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為上流老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從孤獨死、下流老人,老後兩代同垮,貧困世代,無緣社會,到爆走老人及犯罪老人的出現,以及最近出現的「自裁死」,亦即「自己裁決自己的死期」……等等。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社會快速改變的不適應即焦慮,充滿憤努的爆走老人,到因為陷入三餐不繼的貧困處境,而故意犯罪,到牢裡吃免費的飯。

    在這樣的氛圍下,日本出名的精神科醫師,保坂隆教授寫了許多本以正面訴求的書,告訴即將邁入退休的朋友不必擔心,不管存有多少退休金,都可以做個上流老人,有個愉快的老後人生。

    他的論述分為幾個方面。

    首先當然是破解對金錢的需求。

    因為快要退休才急著增加收入是非常危險的,血本無歸的可能性非常大,更可能會被別人騙了,不要認為自己夠精明,認為自己不可能上當的人,才是會被騙的人,這是日本警視廳以銀髮族對象所做的調查,被詐騙的受害者八成認為「我以為自己不會上當」,有一成「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遇上詐騙」。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要投資賺錢真的很不容易,只要有人跟你說「別人都不知道的好康」、「錯過這次機會不再」,不用懷疑,這絕對是假借投資之名來騙你的退休老本。

    作者也提到,臨近退休時的離婚,很浪費錢以及增加日常生活開銷,所以要用退休多出來的時間與伴侶重修舊好,或者重新做一個令人欣賞的伴侶,嘴巴也是要甜一點,從讚美對方來重燃浪漫氣氛。

    作者提醒第二個面向是健康。

    他的意見跟我一樣,不要被廣告的健康食品給引誘了,那些話術以及宣稱的效果之神奇,找到的見證者似乎又這麼真實,真的會讓人心動,這對年紀漸長,對自己身體健康開始有強烈憂慮的退休族,簡直是致命的吸引力。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接觸那些廣告,也就是不要看有廣告的免費電視或收音機節目。

    作者推薦不花錢的養生法,首選是溫開水養生法。每天六到七杯,取代茶和咖啡,用啜飲的方式慢慢喝,他認為世界上沒有比溫潤開水更經濟實惠的健康飲品了。

    另外,腹式呼吸可以保持自律神經的平衡,也能鍛鍊腹肌,甚至因為這種深度呼吸,也可以強化免疫力,他認為銀髮族擔心的許多身心問題,都可以用腹式呼吸來解決。

    另外就是健康的飲食,包括食材來源與數量都是我們可以選擇與控制的。我太太是營養師,她就主張健康的飲食其實不必花太多錢,吃真的「食物」比吃那些不知來源,看不到食物原型的所謂健康「食品」,又營養又安全,又省錢。

    第三個面向,作者提醒要貫徹「斷捨離」,以保持身心靈的富足。

    作者發現,人擁有的東西愈多,內心愈容易空虛,若能主動整理周遭物品,也可以走出對物品的執著,讓心靈變得自由,不再被購物的衝動所控制,反而能省下心力與金錢多跟人有互動的時間,這些與人接觸的生命經驗能帶給我們更高的滿足。

    作者也建議,若能夠的話,換到小一點的房子,因為比起寬闊的空間,人們在狹小的空間反而更安心。

    最後作者提醒,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人生只屬於自己,因此不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若看臉書會羨慕別人,那就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臉書上,讓別人的光鮮亮麗來折磨自己。

