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實習日誌 113.06.04 獨立練習 楊立騰】

    raw-image


    當練習生開始成為生活導師

    今天早上,雅惠、雙雙、Hannah與我再次擔任運動英文課生活導師的角色,相較上禮拜,這次挑戰更大,因為這次要帶孩子到河堤公園,在廣大的草坪與George老師合作引導孩子。


    其中,我最有感的部分是,沒有了Tony跟Lulu老師之後,我們的敏感度瞬間被迫增強,就像是剛脫離媽媽,要獨立行動、打獵與保護自己的老虎,會開始對周遭環境的變化更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警戒起來,準備面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這種感覺相當具有即視感,我第一次自己爬山時也有過這種轉變,少了嚮導與夥伴,對樹林間傳來所有的唏窣聲都會特別敏感,是動物嗎?還是落石?或是在傳統路徑上走著走著,突然腳底感受到的路感不同了,好像變鬆軟了,是走出傳統路徑了嗎?還是只是地上植被改變了?這些都是開始「獨立」之後,才開始發生的轉變。


    所以在早上的討論我才會說出:「抽掉Tony跟Luluu老師,讓我們進步神速。」XD


    我們在上一學季,觀察、學習Tony跟Luluu老師怎麼擔任生活導師這個角色,其中包括在課堂中如何察覺全班的狀態與個別孩子的狀態、如何與授課老師配合、如何適時介入、介入時應該呈現的態度、甚至是講話的用字遣詞等等的數也數不清技能。


    這學季我們把上述這些技能,開始將其一一實踐。上個禮拜,是實踐的第一週,所以有很多的不確定與不自信,這週,有了上禮拜的經驗,而且有了更獨立的舞台,我們便能將犯過的錯誤一一修正,其中有幾次與孩子互動的過程非常順暢且成功,這時不免自己在心裡會偷偷地微笑:耶!終於成功了!


    當然,要學的、要實踐的還有很多,這週只是我們獨立的第二週,期許自己,在接下來的每一天,能夠好好把握每個機會,將過去在實人所學,一一實踐在實人與個人的生活大小事上!


    100秒教學練習

    100秒教學練習,是上週突然接到的一個挑戰,這週我們再次挑戰,面對它的心情也從100%緊張,漸漸轉變成50%緊張、50%期待。

    今天,與上週不同,教學的主題從自己從來沒有觸碰過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專業,也不確定這樣是變得比較簡單還是變得比較難,總之阿亮老師馬上就喊出「5分鐘,準備開始!」

    在那5分鐘內,我第一秒就決定好,要教藝術,第二秒,開始思考,要教藝術的什麼?想想在場的夥伴們,即使大家沒有受過狹義定義上的藝術訓練,但對於繪畫、書法、雕刻等等的傳統藝術領域應該也算是認識,所以我一定要介紹一個大家不熟悉的,這時腦中突然竄出一個靈感:行為藝術!這在台灣算是少見,國外也不能稱的上主流,但我個人對幾位行為藝術家可是深深的著迷。這時腦中又突然竄出一個名字:謝德慶,我最欣賞的台灣行為藝術家,其中他的幾件作品包括在牢籠待一年、每個小時到同一個地點打卡一年(24小時都要,包括睡覺時間。)、以及不做藝術創作13年等等的作品都是我從大學時期就相當喜愛的作品,因此立刻決定就是他了,但是,只介紹行為藝術好像跟在場的夥伴也沒什麼關聯,最多最多就是腦中多一個有趣的知識而已,那是不是該換一下教學目標,有了,把目標從介紹行為藝術改成讓夥伴認知到即使沒有受過專業藝術訓練,仍然可以成為一位藝術家!好,這個切入角度有用到五力,應該還算合格...


    接著,怎麼做到上週提到的具體、不同模式的互動、知識點傳遞等等......,五分鐘到,腦中大概有了8成的概念,就開始舉手決定順序並開始100秒教學,最後成果還算可以,認為自己算是有做到五分鐘準備時設想該做到的目標。


    不過,還是有些地方希望下次可以改進,尤其在具體的例子與教學目標的連結上,出現模糊與連結不順暢的問題,讓夥伴可能會不太確定我究竟是要介紹行為藝術,還是要介紹謝德慶,抑或是要傳達人人皆可成為藝術家的概念,在100秒內,我有稍微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最後決定用淺白的結尾做修補:「所以不管是剛剛有舉手認為自己是藝術家,或是沒有舉手,認爲自己不是藝術家的夥伴,其實只要有想法,大家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好似有稍微達到修補的效果。在回饋的環節,阿亮老師給的意見與示範給我相當大的啟發,他提到,在開頭,我可以用更有力度的方式,讓學生在還不知道何謂行為藝術時引導學生做類似行為藝術的行為,最後破梗:「各位,剛剛你們都成為了行為藝術家。」,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引導,也是一個有趣的互動模式,甚至是一個在其他科目不容易使用的互動(相較文字及語言輸出,用身體表現是一個在藝術課非常適合也相當好發揮的互動模式),希望自己下次再真實的課堂上或是下一個100秒教學練習都能運用得更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