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東方威尼斯』。現在有差不多四萬人住在這,這是世界最大的水上聚落,1300 年前就有人囉!這裡當然有水、有電,村落有醫院、有學校、有消防局、有清真寺、有商店、有餐廳,生活機能完全沒問題,有什麼事情要去市區的話,坐艘水上計程車,又快又方便,這裡居住完全沒問題,很棒喔!人們以前也在這捕魚捕蝦為生,自給自足還可以賣錢。」記得 Haji 帶我去看長鼻猴時,我們在路過水上村時是那樣對我說的。
在結束生態村的三天兩夜後,水上村被我列在這次汶萊之旅的一個亮點,還甚至在那找到了 AirBnb、想體驗住宿是怎樣的感覺。我是抱著滿滿地期待的。
下午在市區稍稍休息、到處拍照後,我坐了水上計程車,抵達對岸水上村。我在旅遊文化展覽館附近的碼頭上岸,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現代化的一層連棟住宅,米色的、棕色的,看起來整齊一致。一些粗細不一的管線和電線在住宅外圍,看來是送水、送電,或是送污水的線路。這些住宅看似是由插在河床的混凝土樁所支撐的,而村落內沒有柏油路,陸上交通都是由木棧道搭建起來的小路而成。
從展覽館往西走,離那些住宅越來越遠,眼前漸漸看得到以鐵皮作為屋頂的老舊屋子、腳下漸漸感到棧板有點高低不平、鼻子也漸漸聞到了一絲污水的味道。那些老房子的顏色比剛剛的現代化住宅還鮮豔一點,藍色、紫色、綠色,或是不上任何油漆。河面與暖陽相襯,反射出粼粼波光,很美。村落遠處的確有清真寺、也有消防局,路上有商店、有餐廳、也有更多民宅。那些屋子的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子,木棧道上也有好幾隻遊蕩貓。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對於這裡的不安全感在作祟,但不管是建築、還是人們臉上的表情,都帶著一股說不上來的淒涼感。
我也留意到了一些房子消失了,只剩下矗立在河上的混凝土樁,它們竟有些燒焦的痕跡。如果這裡有火災,又會是什麼光景?這裡的屋子都是木造,木棧板又與之相連,如果真的怎麼了,人們怎麼逃生、消防隊會怎麼滅火?
順著剛剛嗅到的異味,我再往西走一點,到了水位較低的地方。這裡因為河水退潮,泥沙上露出了垃圾、臭氣彌漫,應該就是異味的來源了。我不認為這樣的水質會有魚蝦生存,更何況量多到可以捕撈他們維生了。
這裡和展覽館那的現代化住宅是個有點難過的對比啊。
下午六點了,後來返回東邊,入住了期待已久的 AirBnb。房東是一對很可愛的夫妻,男主人相當地有趣又健談,女主人很貼心地照顧了在旅宿內的所有需求,房裡又還有三隻小貓在,對我這種貓奴來說,這 AirBnb 的旅宿體驗絕對可以榮登前三名。屋子前院是個小花園,有躺椅可以遠望汶萊河景,有輕輕的風吹來,可以很舒服地在那休息。
而睡前洗澡時,我偶然瞥向浴室的地板,好像有某處在發光。是排水孔下棧道旁的路燈照映河面的水的反光。我頓時注意到原來這裡的污水是這樣,直接沒有處理、排到河裡的。後來看了看廁所,也是類似的狀況。這⋯⋯下午的異味就一切都說得通了。想到這,突然有那麼點愧疚感。
旅途到這,已經只剩一半。我不夠學識只能以管窺天,但這幾天我不由自主地覺得,汶萊想呈現給我的是他們的一廂情願,或許對象是像對我這樣的觀光客,也或許是篤信著蘇丹智慧與國民主義的汶萊國民。
水上村在汶萊的歷史舞台上是個很繁盛的地方,過往安居樂業的生活也的確在這,但它帶給汶萊的意義或許已經不是西邊那樣欠缺基礎建設與規劃的居住空間了。如東邊那展覽館和周邊的現代化住宅那樣太平和諧,水上村似乎成為了國家的象徵,帶著歐洲殖民時代前的榮光、帶著在水上生活那股不言而喻的浪漫感,但它會不會只淪為一間開放式的「博物館」了呢?
總之,Haji 啊,「東方威尼斯」的這個稱號,可能有那麼點過譽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