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認識原罪,就能總是建立出完美的舒適,而在不舒適中持續走到更舒適的未來。

羨慕、忌妒別人的成功?當我們擴大視野,並想到我所扮演的所有角色時,受威脅的程度就會大幅縮小,讓我得到喘息空間,並重新評估狀況。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可以提醒自己,挑戰和跨出我的舒適圈可以讓我的大腦成長。 《心態致勝領導學》 From 天下文化 FB.

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宗教要指出原罪的存在,後來才知道,這是要讓每個人都能有拯救自己的機會,怎麼說?

因為即便是最美的給予,當不小心展露時,即便現實的自己過得比別人差,那種自然而生的幸福,也會被遭受他人的羨慕、嫉妒、恨,就好像樂天從來不應該存在,不應該對窘境沒有回應只一心想到達目的地。

但是這個人卻沒想過,他人之所以能樂天,是因為全心全意的給予時的歡喜,以及給予到位後的自我昇華,而在面臨到他人因嫉妒而無法感受美好時,心中又產生慈悲,卻又因自己終於能做到實際給予而回到歡喜。 能持續地在這樣的良性循環裡,對自己而言是不斷降維再昇華的回家,對他人來說,卻是無比的幸福。

才懂得為什麼會有「大道底人卻迷」這句話,原來經文裡寫得都是真的,於是又感受到「施比受有福」的真諦,無比得感謝著對方,能讓自己有所領悟,但卻因為要對對方心中被嫉妒給佔滿的狀態有所回應,而不能再展露出幸福。 而讓歡喜與慈悲的良性循環,以及給予時、給予後的幸福,只流向內心,不展露於外表的結果,就是體悟到「無為而治」,能將給予持續地昇華,能經由無為,卻能給予出最適當的給予,而自然的勢能就會喚醒對方的生生不息,會讓對方以為一切都是自己所成就,進而無比凝聚,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於是對方終於能自然不再被嫉妒給蒙蔽,享受付出給予與建設的幸福。

這一刻,才能算是彼此理解,而此時卻很容易陷入曾經被原罪蒙蔽中的懊悔,於是對方才會在有機會時,對著有緣的人說:「讓原罪存在,影響最多的只會是自己。」,只是聽見的人,此時也不會相信。 原來無為而治,只為自然地喚醒,就像早晨的陽光輕輕灑落在眼皮,循序漸進,就好像世界就是這麼地溫柔,而自己也應該更溫柔上進。



當擁有走向無為而治,我們學會如同溫柔地陽光,輕輕灑落在眼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