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奈良與《源氏物語》景點散策(二)宇治大河劇展&源氏物語博物館、三室戶寺、宇治川兩岸諸寺

    身を投げし 涙の川の 早き瀬を しがらみかけて 誰か止めし

    ——《源氏物語.手習》

    宇治這座鄰近京都的小城,去年就來過一次了,我依然非常喜愛它給人的閑靜與浪漫感。藉由今年大河劇《致光之君》的宣傳,想說再給自己一天的時間浸泡在宇治。宇治在《源氏物語》裡是結尾十幾帖故事的所在地,沿著晝夜不停奔流的宇治川,上演主角光源氏後輩的愛恨情仇。前面引用的詩文,就是浮舟(宇治十帖女主角之一)投河自盡卻被人救起,百感交集之下所寫的和歌。

    抵達宇治車站,我先前往「茶和宇治的歷史公園」,大河劇展設在展覽館的二樓。本館另設置宇治茶展,也提供研製抹茶體驗,然而時間不足,只得割愛了。劇展門口擺設了古代與現代人物交錯的漫畫圖,十分精美。推測主辦方大概認為罕有外國旅客會來看,因此沒有任何外語介紹,只能純靠漢字猜測意思了。值得一提的是,館內展示一些劇中使用的衣物、鞋子、紙牌與書信等實物,讓粉絲猜猜是出自哪一集。另外館方人員還主動提供與十二單等重的劇服,讓大家試穿。這大概是我這輩子拿過最沉的衣物了,簡直像一床厚棉被。平安時代的女官,大概身負扛鼎之力,兼具「清涼無汗」的冰肌玉骨,才有辦法穿起又重又熱的十二單吧。

    出了大河劇館,看了下陰霾的天空,決定還是先走遠一點去三室戶寺,再回宇治市區。雖說約十五分鐘的路程,但在悶熱的七月天,走起來依舊汗流浹背。而且三室戶寺主殿在山腰,好不容易到山門,看到還有一大段上山台階,不禁浮現一絲絕望感,幸好在一期一會的心理鼓勵下,還是登上本堂去了。

    三室戶寺始建於奈良朝末期至平安朝初期,但後世蒙受刀兵劫難,今日本堂是江戶後期重建的。本堂本尊是千手觀音,為西國三十三觀音道場之一。現在三室戶寺有名的是庭園「與樂園」所栽種的萬株繡球花(紫陽花),每年花期是六月,寺方會開放庭園給旅客遊賞。我到訪的日子剛好在閉園後兩天,難怪眼見旅客稀稀落落,原來是開到荼靡花事了,殘念啊。雖然花園關閉,但還是能從旁觀賞部分尚未凋零的紫陽花球過過乾癮。此外,花園外圍,各種深青淺綠的枝葉配上小橋流水,予人悠然自得的閒情。本堂前面擺設了數十株各色蓮花,也有種觀音出蓮海的聖潔。這麼一來,該感謝自己堅持走到三室戶寺了。

    下山後先至「宇治市源氏物語博物館」,這座隱身在綠葉中的小型博物館,我已經是二訪了。雖然展區不大,但非常精緻,有介紹平安時代女性貴族的生活樣貌、光源氏宅邸六條院的想像模型,宇治市的歷史書狀等。遊客還可以玩一些互動遊戲,以及體驗平安時代的香道等(雖然個人覺得香料刺激性有點重,但考量當時的衛生條件似乎也只能這樣)。另外,館方每月還會聘請專家學者前來演講有關《源氏物語》的文史講座,雖然只是座地區性的博物館,不過我確實不得不打從心底佩服館方的認真進取呀。

    離開博物館後,我慢慢踱步在通往宇治川的小徑上。小徑種植各種樹木,雖然無緣一見紅葉的浪漫景色,但濃墨厚彩的綠意生機,卻也饒富興味。到宇治川旁又漫步了好一會兒,眼見奔騰不止的宇治川,古往今來不知多少痴男怨女,佇立河畔暗自傷神呢?宇治川右岸除了人氣鼎盛的宇治兩神社外,還有一座人跡罕至的興聖寺。興聖寺門前有一條長長的參道,倘若楓紅時節前來,想必十分淒豔。此寺初建於鎌倉時代,而後荒廢,江戶初期再興。到訪時,或許因為遊客太少,按鈴許久以後,才聽到一陣磕磕碰碰的聲響,一位年輕的僧人冒冒然出現,慌慌張張收費給票,並幫我寫了御朱印。其實這座寺院有種古樸的雅趣,然而或許人力與財力不足,有些地方年久失修,呈現一種微荒廢的態勢。不過此間仍有僧人住錫修行,未來它應有復興的一日。

    步上豔紅的朝霧橋與古意盎然的橘橋,渡過宇治川來,到本日的最後一站平等院。平等院我也是二訪,但去年來時屬於走馬看花的狀態,加上跟旅伴不時閒聊,其實沒有很專心在院落的布置上。今年到訪,工作人員熱情招呼,提示我應該要怎麼走,看什麼地方等。我笑笑回她說我去年夏天來過了,她釋然一笑,就放我進去了。

    平等院的主人是平安時代中後期的重臣藤原賴通(992年-1074年),他是《致光之君》男主角藤原道長的嫡長子。藤原賴通依據佛教淨土宗《觀無量壽經》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描述,更改其父道長在宇治的別墅,建立阿字池庭園與阿彌陀堂(鳳凰堂)。避過各種天災人禍,屹立將近一千年的鳳凰堂,成為宇治的重要象徵。不過因為歷經千年,眾多國寶如今皆珍藏於院內的博物館鳳翔館中,包含原本飛翔於阿彌陀堂上的兩隻鳳凰。眾多遊客皆聚集於阿字池前,拍下鳳凰堂的優美姿態,或排隊準備進入阿彌陀堂中。然我上回已經進過阿彌陀堂,老實說在幽暗的光線下,阿彌陀佛與眾浮雕菩薩像看得不很清晰,有種囫圇吞棗的混亂感,這回我想說仔細觀察一下鳳翔館內的收藏真品。後來有個心得是,現今日本的寺院多給我棕色系暗色調的內斂感,原以為是後世武家勢力增長後崇尚簡靜樸實的價值。然而平等院部分的復原品與原樣建築,其色調之繽紛華美,裝飾之精巧豔麗,氣勢之壯盛威嚴,說是平生僅見也不為過。這大大增進我對平安王朝的具體印象,也對國風文化的精緻幽微深受感動。

    最後回京都前,再去跟宇治橋邊的紫式部像打聲招呼。宇治十帖最後一帖〈夢浮橋〉的石碑就在這裡。《源氏物語》的故事在浮舟拒見薰君,薰君悵然若失離去作結。情海波濤洶湧,人生也如是波濤洶湧,真與幻之間,宛如夢境一樣啊。

    (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