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週末有什麼計劃?要不要一起去看電影?你覺得哪部電影好?」
有沒有遇過這種經驗?跟人對談時,對方拋過來的問題很不好回答,導致交流起來相當消耗能量。像文章最初的多重問題,就是典型的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它是包含三個完全不同的問題:預定計畫、活動邀約、跟電影偏好。被問的人會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答起,或者說整個問話有強烈的誘導性,彷彿這些連續的問題已有被設定好的答案。在日常熟識人間的對話也罷,若在工作或是社交的場合,不好的問題會讓對話難以進行下去。
最近我正在籌辦一個聚會活動,叫「巧遇智囊團」。這是參考國外的 Speed Network 型式,一種以1對1分組交流,並定時輪動的形式進行的活動。限時的交流能夠減少無話可聊時,有一方需要中斷或移轉的尷尬。但如果與會者的問話技巧不好,還是蠻容易讓整個場面冷場。所以我正在準備一些相關的範本,讓參與的朋友有一些參考,順便也把它分享出來。
問題應該清晰不含糊。問「你怎麼管理專案?」或「你覺得這個世界是怎麼運行的?」這類問題大到不曉得從哪邊開始回答起,被問的人不曉得你想得到什麼樣的答案,不曉得你是需要協助還是在測試自己,不曉得這是在瞎聊還是真的需要一些答案。
如果把問題改成「你怎麼管理專案中的風險?」這就讓回答者容易理解需求並提供針對性的回答。
提供相關背景資訊可以幫助回答者更好地理解問題,判斷其它問題未描述資訊。
例如,「我目前遇到了資源衝突上的問題,我做了調整團隊成員的嘗試,你有沒有什麼建議?」這樣讓對方知道你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幫助,能夠給出更具體的建議。
即 5W1H 句型的問題,這會促使回答者給出詳細的答案,引導出更多的資訊和思考。,而不是簡單的“是”或“否”。
例如,「你認為這個方法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引導回答者進行反思,以得到更深層的見解。
例如,「如果再重新進行一次這個任務,你會有哪些調整或改變?」。這樣的問題能促使對方回顧過往經驗,提出更有建設性的建議。
請回答者提供具體例子或經歷,可以使答案更加豐富和具體。例如,「請分享一個你成功解決複雜問題的案例。」這樣的問題能讓對話更生動,回答也更有說服力。
就如本文一開始的問題,我們應該把問題拆開並逐步深入,不然回答者可能會覺得我們根本不是在對話,或是對問題的邏輯無法理解。
例如問「你週末有什麼計劃?」如果對方回答「我跟人約要去爬山」,這時就不要再問「要不要一起去看電影?」了。起碼把問題改成「要去爬哪裡?」「需要帶什麼特別的裝備嗎?」。讓問題跟隨著對方的回答,讓對話更自然流暢。
豐田集團的問題處理方式是連續問五次為什麼,以挖掘事情的底層與本質。但如果在日常對話中這樣用,你不被打也會被白眼。讓 5W1H 穿插使用,避免對方感覺被審問。例如:
這樣能夠從不同角度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讓對話更有深度和廣度。
以下是一些通用性引導問題,有助於啟動對話並保持對話的流暢:
問一個好問題不僅能夠讓對話更加順暢,也能讓彼此更加了解,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記住,問題應該具體明確、提供背景資訊、開放式、引導深思、鼓勵實例和故事,同時要善於傾聽並互動,靈活運用 5W1H。這樣你會成為人人愛聊的對象,還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回應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