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夢碎與重生

《迷茫的就業之路》


一畢業開始找工作,我就知道我毀了。



我出生在1980年代傳統的南部家庭,父母一直相信只要上了一所好大學,畢業後自然會有好工作。

也就是他們的傳統迷思深深影響了我的求職之路。

由於姊姊當時早先選擇了我從小就夢想習得的技能,母親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要求我學習不一樣的技能,於是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興趣和夢想,選擇了一個冷門的外語系。

在那個資訊尚未爆炸的年代,我們對未來的職場需求和趨勢了解甚少。父母認為,只要掌握一門外語,就能在職場上無往不利。然而,現實卻給了我沉重的打擊。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覺得與周圍的同學和環境格格不入,但為了獎學金我咬牙硬撐了下來。大學轉學考後,我考上了北部的一所大學,一邊上課一邊打兩份工。當時家裡經濟狀況不佳,無法負擔出國交換學生的生活費用,我只好放棄這個想法,在台灣完成學業。

在大學期間,學校的課業壓力和打工的勞累讓我經常感到筋疲力盡。那兩年我每天都過得很壓抑,但心中始終抱著一絲希望,希望未來會有所改變。


畢業後開始求職時,遇上最慘的22K時代,我才意識到過往的努力都放水流。

求職過程中,我發現冷門外語系根本找不到好工作,能選擇的產業和工作非常受限,求職網站上的職缺對冷門外語的需求寥寥無幾,即便有,條件和待遇也極其不理想,還得忍受求職面試官的冷眼嘲笑。奔波於各個面試現場,但頻頻碰壁。不是想要有經驗的,就是想要出國念書回台灣就業卻只願意低薪聘請的。

每次面試結束後的等待都是一種煎熬,無數次的拒絕讓我感到深深的挫敗。冷門外語系的畢業生起薪低得嚇人,完全無法匹配我從小到大在學習外語上投入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我看著其他進入熱門科系或是轉行的同學,找到理想的工作,心中充滿了無奈和不甘。 這種極大的反差讓我感到前途渺茫,畢業後第一次的求職經歷就讓我意識到,父母的期望和現實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


我曾經努力調整心態,試圖在挫折中找到前進的方向,但心中的迷茫和不安總是揮之不去。每當夜深人靜時,我會思考自己的未來,反思自己的選擇,但總找不到答案,無數次還不甘心的哭了起來。在這段迷茫的求職過程中,母親的隔空電話干涉成為了我無法逃避的壓力來源。她會不時打電話來情緒勒索,催促我趕快找一份好工作,並且不時拿「別人家的小孩」來與我比較。「妳看,誰誰誰家小孩多好,妳怎麼這樣?」母親的主觀認定總是決定了她看我的態度,她認為不好的工作就希望我趕快換,她眼中的好壞標準全是以收入的高低來評定,完全忽視了工作的其他價值以及我當時的身分只是個剛畢業的新鮮人。每當我努力適應一份工作,母親的干涉和要求總讓我陷入兩難。她對收入的高度期待和我實際處境的巨大差異,讓我倍感壓力與痛苦。


母親的標準是典型的亞洲父母心態:收入是評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這也讓他們更可以在各種與親友的聚會裡拿來當成個人人生成績單是否勝出的指標。

這種奇怪的價值觀時不時讓我在每次求職中感到無所適從,既無法滿足她的期望,又難以在自己的理想找到立足點。 面對這種無形的壓力,我感到自己被束縛在一個看不見的牢籠裡。每次的職場轉換,不僅讓我失去了累積經驗的機會,更讓我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心。我開始質疑自己是否真的能找到一份既能滿足母親期望,又能讓我得心應手的工作。在這樣的家庭壓力和職場現實中,我的心情愈加沉重,每一天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唯一的一道看不到的光明一樣。


《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MBTI是INFP,為了在職場求生存,只好時常上演表裏不一的戲碼。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