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藝術 x 迷思 - 情感] : 顏色、形狀 ~ 《玩轉腦朋友》與 漢斯 . 霍夫曼 (下)

前文提及 :《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的角色設計美術指導(Albert Lozano) 利用基本抽象符號及運用不同顏色配合,將主角年輕女孩子韋莉 腦中抽象情感的角色體現。

今篇文章在介紹德國裔美國籍抽象表現主義、抽象藝術家 漢斯 . 霍夫曼 (1880 ~1966, Hans Hofmann) 的心理藝術理論如何也應用於《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的角色設計用色上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的心理藝術理論是如何構成的。

身為藝術家,霍夫曼的表現技法是傾向強勁有力,用色濃郁有如野獸主義的畫家,空間平面化有如立體主義。而霍夫曼的作品風格是充滿抒情、畫面結構穩重,既接近具象,又在乎幾何抽象的表現。此外,漢斯‧霍夫曼的作品是一種繪畫行為「癡迷風尚」的見證 :理解他對點、線、面的空間觀念,以及色彩與體積的「前推與後拉」(Push and Pull) 理論,可以較容易幫助我們解讀他的作品。霍夫曼表示 :

創意生命存在於它自身對於外在世界的敏感關係。
藝術品被堅定地認為是獨立的物件,而由此達成一幅畫作;
在它之外就是外在世界,在它之內就是一位藝術家的世界。

上述的創意生命描繪讓我聯想起 Disney / Pixar 熱門電影《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 [台灣譯名《腦筋急轉彎》] 的導演及角色設計美術指導,如何巧妙地安排顏色配合角色性格,營造情感背後的藝術心理思考不謀而合 。

暖色調「前推、擴展」見諸阿樂 (Joy) 、 阿燥 (Anger)、阿焦(焦慮 - Anxiety)。
冷色調「後拉、收縮」 見諸阿愁 (Sadness)、阿憎 (Disgust)、阿羡 (Envy) 及 阿厭 (Ennui Boredom) 。

欣賞霍夫曼的作品,存在著類似幾何抽象的「有機抽象」理性構圖,本質上卻呈現出生命熱能的強大張力;透過高明度、高彩度的亮麗色面之間的對比,以及色彩本身的「前推」與「後拉」所形成的深度空間

霍夫曼對「前推與後拉」的理論談得相當多,有時會讓我們感覺到與其說是繪畫理論,毋寧說是藝術心理學。無論如何,要瞭解霍夫曼的畫作,我們就先要熟悉他的繪畫語言,就以《龐貝 (Pompei)》 這幅作品為例。

高彩度的紅、橙、黃、土黃、綠、藍等色彩,以及因明亮度對應需要而選用的黑色,共同營造此幅張力強大的《龐貝》大畫 (214.6 ×147.6 cm)。彰顯了來自野獸主義和表現主義的強烈色彩,配合立體主義的平面構成,讓霍夫曼將龐貝古城斷牆殘垣的悲愴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漢斯‧霍夫曼而言,色彩不但反應一個人的情緒,也會激發神秘的靈性效應。

就《龐貝》的考古遺址,到處是彩繪的殘牆,藉霍夫曼具象地轉化殘牆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色面關係,由於各色面彩度和明度的輕微差異或強烈對比,形成霍夫曼所說的「前推與後拉」現象,也就是「擴展」與「收縮」的力量。

於是,乍看是完全平面的畫作,立刻推出一種類似深度的空間,紅色主調與右上方的黑色方塊,以及橫貫畫面下方的不規則藍綠色塊,形成一種互相推擠的作用,結果暗色退縮,鮮紅前進,讓這道牆與另一道牆之間的距離隨即拉出

此外,上方與下方點綴著細瑣不規則的形體和筆觸,暗示牆的殘缺破損,整件作品真實與抽象交融,神秘的靈性效果應運而生。

霍夫曼的色彩理論與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 ~ 1944) 不謀而合,他寫著:

「色彩激發我們某些感情,製造喜悅或恐懼,依其形狀而定。」

這種色彩產生的神秘力量,隨即令我回想起數年前觀賞的一部 Disney / Pixar 電影動畫 《玩轉腦朋友 (Inside Out)》及 2024 年已上映的《玩轉腦朋友 2 (Inside Out 2)》。同樣可以在該兩齣電影作品裡,透過導演皮特·道格特 (Pete Doctor)、凱爾西曼(Kelsey Mann)、及角色設計美術指導阿爾伯特·洛薩諾(Albert Lozano) 、製作設計師傑森·迪默 (Production Designer Jason Deamer) 幾位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巧妙地運用了具漢斯‧霍夫曼作品影子存在著的「有機抽象」理性造型, 並且找到情感穿越色彩表現形式的例子。

我們也可以應用霍夫曼的色彩理論「色彩激發我們某些感情,製造喜悅或恐懼」於日常生活中,不妨出門前透過選擇衣著顏色 ; 也許有機會逆轉當日的心情哬 !

無論大人小孩都是值得欣賞並認識於《玩轉腦朋友 2 (Inside Out 2)》增加的「自我意識區域」情節 : 即自我認同更加暸解自己。

擁抱自己的情緒,接受不完美卻完整的自我 !

正如阿樂 (Joy) 她發現在成長過程中,不單只有樂觀快樂的情緒,人有悲傷難過的心情是正常的,不要隱藏偽裝真正情緒,勇敢的面對並要抒發表現出來,才會令心情好轉舒服㸃啊!

(圖片來源:網絡上)

我們的情緒是需要被感受的,即使是困難的 ;
感受你需要感受的東西是可以的。
Our emotions are meant to be felt. Even the hard ones.
It's okay to feel what you need to feel.


筆者:Rosie T. Lam
編輯:Karen Lam


參考:

  • Hans Hofmann, Search for Real and Other Essays, Addison Gallery of American Art, Andover, MA. Reprinted in Clifford Ross, Abstract Expressionism: Creators and Critics, Harry N. Abrams, Inc., Publishers, New York, 1990, pp.80-81.)
  • 美育第131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No.131 專欄集粹 Special Feature 58/59


你的贊助等如對我們的讚賞 💖 令我們更有動力去創作內容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ArtiMate 藝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