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車上的女兒》閱讀筆記

作者:宇佐見鈴
閱讀評分: 2.5 / 5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前言

  女主角前往參加奶奶的葬禮。路上,先前各自分離的一家人又聚到一起。分離,因為家暴與傷害,並且不可能原諒。故事於是又持續在相互指責中,落入「都是你害的」「都是你的問題」的無止盡迴圈。


📌母親

  女主角的母親中風,記憶衰退,行動能力遲緩,情緒不穩,經常歇斯底里,並引發更多指責。

  她想回到還沒生病前的過去,和樂融融的關係,而不是像現在那樣一直被視為拖垮全家的累贅。但她越試圖提議做些什麼,例如一同出遊,卻越是換來女主角父親更多的責罵。接著情緒再度失控,陷入相互責難的循環。

  然而,這也不是她自身的問題。中風可能肇因於長期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包括工作職場、家事、小孩等各方面,而長期造成身心壓抑與負擔——甚至在生病後她還得繼續工作。但可惜的是,書中對此沒有展開討論。

 

📌父親

  女主角的父親,年少時經常受到女主角爺爺的家暴。據說,因為女主角的奶奶只知放蕩玩樂,造成爺爺的精神崩潰,於是後者便拿小孩來出氣。

  他排行老么,不只遭受家暴,而且缺乏妥善照顧。他是憑藉自己的咬牙苦撐,才考上好學校並找到好工作。因此,他也習於將這種標準,強加在自己的兒女身上,並將自己對兒女的家暴視為理所當然。一種對象錯置的報復。

  女兒身體不堪負荷以及逃學,太太的傷病、從生活裡的告假,對他來說都成了一種「背叛」。

  儘管沒有明說,但不難聽見他內心的潛話語:如果利用傷病「耍賴」就可以獲得照顧,那當初我幹嘛那麼努力?我也來「耍賴」不就應該也可以得到照顧。

  遺憾的是,當初他的家人,無論父親或母親,都沒有因此照顧到他。對於他和他所承受的痛苦,他們甚至直接無視。

  這一切令他感到自己徹底被否定、被遺棄,於是變得更加暴力。在最後的相簿事件裡,揭露了這一切的惶惑和怨氣。

 

📌女主角

  女主角是高中生,被父親寄予厚望,父親經常花時間指導她學業。因此,當她沒辦法再負荷時,便遭到父親的虐待。

  父親認為自己盡心盡力栽培,女主角卻這樣半途而廢,根本就是在毀了他的人生。「喂!把我的人生還來啊!」他對女兒的這句抱怨,聽來不免覺得悲哀,因為他始終被囚禁在這座單行道的暴力牢籠裡,似乎沒有其他道路可以前行。

  而女主角儘管不斷被父親家暴,但她目前卻不想離開。她覺得父母不只是父母,也是她的孩子。她不想丟棄他們,她想陪伴他們一起解脫。她認為,將所有問題推託到一個人身上,那樣並不算救贖。救贖應該是所有人一起獲救。勇氣十足,令人敬佩。

  然而各式各樣的暴力一直在持續,職場的、生活的怨氣不斷在累積。整個故事瀰漫著隱形的塵煙。一家人日常的幾句交談,都有可能擦槍走火,引發激烈的爭執。

  關於傷病、學業壓力、被遺棄、努力奮鬥的被否定、指責與推諉、言語和肢體暴力,在不斷擴散的情緒裡反覆迴圈。

  當耐心已被消磨殆盡,任何人都可以是敵人。

  救贖有可能嗎?

 

⚡小結

  過去的復返完全是一種絕對困難。因為傷害終究已經鑄成,即使宣稱不在意,也不可能完全修復。

  父親不能回到童年獲得照顧,母親無法恢復到還沒中風前的溫柔樣貌,女主角也不可能再是還沒遭受暴力的女孩了。

  時間是不可逆的,傷害也是,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這才使得故事的一切都在絕望中迴盪。

  如果從現況條件來討論,或許比較能夠再進一步設法降低各方的怨氣。比方究竟在工作與生活中,哪些處境和條件造成每個人情緒和壓力來源?

  然而有點可惜的是,本書直擊家暴的惡性循環,主題厚重,但內容略為單薄,缺少一些紋理。例如:不同人物的家庭背景養成、職業環境、工作壓力及其如何導致暴力層層轉嫁等問題。

  如果將這些問題展開加以描述,或許能更加探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根稻草,如何日積月累交織成一張又一張的重力網,在有形無形之間壟罩甚至一步步壓垮我們每一個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文學小說|歷史|社會學 ⚡️一些簡單的閱讀紀錄。 在繁忙庸碌的生活中,讓腦袋還能保持運作,並為自己的思考軌跡保留存檔的空間。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