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2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改變永遠不遲

前言

在月初,我發表了一篇名為《一切始於改變》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一些我基於「做過的事造就了今天的自己,而做那些尚未做過的事才有可能造就和現在不一樣的、未來的自己」這樣的想法所做出的一些改變。

只是後來我回憶起自己在開始做出改變之前的狀態,才後知後覺意識到:其實做出這些改變並沒有像看上去那樣水到渠成、理所當然。


事實上,在真正開始改造生活之前,我大概已經迷惘、不知所措了好些年。

起初,我將改變寄希望於命運。我渴望突如其來的幸運降臨在自己身上,讓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完成想要的轉變。

幸好後來隨著年齡漸長、心緒逐漸成熟,我理解到了改變從來都是厚積薄發、而不是一朝一夕的

我必須通過不斷地積累小到微不足道的改變,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看到與現在的自己不一樣的巨大改變

但是有了這個認知並沒有讓我開始行動。相反地,正是因為太明白這個道理,我更加趨向於裹足不前了。

因為我總覺得為時已晚,即使現在做出改變,也已經於事無補了。

慶幸的是,當我某一天一如往常在無所事事地滑手機時,一句在習慣養成和個人成長領域常常被人提起的話撞入了我的眼簾: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當然,這句話有很多版本,而其確切的來源也眾說紛紜,不過基本上大意都是一樣的。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

有些事,就是因為以前從來沒有做過,所以現在才更要做


從「不閱讀」到「閱讀」

在我工作快一年多的時候,因為下定決心要好好利用通勤的碎片時間進行閱讀,我購買了一個便攜、大小和手機相差無幾的電子書閱讀器隨身攜帶,搭地鐵通勤上下班的時間裡就拿出這個裝置進行閱讀。雖然每天閱讀的時間大約只有二十幾分鐘,但因為每天都有進行一定的閱讀,所以長時間下來累積的閱讀時間也很可觀。

我還記得某一天,我的 mentor 看到了我桌上的電子書閱讀器,他好奇地將它拿起,並向我確認是不是電子書閱讀器。在得到我肯定的答覆後,他問我為甚麼不選大一點的裝置,我回答他:「因為感覺以前看太少書了,所以現在想要慢慢補回來。我目前在通勤時間沒有做什麼很有意義的事,想利用這些時間來多多閱讀,所以我覺得小的、可以單手手持的比較方便。」

聽完我的話,他卻和我說:「以前沒有讀,現在就更不用讀了。」

當下,我其實有點不知道要怎麼回覆。

我懂他的意思。但是我並不贊同他的想法。

誠然,有些書越早讀越好,有些坑越早掉越好,有些事越早學越好。越早懂某些道理,就能夠在越早時候做出改變。在時間複利的驚人力量下,能夠帶來的好處是難以衡量的

但如果因為感覺以前沒有做,那現在也不用做,那麼這輩子不是就永遠都無法有「做成」的一天嗎

所以我覺得「正是因為以前沒有讀,現在才更要讀。


從「不畫畫」到「畫畫」

同樣的經歷也發生在我決定要開始畫畫的那段時間。

在我開始學習畫畫的時候,各種AIGC生成技術大行其道。當時AI能夠生成的圖片,比我能畫的好不知道多少倍。當時有很多人利用AIGC技術,從一個不會畫畫的人,成為一個可以快速出圖的AI數字繪畫藝術家。

於是我也曾經感到疑惑過:已經到這個時代了,我還應該學畫畫嗎?眾所周知,學畫畫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感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小時候選定了美術這條路之後就已經開始堅定地走下去了,如果我現在才開始學,不僅比大部分的畫家晚了十幾二十年,我的業餘時間還很少,即使我真的投入一些業餘時間進行學習,我真正學會畫畫不知道還要等到多久之後。

但是後來我又想:只要我不學,就永遠不會有學會的那天,我夢想的「能夠創造自己的繪畫作品」這件事就永遠不可能實現。所以我後來便不再猶豫、開始報課學習,並且每天固定安排時間進行繪畫練習。

雖然說堅持練習了很久之後所能畫出來的作品仍然比不上通過AIGC生成的作品,但是如果只和自己比較的話,那從「不會畫畫的人」躋身成為「會畫畫的人」仍是一大步躍進。

況且我一直都認為雖然AI能夠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作品,但畢竟AI沒有辦法捕捉人類腦海中所有的想法和靈感,所以我們肯定沒有辦法透過AI得出完完全全符合自身想像的作品。

