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當你看不懂當代藝術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跨了不同素材的呈現,甚至攝影及印刷技術等媒材。六大子題則分別以〈攝影時代的繪畫〉、〈拉鋸〉、〈如畫的場景〉、〈凝視的詩意〉、〈歷史取鏡〉與〈融合新境〉呈現現當代擁有更多元技術後,該如何回望何謂繪畫、何謂攝影,而兩者又該帶給現世的人們什麼樣的思考面貌。

大概國高中之後,智識逐漸發展,那年紀很正常地,我們開始渴望理解、表現得懂事,然後竟不得不承認,自己看不懂宮崎駿、看不懂村上春樹、看不懂新詩和一切所謂當代藝術,總是在每場劇情片、每本寓意深遠的小說、每幅畫作背後反覆咀嚼,所以它想表達的是什麼呢?越想越是看不透,直到大學的現代詩選課,教授提到了詩的可解、不可解與不必解,才終於理解了很多時候我們看不懂某些作品,是因為我們「太想要」看懂它。

也許如謝榛所謂:「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日常中水月、鏡花,美好就是美好,誰需要非得搞懂它的創作理念、藝術價值之類的等等,任何藝術形式亦然。看得懂、看不懂又如何?走在展間很多時候靠的是一種心境上的觸動,莫名的某幅畫、某幅攝影作品就是讓你思考到這些那些,懂得作品當下的短暫一瞬是如何被分割,且停滯成永恆。

更因為自己《從拉斐爾到梵谷》再走到畢卡索的真跡面前,所以也彷若穿越了時空,從古至今走過,再把眼光從今至古回頭望,才明白畢卡索是何以偉大與突破,在平面的畫作上,卻能以線條呈現多重視角,描繪出不同角度的臉龐;而明明是飽和鮮明的色彩,卻能展現畫中人物的抑鬱。在這AI的時代,仍是能彰顯他的獨特與不可取代,試想該怎麼下指令,才能讓AI機器人創作出既不仿真、亦不屬於現有任一流派的藝術作品呢?


走出展間在大廳流連的時候,意外聽見幾個似是美術科系的學生,談論自己最愛的作品,以及其見解,大抵是關於顏色、構圖等等,再次體驗了展間的奇妙,我們身在同一時空,卻抵達了如此不同的遠方,卻在返程時都因為藝術而感到飽滿。

就像這次展出的杉本博司《海景》,他說:「每次眺望大海,我都感到一股平靜的安全感,彷彿回到遠祖的家;踏上一場觀看之旅。」他透過黑白底片及精準構圖,呈現大海這樣最單純且永恆不移的畫面。我們在展間透過這樣的黑白成像,看見最多的反而是自己,他的「海」與反射中的「我」仿若重曝,卻擁有更深邃一層的哲學詩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Yi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