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你可能不知道的高原科學─未飲而醉的「醉氧」現象

這次川西的旅程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對高海拔的適應不良,雖然同行的山友都有豐富的登山經驗,登百岳的顆數也不算少,但是對於未來數日即將面對的4000-5000公尺之間的高度還是忐忑不安,這時我們的隨隊嚮導提到「醉氧」這個詞,說是曾有山友上山沒有高山症,下山反而因為「醉氧」而感不適。我們都當開玩笑,想說下山就萬事OK了,哪還有什麼從沒聽過的「醉氧」現象。

結束亞丁的轉山行程之後,由兩位嚮導各開一輛車負責接駁我們一行7人繼續瀘沽湖以及麗江的行程,其中一位是漢族嚮導,一位是康巴嚮導。漢族嚮導一路精神奕奕,而康巴嚮導則和在亞丁山上的表現判若兩人,前幾天才在山上又蹦又跳、又唱又鬧的康巴漢子像是鬥敗的公雞,在沒有開車的時候就是垂著頭、奄奄一息!我們這些大媽們逗弄他才稍微精神一下。原來這就是「醉氧」!瀘沽湖海拔2690公尺,麗江海拔2400公尺,而我們住宿的亞丁村3900公尺,足足要比這兩個地方高出1000公尺以上,更不要說康巴漢子平日的工作都是在4000公尺以上的山區活動。

「醉氧」現象可能因為危險性並不像高山症這麼高,因此在網路上的討論並不是這麼多,在醫學上的解釋,「醉氧」是由於當人的生理機轉適應了高海拔地區的低氧環境後,當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發生不適應的情況,出現的狀況可能有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這種情況也被稱為「脫適應反應」或「低原反應」,症狀會根據在高海拔活動的時間以及到達地點高度的不同,程度和持續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說來1-2週之間就會消失。所以我們的康巴嚮導自幼成長於山區,長期以來在高海拔的地區活動,即使瀘沽湖和麗江也還是高原,但是他已經「醉」了!

回到高海拔又活蹦亂跳的康巴嚮導

這真是顛覆我們一般人的想像,原來習慣低氧的人到了相對高氧的地區,會因為氧氣太高而「醉」了!

回台灣之後,我隨手拍了一張家門口的黃昏雲彩傳WeChat 給他,這是我們之間的對話:


我們很難想像終年生活在3、4000公尺以上的居民如何適應低氧,正如同他們也很難想像我們如何能終年生活在海平面高度的高氧中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一生,有過很多「可以說嘴說一生」的旅遊經驗,但是很慚愧因為生活總是在忙碌中,不論是參團或是獨行,事前事後都沒對景與人有更深刻的瞭解。為了不辜負我這些年來一些難得的行腳體驗,決定認真的筆記下來,就當作這些經驗帶給我的感動的一項感恩。由於想要認真的連結這些旅遊點的歷史與地理,因此將專題名稱取為「行腳筆記」。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