如果說一個作品能夠讓自己感到滿意,更可能的情況是我們將自己的想法向AI為我們生成的作品上靠攏,而不是我們原本就想像最終成品會擁有這樣的模樣

所以我覺得正是因為在這樣一個越來越多人利用工具代替或協助自己發聲的時代,一個人才更要勇於拿起筆表達真實的自己


從「不認可自己的夢想」到「認同自己的夢想,並努力實現它」

最後,我還想說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

說起來還挺好笑的,我從前從來不認為自己能夠成為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只會在夜深人靜時,想像自己成為夢想中的那個人、過上夢想中的生活,然後逐漸睡去。隔天早上起床後,我又會被打回原形,過著我那無功無過的日子。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久,直到我離開了學校,開始過起獨居上班工作的生活。

因為一個人待著的時間變多了,我開始習慣於獨處思考,思考那些一直埋藏在內心深處、卻從來沒有好好去思索的問題。這之中我思索最多的問題,就是「我是否有可能過上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這個問題──換句話說,雖然我擁有很棒的工作,也有著算平衡的生活,但是我還是不覺得滿足、還是對不能過上夢想中的生活心有不甘。

我總覺得自己還年輕,不趁這個時候折騰一番,那就真的只能等到年老退休後才有機會去做了,因為不用幾年,家庭和生活的壓力就會雙雙席捲而來。而更令人沮喪的事,誰也很難說等到年老退休後,我是否還願意、或者想要去做我年輕時推遲到未來的這些事情


其實我想像中的生活也不是很難──我想要創作屬於自己的文字、繪圖、音樂等作品,並且期望能夠以此為生。

只是可能是因為雖然感性上想要創作,但理性上我其實並沒有把它視為可以追求的事業,所以就一直停留在對這種生活的想像中。

這主要的原因在於:相比其他同齡人,自己更擅長考試一點,所以好像不知不覺就有一條既定的路鋪在自己的面前──國小畢業後念國中,國中畢業後考到好高中,高中畢業後考好大學,大學畢業後也許繼續讀個研究所,拿個碩士或是博士學位,最後再找一個好工作……

雖然幾乎每次轉換階段的時候我都有想要跳脫這個框架的念頭,但最終我大多還是選擇了屈服在比較普遍的選擇之下,去追求一個可能可以預見、比較安定的人生(雖然因為志不在此,我大學畢業後就逃也似地離開校園、投入工作,所以其實我還是肆意地叛逆了一回)。

換句話說,受到教育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我總覺得自己就應該踏上學術之路,而創作這回事似乎不是我應該追求的。況且相比之下,創作者的生活可能沒有那麼舒服、那麼安穩、那麼值得追求。

但獨處給了我一個機會,拋棄用其他人灌輸給我的「一個人應該怎麼樣」的成見去思考,僅僅只關注在我自己身上。

「我」到底想要過上怎麼樣的生活?

「我」到底有沒有能力過上想要過的那種生活?

對於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像前面所說的一樣,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清晰的。畢竟已經數不清有幾個日日夜夜,我都在腦海中不斷地描摹它的樣子。

而對於第二個答案,隨著我不斷地思考、叩問,答案也逐漸清晰:我是具備這樣的熱情和能力的。


在經過二十餘年的探索之後,我終於在開始工作的這一兩年內,確定了我從小到現在實際上一直想要做的,其實就是「把想像中的作品創作出來」這回事。

然後我又想到,曾經有一個朋友和我說過他對「創造」和「創作」的看法,認為「創造」偏向功能性,而「創作」偏向觀賞性。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工作為工程師的我,自然也是具備把我的「創作」作品「創造」為實用性工具的能力。

也就是說:我的興趣給了我「創作」的動機,我的專業給了我「創造」的能力。

我覺得只要把兩邊都做好,我就有機會過上我想要過上的那種生活、成為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因此我決定允許並相信自己能夠成為想要成為的人,並且為了成為那樣的人去付出努力。於是就有了現在這個每天固定寫作思考、練習繪圖、學習技術……的我,投入大多數的個人時間和精力來將理想的願景具現化。


總結:正是因為以前沒有做,現在才更要做

雖然即使到現在,我的生活還不完全是自己想像的那樣、追求的創作夢想仍然在發軔之始,但從決定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就已經開始改變了。所以雖然我還沒達成夢想,但是我覺得總有一天我能抵達我想要去的地方

因為我慢慢發覺一個人之所以能夠逐漸實現夢想的最大因素,在於「先認可自己的夢想,並且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夢想」:因為先相信自己終能實現夢想,一個人才能夠為了實現夢想去分析自己該做些甚麼,並且耐住寂寞、努力實現。

所以如果你也一樣還懷揣著類似的夢想,卻想著以前都沒有做,現在又有何意義的話,那我想說:只要你開始認可了自己的夢想,並且開始為了實現夢想付出實際的努力,那麼夢想就能一點點慢慢實現。

畢竟即使看起來一切為時已晚,但是「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正是因為以前沒有做,現在才更要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