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讀一本教育好書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stco翻閱到楊照先生在這本書的開篇,寫道「揮別被考試綁架的青春」,提到他的女兒在多年的國二下學期,決定去德國讀書,為的是去探究自己在音樂領域中,是否有持續發展與堅持的能力?而開啟了一段,比起面對會考更挑戰的異國留學生涯。

    「讓孩子自己選擇,承擔的力量才會大」

    李其叡(楊照先生的女兒)去了德國才發現挑戰遠遠超過她的想像,不只是語言,學習的方式,思考的脈絡.....都與台灣截然不同,還加上生活中文化、生活習慣的差異。這和許多人想像的留學生活,可以不用一直考試就是好,除了這一點好,其他的都逼著一個人必須「歸零思考、重新學習」。第一次覺得,出國唸書的震撼教育也太大了!

    這裡並不是冷酷的要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承擔,而是透過這樣的選擇,父母有了新的機會去幫助孩子成長。剛去德國,9年級的李其叡的德文課,老師要學生在2週內讀完一本上百頁、200年前的德文劇本,最後的考試是:以德文表現,想像一段劇中沒有表現的情節,為這個角色寫一段劇本裡沒有的台詞

    我被這個學習情境吸引著。想到德文初學者就得要讀完一本兩個世紀前的德文劇本,就感受到超級大的壓力,但也為老師所設計的作業感到興奮,那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習是有壓力的,但好的學習設計能提升學生的能力!兩種力量並存,孩子才能收穫最多,我是這樣相信的。
    但這樣的學習設計牽動到兩件在台灣教育現場家長的焦慮,一是沒有明確的規範,孩子可能會混水摸魚,學生的程度因此落差大。另一個則是,那這個科目的成績老師怎麼評比?會不會缺乏給分標準,容易因老師的主觀性,缺乏了公平性?

    閱讀完這本書,更能充分理解德國教育與台灣教育的差異,及根本上,家長的教育思維及邏輯。我的孩子無法有中小學就出國讀書的機會,那,我又如何讓他們能在這個教育體制下「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能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建構「享受知識」、「勇敢創新」、「相信閱讀」、「具備獨立判斷」....的能力?這些標題,都是這本書的章節名稱,也是作者提出台灣教育中被忽視的七堂生命必修課。

    第一課:享受知識,回歸教育的原點
    第二課:勇敢創新,青春不該只有考試,學歷不是一切
    第三課:探索自我,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生更精彩
    第四課:相信閱讀,培養自學能力,幫助學習落後者
    第五課:獨立判斷,教改的本與末
    第六課:發展專業,高等教育必須提供多元思維
    第七課:敬業自重,媒體也身負教育重任

    書中的第一課,享受知識。作者說,我們需要的其實不是生活教育、藝術教育、文化教育......而是享受生活的教育、享受藝術的教育、享受文化的教育...,拿掉「享受」,教育就變得索然無味,孩子怎麼會喜歡呢?

    對於「享受」,我的解讀是,享受並非是消費或體驗,而是由好奇心、成就感所組成的感受。教育要能調動學習者的好奇心,並讓他即使面對困難也保有想要完成的成就感,那教育才算是成功。

    我將第一到第四堂課,當成一個母親和孩子共學的課題,也是陪伴孩子學習時的核心價值。這本書,影響我兩個孩子後來的求學之路,我鼓勵他們離開舒適的台北市到外縣市就學。

    兒子和女兒在高中及國中階段就陸續來到花蓮就讀慈大附中,並選擇住校。即使這所學校仍採用台灣的教育政策與課綱,但每個學生都有選擇的權利,這些權利包含探索自我、選擇方向。學生不需要在分數上斤斤計較,更不需要在考試排名上證明自己的價值,每個孩子,都可以在不同的專長和特質上,被老師、同儕們讚許與肯定。

    第五到第七堂課,則是提醒我們所處的環境,受到教育政策、媒體環境的影響,這些是身為家長無法改變的,但如果我能將這三個要素的影響降到最少,那麼前四堂課,就有更大的機會落實在陪伴孩子成長的生活中。

    回首這一段路程,我很感謝在關鍵的時候接觸並讀完了這本書,書中這七堂課帶給我們陪伴孩子長大路程上新的啟發。

    寫這篇紀錄時,是我正要把這本書轉送給好朋友之際。我的兩個孩子,兒子已經上了大學,去讀他心目中的第一志願科系,教育科技。女兒讀高二,再一個學期就要面對升大學的學測考試。對大學考試雖然感到焦慮,但是她知道是為什麼努力與奮鬥。他們享有美好的青春生活(國、高中),同時學會同理與謙卑樂於助人,學會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要和有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學會知識積累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更獨立思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讓一個人重新活過一遍的最好方法是:回憶那種生活,並用文字記錄下來,讓這種回憶盡量可長可久. by 班傑明富蘭克林。我是#終身學習者 #管理是科學的信徒 #知識策展人。。。。。。。。。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Lillian Hsie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