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的「非技術性」 ≠ 「無難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在攀登的世界裡,所謂「技術性路線」,指的是需要繩索、岩楔來確保攀登的地形,翻譯成台灣人對登山的認知,就是「攀岩」。

而「非技術性路線」,就是不需要攀岩技巧,只需走路的地形。翻譯成台灣人對登山的認知,就是「爬山」、「登山」、「健行」,從你家隔壁小山一直到百岳高峰,幾乎全都是「非技術性」地形,沒錯,全部。

除非你跑去龍洞、玉山東峰北壁、北稜角西壁、南湖南風一帶甚至針山大岩壁,或者看哪片大岩壁不爽一言不合開繩幹上去,那才會遇到台灣山區路線少有的「技術性路段」。

「non-technique」指的是「非技術性」,而不是「無難度」。從這個用詞,就可以看出報導元植南針峰北壁山難的媒體,還有沒有專業和良心了。

對這起山難,無論是我們親友,又或是法國媒體,唯一的資訊來源都是他的導師兼隊友張星雯。但人家都還在忙後事,只有餘裕給出這樣的資訊:「法國當地時間6月27日元植在霞慕尼Plan de Aiguille 區域攀登Frendo Spur 難度D+, 4 (等同北美 YDS 5.9-, AI3, M4)的冰、雪、岩混和攀路線,約早晨7點左右發生了墜落事故,很不幸的離開了大家。」

法國媒體文中寫的,元植在「non-technique」路段墜落,指的就是像右手邊那張照片那類的陡峭雪坡地形,就此而已,不代表沒有危險性和難度。

法國的媒體報導開第一槍之後,台灣的媒體也開始有了動作,大部分是直接翻譯外電,再加上各自對張元植、阿爾卑斯山的認識,中規中矩。但有少數媒體,甚至還有到現在都還沒把報導改過來的,就直接在標題或內文寫上「「無難度地段」墜250公尺亡」。

這是還要不要臉?

如果非技術性=無難度,那全台灣的山難幾乎都是發生在「無難度」的地方了,我呸。

身為一個媒體,對山不懂、對攀登不懂,都沒有關係,直接翻譯外電一點問題都沒有。但自己加料,惡意把「non-technique」翻譯成「無難度地段」,你的英文老師哭暈在廁所,報導寫作老師也火冒三丈,這種爛咖到底怎麼畢業的?讓這種惡劣學生走出校門的學校要不要自己檢討檢討?根本不配稱自己為媒體。

媒體的職責是陳述多個角度的事實還原事件全貌,大忌正是自己加料不懂的東西。

很感謝絕大部分的媒體報導此事的角度都是中性的,感謝你們的認真看待,也希望台灣的登山與媒體文化可以越來越好。




以前啊... 像這種牽涉到攀岩、牽涉到冰雪的登山知識,我寫完都會和你一起討論,甚至直接引述你的評論。謝謝你一直帶著我在廣袤的山岳領域裡成長,也把眼界與想像開拓到世界無盡無窮的高峰之上。

現在,我只能被迫長大了...我只能更戰戰兢兢繼續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不然寫錯的話,大概隨時會被你笑爛吧!

