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0|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端午不能說快樂?知史是為了智慧的傳承,不是為了否定年歲裡那些新的故事

近年來有不少人討論,端午不能說快樂,要說安康、平安。原因有很多,這個那個,主要是一些文化上的觀點。

其中有一些原因就類似,有人說228放假,你不應該說快樂,而應極為嚴肅地進行沉思與反省——就算你真的對歷史不怎麼關心,也真的很開心能得到一天假,為了表示對於歷史的尊敬,照顧受害家屬的感受,都不應該說出快樂二字。

不過端午和228真的不能相提並論。228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史料充足,很多事情相當具象,人們目前論及此事並沒有太多想像與模糊的空間,至今也並沒有發展出什麼延伸性的傳統民俗活動。

端午就不同了。事實上,在屈原、伍子胥、曹娥之前,端午節就存在了,只是,他們故事與這個日子的巧合,遂不斷豐富了一群文化上具有共鳴的人,對於這個日子的感受和情懷。

現在我吃粽子,不太會去想到屈原,而是想到自己的童年。現在我看人們划龍舟,也不再覺得是要撈誰的身體,而是看到一群人興高采烈、團結一致具有感染力的運動家的精神。

即使是清明節,我通常也會優先想起童年裡有趣的家庭互動、潤餅的吃法……

記得歷史,認真省思,莫忘教訓,這樣能以史為鑑、增長智慧,然而,不一定要陷在歷史的悲情裡,久久無法自拔;亦不用因知史而高傲自恃,否定後來年歲裡那些新的故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哲思中,長出了花草樹木。我愛思考,愛著植物、愛著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