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讀《大人的11堂寫作課》—寫出「爆文」有公式嗎?

先說結論,有。

在經營自媒體當道的現在,寫出爆文可讓人預期有高流量、高討論度,很大的機率會帶來實質變現和影響力。

為什麼讀這本書?

本篇介紹的書是粥左羅所著的《大人的11堂寫作課》。

圖片來源:博客來

想問問看大家對以下這段話有什麼想法?

「粥左羅,從月薪不到1萬台幣的地攤小伙,僅靠網路寫作,用不到兩年的時間爬升到年薪200萬台幣新媒體副總裁。」

想獲得成功是多數人的目標

個人認為現代社會的共同痛點:高工時、競爭激烈的市場、缺乏安全感的工作文化,以致大多數人都期望有成功翻轉人生的機會。

誠實以告,這也是我翻開這本書最直接的動機,期望用爆文公式獲得輕鬆的捷徑。


作者在2015年已開始經營社群媒體,獲得自媒體的早期紅利加持,加上每個人在機運、出身背景、個性特長都不一樣,以現實層面來說,作者的成功模式難以複製。


那你也許會好奇,這樣的話這篇文章還有什麼值得讀的呢?誒!在你游標準備點上一頁前,且慢!請借我沖碗泡麵的時間,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寫作為什麼重要

寫作是經營人生的一項基礎能力

從早期無名小站、奇摩家族、X(前名推特)、臉書、IG,到現在很紅的threads,不論社群平台如何推陳出新,不變的是都應用到寫作能力。

工作上對接的郵件,與同事、朋友的溝通也是一種寫作,可以說文字表達力是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溝通能力,也決定你獲得資源的效率。

好的寫作是個人能力的放大器

所有和你接觸過的人都會建立一個對你的印象,所有人對你重疊最多的部分就成了你的個人品牌。既然不管你想不想打造個人品牌它都會形成,為什麼不主動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呢?

寫作可重複銷售自己的時間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最寶貴的財富,一個人可以重複販售的時間越多,就能得到越大、越多的回報。因此,每個人都要練習寫作,用寫作複製時間,再重複銷售你的時間。


了解到寫作是人人必備的技能後,接下來介紹寫作的心態、支撐寫作的三大要素。

「寫作太難了,不知道怎麼下筆。」—論寫作心態

先行動起來,就成功一半


很多人不敢開始寫作的理由,竟然是覺得自己寫得差。寫作第一步就是要打從心底接受寫得差這個事實,盡早開始練習,才能盡快改變寫得差這個現實。


先降低目標、調低預期,從練習寫好一、兩百字段落開始,每天練習,漸漸地會發現寫出一篇千字文章也不是件難事。

想一百句,不如寫下一句

擺脫恐懼最好的辦法是面對恐懼,恐懼只會隨著拖延越來越嚴重,但只要開始寫,我們在處理具體的事情時可以很快忘記恐懼。

沒硬性規定從開頭要一氣呵成寫到結尾,試著將章節拆解,推進有靈感、能動的部分。

對於寫作不要有完美主義傾向

不要抱著「我先準備好,再一鳴驚人」這種念頭學寫作,要接受過程中的不如意。我們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為寫好下一篇文章做準備。

沒有人能一步到位寫出完美的文章,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寫作是一個動態過程,只能在寫的過程中想清楚,如果不去寫,我們不知道在寫作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問題。



模擬一個情境:同一盤美食,第一個人絞盡腦汁後給出的評價只有「好吃」,而另一人從擺盤、香氣、口感質地等等給出吸引人的豐富評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也許會說第一個人對吃沒有要求呀!好吃也是很實在的評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兩者的認知廣度和經驗不同,以至於對同件事情切入的角度和轉換成表達後有層次上的差別。

而認知的廣度和深度,是寫作的關鍵要素。

輸入是前提,思考是本質,輸出是結果

寫作是對輸入進行思考後的輸出。例如跟朋友說故事,對方聽到的內容是經由你大腦理解後詮釋出來的版本。

寫作的核心是思考高度,主要不是在文采豐富度

上面提到認知影響文字表達力,那這樣是不是每天練習絞盡腦汁思考,以求提高寫作水準就行了呢?這樣也可能一輩子寫不好。

如果沒有持續、大量、優質的輸入,你的思考和輸出就是無源之水,寫什麼都有心無力。

提升輸入效果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現在還是資訊爆炸的時代,要提高篩選輸入的資料信息的標準,不是對每項資訊都來者不拒,要帶著目標和預期閱讀,更聚焦的進行主題式閱讀。

閱讀時,要帶著批判性思維和學習的心態

對事物要保持好奇心,追問事物的本質,將獲得的各個知識點相互串連,思考這個理論、這個方法跟哪個理論或是方法可以互相解釋的嗎?並要習慣應用所學到的知識。

對「為什麼」回答得越清晰,對「怎麼做」的理解就越深刻,就會有更根本的重視。

提升思考的維度和廣度才是寫作的價值

知識之間一旦產生連結,就會變成一張強大的知識網路,這個網路越織越大,成為保證持續輸出的系統能力和系統資源。

萬事萬物,皆可輸入,皆可輸出

現在很多人的工作已經占據生活大部分時間,輸入的頻率遠遠跟不上輸出的頻率,該怎麼辦?

