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前顧問李稻葵表示,中國經濟不能只有生產沒有消費,建議從放開人為消費限制、化解地方債風險、關注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成長等方面入手來提振內需。當下經濟最令人擔憂的,是需求沒有跟上生產力。
(See:2024/07/08,,中國央行前顧問李稻葵:經濟不能只有生產沒消費)
其實,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早就批評表示,中國領導人不願意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消費需求以促進經濟(to use more government spending to support consumer demand),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這完全缺乏現實的經濟常識。"真奇怪!"
(See:Bloomberg News,June 2, 2024,Krugman Says China Is 'Bizarrely Unwilling' to Boost Demand)
因為消費需求不足、內需不振的根本困境無法解決,目前只能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經濟。
PGIM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林哲宇指出,中國6月份製造業PMI為49.5%,與上月持平,但已連續兩個月處於萎縮狀態,顯示經濟仍位於底部階段。非製造業PMI下滑至50.5%,顯示服務業擴張也在放緩。整體而言,中國需求端復甦疲弱,導致PMI表現反覆,外需仍是目前最大的支撐。
(See:2024/07/09,時報資訊,上周陸股獨憔悴 專家解析中國經濟現狀)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則表示,地緣政治風險、房地產業調整、「新質生產力」等3大力量正主導經濟發展;房地產業的變化表明了,土地財政時代已過去,政府收入來源需要調整。
他表示,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產品等「新三樣」去年出口成績亮眼;中國這一輪所謂的「產能過剩」,本質上是成本下降、技術進步引領的供給成長,這與傳統過剩有所差別。
(See:2024/07/09,中央社,上海學者:中國土地財政時代已過 政府收入來源需調整)
然而,中國的廉價高科技產品充斥全球經濟,已經引發歐美的警覺,認為這是新一輪的不公平競爭。紛紛祭出高額關稅以為抵制,逐漸形成國際貿易壁壘。
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博士(Dr. Ngozi Okonjo-Iweala)接受BBC採訪說:全球貿易「目前並非處於最佳時期」。「我們看到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世貿組織的一些規則遭到破壞,其中一些正在導致(全球貿易)碎片化。」
美國於5月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歐盟則宣佈計劃對進口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高達37.4%的臨時關稅。
華盛頓和布魯塞爾都指責中國政府不公平地補貼其電動汽車行業,允許製造商以不公平的低價出口汽車,並威脅到西方國家的就業。
關於日益頻繁的關稅戰,她補充:「我們希望不要重蹈1930年代的覆轍——開徵報復性關稅,然後開始走下坡路,每個人都是輸家。」「因此,我希望我們不要再踏入那樣的時代。」
(See:2024/07/09,BBC,WTO總幹事警告全球貿易面臨崩潰 「希望不要重蹈1930年代的保護主義覆轍」)
然而,此等「新三樣」乃中國利用國家補貼而形成產能過剩(See:2024-06-10,自由時報,中企補貼10大 4家是電動車產業),再傾銷於世界全球,也因此,肇致歐美各國紛紛祭出關稅以為抵制,導致貿易壁壘不可避免。
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就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 Mark Twain
中國在經濟弱化、內需萎縮下,將生產過剩的產品對外低價傾銷,已對全球經濟帶來「中國衝擊2.0」的壓力。對此,工總分析表示,中國產能過剩的議題,反映了中國與歐美對於市場規範的看法有所歧異,且歧見難解,此事勢必將成為歐美和中國新一輪角力的開始。
(See:2024/07/05,中央廣播電臺,各國紛祭關稅對抗中國產能過剩 學者:長期仍要差異化發展、2024/07/07,自由時報,中國對外傾銷 工總:勢必成新一輪美中角力開端)
紐約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米爾頓·伊茲拉帝(Milton Ezrati)指出:現在,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產能已經超過了自身所能使用的所有容量。事實上,這對經濟沒有多大幫助。因此,中國產能過剩的錯誤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並加劇經濟領域的其它問題。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和日本對華貿易的態度已經轉變,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樣深度參與對華貿易,中國經濟擺脫失衡將需要更長的時間。
(See:2024/06/26,英文大紀元,【名家專欄】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損害經濟)
如前所述,「過度的孤立主義」、「全面關稅政策」,確實不妥,甚至有害於國家經濟乃至於全球經濟的。可是,若是傾國家之力進行補貼、傾銷,當然構成不公平競爭行為(Unfair competition practices)或不公平貿易行為(Unfair trade practices)。
因此,中國依國家補貼、傾銷而產能過剩充斥全球市場時,歐美各國本身的產業利益勢必遭受威脅,必然需要面對與因應。看來,貿易關稅戰將是不可避免,終會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