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作者友村晉有一個炫酷的職稱——未來科技學家。他經營的 YouTube 頻道「2030年の未来予測」擁有超過 16 萬的訂閱。書中討論了二十項他認為未來必須掌握的技能。除了「要懂得用AI」這樣老生常談的建議外,還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想法,使你在面對這個大AI時代時不再茫然失措。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想從中挑選五個技能——資訊力、問題力、個人品牌力、韌性力和幸福力,與大家分享。
在人工智慧興起的時代,對資訊的掌握能力,即所謂的資訊力,會變得相當重要。資訊力可以分兩個部分,分別是收集資訊的能力和判別資訊的能力。
首先來談資訊收集的能力。友村晉認為,未來將充斥著由生成式AI創建的類似內容。比方說,在任何人只要擁有像 ChatGPT 這樣的工具,都能很輕鬆地生成一篇看起來有模有樣的文章。如果只在文字上比拚,恐怕很難跟AI抗衡。但如果換個角度來思考,AI的內容其實只是將公開內容彙整、摘要而已。這種狀況下,有能力可以收集、提供「第一手」資訊的人就會變得相當有價值。
比如,友村晉就曾專程前往西雅圖,在 Amazon Go(無人便利商店)的店舖進行購物體驗(影片如下)。即便網路上可以找到無數分析 Amazon Go 系統的內容,但像他這樣透過實際體驗提供第一手資訊的人卻非常稀有。所以這樣的內容就能脫穎而出。
接下來講判別資訊的能力。現在的AI已經能快速生成各種以假亂真的資訊。書中提到一名美國律師在準備訴訟的過程中,透過 ChatGPT 找到了六起過去的判例,結果這些判例居然都是 ChatGPT 自己瞎掰生成的。更可怕的是,現在已經有AI能根據指令生成各種照片與影片。這種錯信AI的狀況,在未來恐怕只會越來越常見。因此,想要在這樣的「新世界」生存,我們就必須懂得運用「批判式思考」來判別資訊的真偽。
那要怎麼樣培養資訊力呢?這邊提供兩個做法:
解決問題在職場上一直被認為是很重要的能力。然而,友村晉認為,相較於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在未來會更加重要。他的論點是這樣:在未來,將會由人類發現問題,解決的部分則可以交給人工智慧。例如,現在的你只要向 ChatGPT 提問,它馬上就能給你許多建議與解決方向。像我就會讓AI幫忙確認文章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而像 Copilot 等工具,也能迅速地幫人類產出簡報或試算表。
在科技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狀況下,友村晉認為,人類的工作將會轉向發現社會的問題。比如,書中就提到日本多個甲級聯賽隊伍都導入AI系統,由它訂定最適當的門票價格,進而減少剩票。AI並不會思考剩票問題,但是當人類發現這樣的問題後,它便會盡責地去解決。
那要怎麼樣培養問題力呢?這邊提供兩個做法:
個人品牌力指的是在工作上被「指名」的能力,,也就是讓人產生這項工作非「找這個人幫忙不可」的想法。
為什麼個人品牌力在未來會很重要呢?這是因為生成式AI興起會加速人才與商品的大眾化。友村晉甚至認為,人工智慧將會大大縮減專業人士與門外漢之間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成績與信譽,也就是個人的品牌力,將成為一個人能否突出的關鍵。
那要怎麼培養個人品牌力呢?這邊提供兩種做法:
韌性力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韌性的重要大家都懂。但為什麼這項能力會被納入「未來力」呢?友村晉的理由是:在這個變動迅速的時代,許多當前的商業模式與社會運作邏輯,可能一個不小心就被創新的科技給打破,遊戲規則也會瞬間改變。比如生成式AI的出現,就讓客服與翻譯等職業受到嚴峻挑戰。
換句話說,現在的我們恐怕正處於一個人類的關鍵節點,面對的是在沒有前例可循的未來。過去的經驗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就會派不上用場,所以人們失敗的次數自然會無法避免的增加。甚至很多人可能會因此對「自我存在」的價值產生懷疑。
在這種時候,韌性就變得相當重要。也就是說,在未來,人們會越來越需要即使失敗也不沮喪的心理素質。讓自己在遭遇挫折後能迅速起身,繼續前行。
那要怎麼培養韌性力呢?這裡提供兩種做法:
友村晉所定義的幸福力用英文來說是「well-being」。相較於「happy」只是一時的幸福,「well-being」指的是活著就持續感到幸福的狀態。乍看有點廢,但這卻是整本書中他最重視的能力。
為什麼友村晉把幸福力看得那麼重要呢?原因還是在於人工智慧的影響。友村晉認為,隨著生成式AI快速演進將會有越來越多人類的工作被取代。在這種狀況下,懂得運用科技致富的人和被AI取代的人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這樣難以抹平的差距,會讓很多人感到挫敗,甚至可能會陷入憂鬱。如果無法鍛鍊自己感受到幸福的能力,在未來這樣的 M 型社會中將難以生存。
那要怎麼培養幸福力呢?這邊提供兩種做法:
很喜歡友村晉在前言說的:「未來根本不存在正確答案。」因此,這本書提供的技能建議大多會偏向「軟」技能的部分。看完這些建議後要如何發展,還是相當有彈性的。
在我看來,這是本很能刺激思考的書。某些內容其實並不全然認同。像友村晉認為「英語力」很重要,因為人與人的直接溝通還是會比AI翻譯機梗有「人」味。但我的看法是,英文在短期依然重要,因為許多最新資訊會還是會以英文為主。但從長遠來看,類似翻譯吐司的玩意兒可能真的會出現。到那時,學習語言這檔事可能會轉變成一種品味的象徵。
另外,這本書也讓我產生許多聯想。像是「拒絕推薦力」就讓我想到《摺紙動物園》中的提里(類似強化版 Siri)。它能藉由監控、紀錄,精準提示人們該如何行動。但這樣被「完美」安排的人生,真的是我們樂見的嗎?
而「未來預測力」提到的要培養能粗略預測未來走勢的能力,則讓我小開心了一下。因為我剛好就寫過一篇針對生成式AI的預測文:〈生成式AI來襲,人類會被取代嗎?我的6個思考點。〉,算是預先實踐書中的內容吧(笑)
總之,這本書讓我產生了很多不一樣的思考。不管認不認同,這本書應該都能帶給你許多反思的可能。推薦給大家!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