作者建議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身處這個世界中,萬事萬物都是輸入、學習的對象,絕不僅僅是閱讀的時候才是輸入。

剪頭髮跟理髮師聊天,可聽到不同產業的見解。逛超市看出了什麼新東西?什麼品項是熱銷款?

跟同事的工作訊息也是練習輸出的機會,如何把工作內容有邏輯性的表達,一次一次的練習,提升文字溝通能力。

寫作可以促進成長

讓我想到過去工作上需跟客戶用英文郵件交流,常苦惱要如何讓對方理解我的疑問,幸好有熟悉客戶需求的同事願意指導我寫郵件。

發現我們兩個的思維模式不同在於:她是用客人預期的成果來下筆。例如原方案有生產上的困難,直接跟客人說不可行,就親手斷送下單的機會。但將對話轉換成提供備案建議後,不僅能將危機轉換成專業度的展現,有時還帶來更好的發展方向。

即使我已離職,從同事身上學習到的應對方式、逆向思考,在生活上也很受用。


到底怎樣才算好文章

審美常常並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創造美的人必須有方法論,否則不可能持續創造

  • 要提供新知,創造價值—也許是新觀點、新方法
  • 訊息量大且密度大—訊息量保證文章的價值,資訊密度保證文章提供價值的效率
  • 邏輯性強,論證精彩—提出能說服人的案例
  • 容易理解,不能高高在上—學會把複雜的東西寫的簡單,好的內容是那些社會中大多數人都掂起腳尖,恰好搆得著的內容
  • 真誠是最重要的

話題要直擊使用者的大痛點—痛點程度=閱讀時有多大共鳴

  • 選擇潛在閱讀人數足夠多的話題
  • 內容要有極強的社交原動力:可以充當社交的輔助工具,才能增加轉發率
    • 表達觀點
    • 利他心理
    • 站隊心理
    • 尋找話題
    • 塑造形象
我們要盡力搭好一篇文章的框架結構,讓讀者順利從框架裡進來,理解文章的核心;我們要用更清晰的邏輯表達,以便讀者信服和準確接收我們想要表達的事;我們需要用更精確的案例、故事,讓讀者更樂意聽我們說話;我們需要設計開頭,讓讀者相信這篇文章值得繼續往下讀,同時也需要讓讀者讀到結尾處時,更願意分享我們的文章。

活用平台槓桿

建立回饋系統,持續調整寫作技巧

比如大家對文章的按讚、轉發率、讀者的留言、其他作者對你的評價,都可以算是外部回饋。

拿到回饋的目的是什麼?幫助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如果沒有回饋,你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更不知道自己的劣勢在哪裡。如果沒有回饋,人的進步只能依賴於自我審視、自我糾正。

尋找可依附的平台

選擇適合的平台發展,能夠增加自己文章被看到的機率。也要針對不同平台做出差異性,例如你不會選擇在IG費盡心思寫一篇長文,因為被滑掉的機率很高。


這本書會為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書中毫不保留的分享自身經驗,粥左羅真誠的推廣寫作為人生帶來的優勢。雖前言提到時運造就他的成就,不過粥左羅從學生時代就翻遍各類經典書籍和電影,持續輸入內化成自己的養分,同時他也不斷試錯累積經驗,才看得準機會順勢而起。

我屬於跳躍式思考的人,通常是想到什麼打什麼。這本書讓我學習到寫作的框架,從標題、小標題、內文,直到結尾每個環節怎麼樣有邏輯的系統性思考。

要換位思考讀者的閱覽體驗,不論是排版、下標的切入點如何優化,甚至手機閱覽的字體級距、字數作者都細心的提醒。

成長讓人感到喜悅,但我們常忘了成長需要時間灌溉


我認為「爆文」是累積輸入、持續輸出價值得到的結果。沒錯,可以用聳動的標題誘導增加讀者點擊率,但如果讀者認為內容空泛,也不會有繼續閱覽的動力,內文的價值量,及通篇文章的閱讀體驗才是本質。

作者的經驗也提醒我要放大感官持續吸收學習,用開放的心精進思維的廣度。在輸出上梳理寫作流程,持續不斷寫,思考我能創造的價值,不只寫故事,也寫觀點。

即使沒有「爆文」,投資自己也不會吃虧對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