avatar-img
1.6K會員
269內容數
跟著雪羊的腳步,悠遊山林隨影隨筆,在《共享視界》裡,一起看見山的萬千樣貌,加入以影像與文字探索世界的行列。在文影交流間結識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同好,輕鬆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與山林故事,建立山與人最深刻的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致所有媒體朋友: 同樣是新聞背景,我了解大家很想做好昨天阿爾卑斯山區的報導,畢竟元植不只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台灣技術攀登文化的重要領導角色。 但十分遺憾,不僅他的隊友還在忙著處理後事而沒有太多事件細節回傳台灣,加上這次我也算親屬之一,真的沒有心情好好受訪。感謝所有人對元植的關心。
恭喜山岳才子崔祖錫的山岳探險出版中級山重量級鉅作! 6/27開始79折預購唷! 這本書不只記錄了崔祖錫30年來縱橫台灣中級山的見聞,也為長年以來不受主流文化知曉、始終蒙著一層神秘面紗,且蘊含著最豐沛內涵的廣袤中級山,刻劃出清晰的脈絡與輪廓,讓更多人能更方便地認識這座島嶼上最特別的山岳寶藏。
7/6(六),是我出國前往塔吉克攀登七千米前,倒數第二場公開活動。將來到熟悉的中山醫學大學,和嚮往山林的朋友們,分享從生態視角欣賞、行走於台灣的美麗山林,將會是一件多麼有趣與幸福的事。 詳細報名資訊如下,台中的朋友們,咱下個月見囉😉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禮拜一參加就總統職大典回來,感謝蔡政府開始重視山岳之餘,大力批判她在任時腐敗到極致、大開民主倒車的交通與原住民傳統領域政策,就被無腦的綠色支持者罵我藍白。於是禮拜一我被綠的變成藍白帆布。昨晚我嚴厲批判國六東延花蓮惡法,以及沈默的民眾黨,結果又被小草抹成綠色。 台灣政治的無腦二分法,真是叫人作嘔與無奈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到底是發大財的美夢?還是癡人說夢?又或是花蓮人心心念念的「回家路」? 這個早在1986年就已被評估多次的計畫,只要重啟評估,那幾十幾億的調查費用,都會是提案者最肥美多汁的油水。讓我們簡單地從幾個面向,來看清楚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的提案,究竟有多麽荒謬、不切實際。
致所有媒體朋友: 同樣是新聞背景,我了解大家很想做好昨天阿爾卑斯山區的報導,畢竟元植不只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台灣技術攀登文化的重要領導角色。 但十分遺憾,不僅他的隊友還在忙著處理後事而沒有太多事件細節回傳台灣,加上這次我也算親屬之一,真的沒有心情好好受訪。感謝所有人對元植的關心。
恭喜山岳才子崔祖錫的山岳探險出版中級山重量級鉅作! 6/27開始79折預購唷! 這本書不只記錄了崔祖錫30年來縱橫台灣中級山的見聞,也為長年以來不受主流文化知曉、始終蒙著一層神秘面紗,且蘊含著最豐沛內涵的廣袤中級山,刻劃出清晰的脈絡與輪廓,讓更多人能更方便地認識這座島嶼上最特別的山岳寶藏。
7/6(六),是我出國前往塔吉克攀登七千米前,倒數第二場公開活動。將來到熟悉的中山醫學大學,和嚮往山林的朋友們,分享從生態視角欣賞、行走於台灣的美麗山林,將會是一件多麼有趣與幸福的事。 詳細報名資訊如下,台中的朋友們,咱下個月見囉😉
「山那麼多,為什麼台灣人對山林如此陌生?」 其實不止志祺的標題,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愛山的人們。 台灣走入世界舞台剛好滿四百年,而多山之島的台灣,島民對山的陌生,起點各異,卻完整訴說了一段段開拓與衝突的歷史。直到千禧年後,台灣才真正迎來自由的全民之山。
禮拜一參加就總統職大典回來,感謝蔡政府開始重視山岳之餘,大力批判她在任時腐敗到極致、大開民主倒車的交通與原住民傳統領域政策,就被無腦的綠色支持者罵我藍白。於是禮拜一我被綠的變成藍白帆布。昨晚我嚴厲批判國六東延花蓮惡法,以及沈默的民眾黨,結果又被小草抹成綠色。 台灣政治的無腦二分法,真是叫人作嘔與無奈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到底是發大財的美夢?還是癡人說夢?又或是花蓮人心心念念的「回家路」? 這個早在1986年就已被評估多次的計畫,只要重啟評估,那幾十幾億的調查費用,都會是提案者最肥美多汁的油水。讓我們簡單地從幾個面向,來看清楚國道六號東延花蓮的提案,究竟有多麽荒謬、不切實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爬升450 公尺單程1.5公里,來回時間2小時 🛤️ 大關山隧道口 ▸落石崩壁 ▸ 樹林+拉繩 ▸ 稜線 ▸ 三角點 下坡的技巧 第一關-克服心裡不剎車障礙 落差大的下坡踩剎車既危險又費腿,因觸地時間長,會讓力集中在腳掌上 第二關-後腳跟著地
Thumbnail
