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的女兒》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宇佐見鈴
閱讀評分: 2.5 / 5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前言

  女主角前往參加奶奶的葬禮。路上,先前各自分離的一家人又聚到一起。分離,因為家暴與傷害,並且不可能原諒。故事於是又持續在相互指責中,落入「都是你害的」「都是你的問題」的無止盡迴圈。

raw-image


📌母親

  女主角的母親中風,記憶衰退,行動能力遲緩,情緒不穩,經常歇斯底里,並引發更多指責。

  她想回到還沒生病前的過去,和樂融融的關係,而不是像現在那樣一直被視為拖垮全家的累贅。但她越試圖提議做些什麼,例如一同出遊,卻越是換來女主角父親更多的責罵。接著情緒再度失控,陷入相互責難的循環。

  然而,這也不是她自身的問題。中風可能肇因於長期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包括工作職場、家事、小孩等各方面,而長期造成身心壓抑與負擔——甚至在生病後她還得繼續工作。但可惜的是,書中對此沒有展開討論。

 

📌父親

  女主角的父親,年少時經常受到女主角爺爺的家暴。據說,因為女主角的奶奶只知放蕩玩樂,造成爺爺的精神崩潰,於是後者便拿小孩來出氣。

  他排行老么,不只遭受家暴,而且缺乏妥善照顧。他是憑藉自己的咬牙苦撐,才考上好學校並找到好工作。因此,他也習於將這種標準,強加在自己的兒女身上,並將自己對兒女的家暴視為理所當然。一種對象錯置的報復。

  女兒身體不堪負荷以及逃學,太太的傷病、從生活裡的告假,對他來說都成了一種「背叛」。

  儘管沒有明說,但不難聽見他內心的潛話語:如果利用傷病「耍賴」就可以獲得照顧,那當初我幹嘛那麼努力?我也來「耍賴」不就應該也可以得到照顧。

  遺憾的是,當初他的家人,無論父親或母親,都沒有因此照顧到他。對於他和他所承受的痛苦,他們甚至直接無視。

  這一切令他感到自己徹底被否定、被遺棄,於是變得更加暴力。在最後的相簿事件裡,揭露了這一切的惶惑和怨氣。

 

📌女主角

  女主角是高中生,被父親寄予厚望,父親經常花時間指導她學業。因此,當她沒辦法再負荷時,便遭到父親的虐待。

  父親認為自己盡心盡力栽培,女主角卻這樣半途而廢,根本就是在毀了他的人生。「喂!把我的人生還來啊!」他對女兒的這句抱怨,聽來不免覺得悲哀,因為他始終被囚禁在這座單行道的暴力牢籠裡,似乎沒有其他道路可以前行。

  而女主角儘管不斷被父親家暴,但她目前卻不想離開。她覺得父母不只是父母,也是她的孩子。她不想丟棄他們,她想陪伴他們一起解脫。她認為,將所有問題推託到一個人身上,那樣並不算救贖。救贖應該是所有人一起獲救。勇氣十足,令人敬佩。

  然而各式各樣的暴力一直在持續,職場的、生活的怨氣不斷在累積。整個故事瀰漫著隱形的塵煙。一家人日常的幾句交談,都有可能擦槍走火,引發激烈的爭執。

  關於傷病、學業壓力、被遺棄、努力奮鬥的被否定、指責與推諉、言語和肢體暴力,在不斷擴散的情緒裡反覆迴圈。

  當耐心已被消磨殆盡,任何人都可以是敵人。

  救贖有可能嗎?

 

⚡小結

  過去的復返完全是一種絕對困難。因為傷害終究已經鑄成,即使宣稱不在意,也不可能完全修復。

  父親不能回到童年獲得照顧,母親無法恢復到還沒中風前的溫柔樣貌,女主角也不可能再是還沒遭受暴力的女孩了。

  時間是不可逆的,傷害也是,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這才使得故事的一切都在絕望中迴盪。

  如果從現況條件來討論,或許比較能夠再進一步設法降低各方的怨氣。比方究竟在工作與生活中,哪些處境和條件造成每個人情緒和壓力來源?

  然而有點可惜的是,本書直擊家暴的惡性循環,主題厚重,但內容略為單薄,缺少一些紋理。例如:不同人物的家庭背景養成、職業環境、工作壓力及其如何導致暴力層層轉嫁等問題。

  如果將這些問題展開加以描述,或許能更加探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根稻草,如何日積月累交織成一張又一張的重力網,在有形無形之間壟罩甚至一步步壓垮我們每一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龍]知識拼圖:Z的閱讀紀錄
1會員
21內容數
2024/07/02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2024/07/02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2024/07/01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Thumbnail
2024/07/01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Thumbnail
2024/06/30
  友誼與未來,兩者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這份友誼已不存在未來,那它所留下的又是什麼?影評、論文、種族主義的探討,日記裡那些再也無法傳達給對方的想法,終將成為給自身的提問:記憶究竟是過去的牢籠,還是通往未來的合唱?
Thumbnail
2024/06/30
  友誼與未來,兩者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這份友誼已不存在未來,那它所留下的又是什麼?影評、論文、種族主義的探討,日記裡那些再也無法傳達給對方的想法,終將成為給自身的提問:記憶究竟是過去的牢籠,還是通往未來的合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Thumbnail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如何在心靈上承受痛苦,並努力克服這種痛苦的過程。內心的傷口還在淌血,但人們仍然在努力讓痛苦變小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強。文章中提到了親愛的曉一直努力的過程,以及這條路的長與辛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如何在心靈上承受痛苦,並努力克服這種痛苦的過程。內心的傷口還在淌血,但人們仍然在努力讓痛苦變小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強。文章中提到了親愛的曉一直努力的過程,以及這條路的長與辛苦。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失去親人時所承受的痛苦和自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疏離。文章聚焦於失去與痛苦的主題,表達出每個人都可能因失去而受傷,與他人共度困難是一種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失去親人時所承受的痛苦和自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疏離。文章聚焦於失去與痛苦的主題,表達出每個人都可能因失去而受傷,與他人共度困難是一種力量。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本文引述醫生的觀點,指出當人告訴自己是處於安全的地方,大腦便認識到這樣的痛純粹是一個感覺,無需驚恐,從而讓大腦逐漸減低傳送痛感的力度。我們面對身體和生活上的痛,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本文引述醫生的觀點,指出當人告訴自己是處於安全的地方,大腦便認識到這樣的痛純粹是一個感覺,無需驚恐,從而讓大腦逐漸減低傳送痛感的力度。我們面對身體和生活上的痛,
Thumbnail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 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 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 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一宇佐見鈴《車上的女兒》
Thumbnail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 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 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 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一宇佐見鈴《車上的女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