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閒讀】《城市散步學》

黃宇軒:《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突破出版社,2023。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放下匆匆,閒散漫步時,我們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re-enchantment),探尋現代都市尚存的「魔法」!

黃宇軒提出了六個觀看城市的角度,引領讀者發現城市驚喜:

一、建築

    1. 直觀地問:這座建築長什麼模樣?我是否享受觀看它?漸漸發現自己的美學選擇和判斷,開始「擴闊口味」
    2. 理解跟自己偏好不同的類型,「習得口味」
    3. 記下不同建築的「性格」(不論喜歡與否、美麗與否),就是一種趣味。

二、路徑

流動性。凡能穿得過的,均可被視作「路」。觀察它的走向、長短、如何被鋪設/隱藏/外露......

    1. 街道&街道以外
    2. 高/中/低層:天橋/道路/地下道
    3. 垂直:樓梯、手扶梯、電梯等
    4. 感受城市無法被完全掌握,也思索何謂「走得通」的路徑

三、空間

一處讓人在內逗留的空間,如何成為一種承載意義的容器。

    1. 空間,讓人在當中喘息。
    2. 被規劃/被閒置?
    3. 空間內放置了什麼設施、空間如何被切割?如何讓人在內願意活動與逗留?
    4. 空間的功能(使用性質)?
    5. 留白,醞釀新的可能,有機會促成「公共性」

四、物件(東西)

流動的、移動的、短暫的、持續改變的.....ex.招牌、擺設

    1. 物件如何被安放、安放在哪裡?何時被遺棄、移動?從而看見權力的互動。
    2. 物的繁盛=人的活動
    3. 集中觀看某一類物件(探訪)/廣泛觀看各種物件(偶遇)
    4. 發現的樂趣
      1. 看物也看人
      2. 原來它在這裡/它是這個模樣
    5. 然後呢?
      1. 以一個故事串連起物件(作家)
      2. 與物件進行創意互動,ex.敲擊欄杆(藝術家)
      3. 當一個社群共同思考城市空間需要有甚麼物件存在,街道上就不再只有垃圾,以及因權力而被擺放的東西。城市空間可以像一座我們共同策展的博物館。

五、信息(臺灣慣用為訊息)

    1. 「閱讀」城市裡可被讀取的信息:指引、規矩、地名、路牌、電子屏幕.....
    2. 大致分三種:實用類資訊(公車資訊)、傳播意念話語(廣告、銅像)、文本(由我來解碼一切符號/我的詮釋、我的聯想/個人的)
    3. think:資料是如何被包裝?資訊如何選取?有什麼新的呈現方式?書寫的權力?
    4. 塗鴉的趣味在於:莫名其妙
    5. 城市各個角落忽然重複出現系列信息,帶來詩意與神祕感。ex.初X開市
    6. 言人人殊的自行解讀,有時候卻是同時解讀出近似的信息,這是一種獨特的屬於集體的城市信息

六、自然

觀看城市中的「自然」,讓我們反思「什麼才算是城市」這個問題的邊界。

    1. 觀看「非人」的東西,如何被「安放」在城市中,經過怎樣的「改造」過程進入我們的視線。
    2. 看見城市中的動物,與不同物種分享的空間
    3. 植物:官方/非官方、核心/邊緣(狂野、無法被馴服的力量)
    4. 注視循環與系統,以另一種角度看見城市(ex.水、光、食物、空氣、能源、沙土)

作者認為:用特定的方法散步和觀察,步行與觀看本身可以是一種反思性實踐,此時實踐者不再是功能性的使用城市環境,而是改變了自身的「城市生活」,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改變城市空間。因此,散步有兩重意義:一、享受觀看城市;二、從帶有反思性個觀看實踐中,得到真切的「地方感」,跟城市更為休戚。

本書徵引相當多的圖片,讓理論不再難讀。與作者拍攝的照片對讀,不難會心一笑,大表贊同。我將本書推薦給喜歡散步的讀者們,一起散步吧!從自己的城市開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