    保坂隆的這些建議都很實用,也是我走過青壯後開始採取的生活方式,的確,每個人只要願意,是可以做個活得快樂又有尊嚴的上流老人。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齡漸長,面對生老病死的機會愈來愈多,當周遭朋友的家人離世,或到醫院探視罹患重症的朋友時,都不知該怎麼安慰。     對年輕人的病痛,的確可以樂觀的勉勵:「加油!」「一定會好的!」但是如今更多時候是面對親朋好友的疾病末期,彼此都心知肚明不可能再好起來時,那該說什麼話呢?    
二次大戰後,因為抗生素的發明與廣泛使用,讓病菌感染得以控制,才有各種醫療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百歲人生已不再是奢求的夢想。但是高齡帶給我們是享受多重人生的恩寵?還是纏綿病榻求死不得的天譴?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新課題。    
誠實,這是歐美國家不管學校或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根本的要求,因此說謊算是非常嚴重的過錯。因為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會假設人人都是誠實的,若有人不誠實,會對整體社會運作產生很大影響。至於華人或東方世界稍有不一樣,比較以防弊為基礎,傾向認為人性是軟弱的,人心是自利的,也就是比較容易說謊的。
「為什麼最近這麼流行穿越劇啊?」,不知道是不是要交作業,A寶搜尋著一些電影與戲劇的片單,忽然感慨地問。     B寶吐槽姊姊:「回到過去或飛到未來的時空,一直都是流行的題材,因為自古以來,不滿現狀是人之常情,因此逃離現存時空的小說或電影很多。」
這不只是一本談旅遊的書,雖然書中有許多可以供我們參考以及值得按圖索驥的旅遊資訊,因為這本書多了很多溫暖的人情味,而語芳的行動力,也能夠鼓舞許多進入熟齡期的朋友鼓起勇氣,踏上屬於自己的壯遊之旅。
 人生有些情況,時機錯過就是錯過了,不必太強求,只要感激曾有過這麼一段美好的回憶,有些時候,我們的疏忽與錯誤,用我們的誠心是可以彌補的。至於什麼情況要讓它過去,什麼時候要努力去挽回,那就case by case,然後依自己的智慧與經驗來判斷了。
 年齡漸長,面對生老病死的機會愈來愈多,當周遭朋友的家人離世,或到醫院探視罹患重症的朋友時,都不知該怎麼安慰。     對年輕人的病痛,的確可以樂觀的勉勵:「加油!」「一定會好的!」但是如今更多時候是面對親朋好友的疾病末期,彼此都心知肚明不可能再好起來時,那該說什麼話呢?    
二次大戰後,因為抗生素的發明與廣泛使用,讓病菌感染得以控制,才有各種醫療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百歲人生已不再是奢求的夢想。但是高齡帶給我們是享受多重人生的恩寵?還是纏綿病榻求死不得的天譴?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新課題。    
誠實,這是歐美國家不管學校或家庭教育最重要也最根本的要求,因此說謊算是非常嚴重的過錯。因為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會假設人人都是誠實的,若有人不誠實,會對整體社會運作產生很大影響。至於華人或東方世界稍有不一樣,比較以防弊為基礎,傾向認為人性是軟弱的,人心是自利的,也就是比較容易說謊的。
「為什麼最近這麼流行穿越劇啊?」,不知道是不是要交作業,A寶搜尋著一些電影與戲劇的片單,忽然感慨地問。     B寶吐槽姊姊:「回到過去或飛到未來的時空,一直都是流行的題材,因為自古以來,不滿現狀是人之常情,因此逃離現存時空的小說或電影很多。」
這不只是一本談旅遊的書,雖然書中有許多可以供我們參考以及值得按圖索驥的旅遊資訊,因為這本書多了很多溫暖的人情味,而語芳的行動力,也能夠鼓舞許多進入熟齡期的朋友鼓起勇氣,踏上屬於自己的壯遊之旅。
 人生有些情況,時機錯過就是錯過了,不必太強求,只要感激曾有過這麼一段美好的回憶,有些時候,我們的疏忽與錯誤,用我們的誠心是可以彌補的。至於什麼情況要讓它過去,什麼時候要努力去挽回,那就case by case,然後依自己的智慧與經驗來判斷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老人不知從哪得到「小道消息」: 如果能不領年金、自費醫藥費、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可以領到免死金牌。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日本社會逐漸有人宣揚高齡性生活有益健康和頭腦機能。 去年日本75歲以上的人口首度超過兩千萬,65歲以上的高齡化率達29%。
你我都將變老,希望我們老了時仍可以悠遊世界、感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路上人人喊打的老狗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老人不知從哪得到「小道消息」: 如果能不領年金、自費醫藥費、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可以領到免死金牌。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日本社會逐漸有人宣揚高齡性生活有益健康和頭腦機能。 去年日本75歲以上的人口首度超過兩千萬,65歲以上的高齡化率達29%。
你我都將變老,希望我們老了時仍可以悠遊世界、感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路上人人喊打的老狗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