媽媽的身份去看這部電影,感受跟小時候看完全不同,震驚地發現,這電影根本是給家長看的,而且非常警世。 結局的驚人,在於得到報應的小孩,都沒有得到教訓,繼續他們原本的個性,反倒是家長都難堪、後悔。
Thumbnail
2024/02/22
以媽媽的身份去看這部電影,感受跟小時候看完全不同,震驚地發現,這電影根本是給家長看的,而且非常警世。 結局的驚人,在於得到報應的小孩,都沒有得到教訓,繼續他們原本的個性,反倒是家長都難堪、後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這本書以蛤蟆先生主角,透過著他和諮商師蒼鷺的對話引導出原生家庭以及周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相關的知識。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本書評講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故事,探討了心理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人們面對心結的困難和壓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角色意涵和童年遭遇對人的影響,並呼籲大家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一起加油吧!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Thumbnail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