運動,尤其是有難度的運動,很容易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驗中,體悟到人生。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過度輕忽-對於非技術性登山,就不危險的認知,並不是好現象。 不是只有需要高度technique式攀登。 要使用確保繩索、大D環扣、攀登輔助器材以攻克岩壁、山徑,才是算具備強大的技術性登山,也才更值得耗時間征服山頭?! 因為登山,不論技術或非技術性,登山攀爬所伴隨而來的風險、周遭岩峻地形,並不是
Thumbnail
#運動攀登| #龍洞|校門口|oh!(5.8) 這上面的景色,我想我會記得很久很久。 花了13分鐘完攀,嘗試了3次,最後一次掉了3次,20米的攀登路線,我以為我不可能做得到。 「要放棄嗎?還是再嘗試一下?」矛盾的念頭一直不時在腦海中交替出現。 無能為力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同時,在每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半年沒登山了,這半年來人生又有不同的際遇。 雖不至於奇幻漂流,但也不負自已對人生精采的要求。 我跨出台灣,走向另一個世界。 但易理中明白著表示,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間,是人必需要自我衡量。 並調整態度去面對之。   而山是我所失去的一部份
04/10/2011 停了兩年的攀岩,前一陣子因為一些因緣而重新排入了行事曆中。 要登聖稜線,必需通過品斷及素斷,這兩個斷崖。 嚮導考試要練習繩結及使用大D。 腳踏車道的開通,可以直接騎到公館。 最後又在網上看到的公館的免費岩場。 這幾個因素,讓我找出久未用的攀岩裝備。 還和睿思兩個人
Thumbnail
在運動的世界裡,每一次的上坡騎行和山峰攀登都是對身心極限的挑戰。當腳踏車在陡峭的坡道上艱難前行,當每一步登山都需克服重重障礙,那一刻,困難不僅考驗著我們的體力,更是對意志的磨練。然而,正是這些艱苦的過程,讓山頂的風景變得無比珍貴。汗水不僅是努力的證明,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印記。這些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爬升450 公尺單程1.5公里,來回時間2小時 🛤️ 大關山隧道口 ▸落石崩壁 ▸ 樹林+拉繩 ▸ 稜線 ▸ 三角點 下坡的技巧 第一關-克服心裡不剎車障礙 落差大的下坡踩剎車既危險又費腿,因觸地時間長,會讓力集中在腳掌上 第二關-後腳跟著地
Thumbnail
運動,尤其是有難度的運動,很容易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驗中,體悟到人生。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過度輕忽-對於非技術性登山,就不危險的認知,並不是好現象。 不是只有需要高度technique式攀登。 要使用確保繩索、大D環扣、攀登輔助器材以攻克岩壁、山徑,才是算具備強大的技術性登山,也才更值得耗時間征服山頭?! 因為登山,不論技術或非技術性,登山攀爬所伴隨而來的風險、周遭岩峻地形,並不是
Thumbnail
#運動攀登| #龍洞|校門口|oh!(5.8) 這上面的景色,我想我會記得很久很久。 花了13分鐘完攀,嘗試了3次,最後一次掉了3次,20米的攀登路線,我以為我不可能做得到。 「要放棄嗎?還是再嘗試一下?」矛盾的念頭一直不時在腦海中交替出現。 無能為力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同時,在每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09/05/2016 北一段 真實的存在 對於愛山的人來說,其實沒有沒登過的山。 山徑旁的風景只是附加的價值,我們真正在意的是登山的過程。 然而登山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腳真的走過; 一種則是在地圖上神遊過。   應該許多愛山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你拿著地圖,手指追著地圖上的山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半年沒登山了,這半年來人生又有不同的際遇。 雖不至於奇幻漂流,但也不負自已對人生精采的要求。 我跨出台灣,走向另一個世界。 但易理中明白著表示,有得必有失。 得失之間,是人必需要自我衡量。 並調整態度去面對之。   而山是我所失去的一部份
04/10/2011 停了兩年的攀岩,前一陣子因為一些因緣而重新排入了行事曆中。 要登聖稜線,必需通過品斷及素斷,這兩個斷崖。 嚮導考試要練習繩結及使用大D。 腳踏車道的開通,可以直接騎到公館。 最後又在網上看到的公館的免費岩場。 這幾個因素,讓我找出久未用的攀岩裝備。 還和睿思兩個人
Thumbnail
在運動的世界裡,每一次的上坡騎行和山峰攀登都是對身心極限的挑戰。當腳踏車在陡峭的坡道上艱難前行,當每一步登山都需克服重重障礙,那一刻,困難不僅考驗著我們的體力,更是對意志的磨練。然而,正是這些艱苦的過程,讓山頂的風景變得無比珍貴。汗水不僅是努力的證明,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印記。這些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