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閱讀時間 ‧ 約 19 分鐘

什麼是「外交」? 2024 國際青年人才培育計畫

參加了今年由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主辦,數位外交協會協辦的國際青年人才培訓,不得不說真的是一場非常豐富扎實,又有實作的營隊。

raw-image

去年就知道這個活動,可惜和其他活動撞期無法參與,今年終於成功參加。

很久以前就注意到數位外交協會這個 NGO 單位,也很敬佩創辦人郭家佑,可以說非常期待這次活動。

數位外交與跨文化溝通

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郭家佑分享自身國際參與經歷。

她在匈牙利求學期間,參與了許多 NGO 組織,也碰上了 2014 年的歐洲難民潮,在人權倡議方面累積了許多經驗。

後來,她更在越南和科索沃發起專案,成功牽線台灣政府與其他政府建立交流。她特別聚焦分享在科索沃的專案。

她發現,2008 年從塞爾維亞獨立的科索沃(Kosovo),已被多數國家承認,僅有一些內部也有獨立聲音的國家如西班牙,以及「母國」塞爾維亞和親俄國家,不承認其獨立地位,但科索沃竟沒有屬於自己的網域.ks。反觀台灣,多數國家「政治上」不承認台灣獨立,卻擁有專屬網域.tw。

如何克服恐懼或不適應

郭家佑提到,自己在前往科索沃前,每天都在 YouTube 上刷當地的影片、社群平台也都看當地的貼文,到了當地不僅沒有任何的文化衝擊,也早就初步地想好自己要做什麼,並於科索沃社群發布自己想成立的專案,收到許多人的私訊和支持,才能在短短一年內,創辦組織 Domain for Kosova,並成功牽線兩國高層

Lead For Taiwan 和數位外交協會都和台大合作「國際引路人」計畫,讓台大的國際學生進到單位實習。其中,我在 LFT 認識了來自德國的 Majana。她也提到自己來到台灣前,看了很多和台灣有關的東西,所以沒有太多文化衝擊。當許多歐洲同學受不了台灣的冬天而採買衣物時,她用的卻是從德國帶來的保暖用品。

另外,郭家佑和我們分享她在越南看到的「禁止標語」。她認為標語是一個很有趣可以快速認識當地的方式,標語禁止什麼,就表示當地人會做什麼。

如何讓國外朋友認識台灣?推薦台灣的英語新聞
推薦5個台灣英文新聞,讓外國朋友更認識台灣!

這讓我想到,我在馬來西亞看到大眾運輸工具和飯店都有「禁止攜帶榴槤」的標語。

馬來西亞大眾運輸上的警告標語。沒想到我竟然留著。

除了旅行vlog外,也可以追蹤政治人物粉專,藉此知道民眾在乎甚麼議題。

當地最有名的網紅是一位婦產科醫生,政治人物也喜歡用家庭合照作為社群平台大頭照,不同於台灣政治人物的個人照。由此看出科索沃人重視家庭。

此外,家佑還會寫下觀察筆記。

在挪台灣人正名運動

家佑也和我們分享了 2018 年的在挪台灣人正名運動。這個運動由在挪讀書的台灣留學生發起,向挪威高等法院提起訴訟,一審沒有通過,後來又向歐盟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ECHR)提起訴訟

這是第一次將「國籍認同」與人權連結,無論成敗,都讓更多人認識到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

要做好數位外交,語言當然很重要。例如日本觀光局就使用全中文粉專吸引台灣人注目。

外交禮儀

外交禮儀由退休大使吳建國講授,他和家佑都是舞台劇《這不是個大使館》的演員。

在做外交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做過功課,先了解對方。

「你永遠沒有第二次機會創造第一印象。」

吳大使向我們說。

要做一個卓越的 DIPLOMAT,必須要有的條件

Determined
Imaginative
Practice
Love the world
Observant
Multi-tasking
Adventurous
Thoughtful

大使也分享了許多服裝、餐桌以及乘車禮儀。

不過他也坦承,他對女生的穿搭沒有很清楚,說我們可以多多參考家佑。

但是正式服裝的重要原素是顏色>材質>款式。此外,全黑的款式會給人「很菜」的感覺。

Free Walking Tour

邀請了台灣第一位做 Free walking tour 的鍾忻儒,她是 Like it Formosa(來去福爾摩沙)的創辦人。臉書粉專是 Meet up Formosa

這是她過去在歐洲交換時接觸到的旅遊方式,她希望台灣也能有類似的旅遊方式,讓外國遊客更認識台灣。

目前在台灣不同縣市都有開發 Walking Tour 路線。最受歡迎的是大稻埕 Golden Age。

取名字時要很注意,避免站在台灣人的本位思考。要用國際普遍可以理解的文字。例如,大稻埕若直接取名 Dadaucheng,外國也不知道旅遊重點為何。

騷莎舞蹈

週二下午有一堂文化課,我們要學騷莎。

主要講師是家佑的大學同班同學。再次提醒我們交友有多重要。

其實騷莎的舞步沒有很複雜,只要肢體不要嚴重不協調,跟著老師慢慢練是可以臉起來的。

我自評肢體協調性60。我學了三年現代舞以古典武術,有段時間也陪家人去上瑜珈課,應該不會太差。

舞蹈過程很有趣,講師說騷莎是一個簡單交誼舞,不過有很多變化。

我們學的是幾個簡單的舞步但上半身是屬於freestyle 可以看自己想做什麼動作。

板橋 Walking Tour

週三的重點任務是,帶著外籍夥伴遊板橋。

活動地點就辦在板中旁的青職基地,作為板中人的我第一天其實最苦惱的是導覽的問題。

老實講,我不知道附近到底有什麼好玩的。

雖然家佑一直提醒大家林家花園和枋橋古城,但我去過兩次林家花園,覺得小小的,一下就逛完,且從實際操作面來講,那些傳統建築的奧秘要用英文導覽給外國朋友,是真的相當挑戰。

但大家還是選出了導覽地點。我們從林家花園出發至黃石市場,最後從慈惠宮回到青職基地。

組員將我們的旅遊取名為 Wealth Tour。她認為林家花園在台灣商業和金融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台灣求神拜佛也脫離不了財富,更不用說板橋慈惠宮和台灣首富關係頗深,做後黃石市場的蘿蔔糕,也有步步高升的意涵。

後來我們得知我們分配到的外國夥伴是馬來西亞華人,我們的難度似乎又上升了。除了要了解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但又不是真的很瞭解的傳統建築和信仰,我們還要找出和馬來西亞的華人有何不同!

黃石市場很有名的蘿蔔糕,板中人必吃!

除了台灣文化之外,我也悄悄地問馬來西亞夥伴,為何當地華人那麼快地和當地人融合,並形成「娘惹」獨特的文化景觀。他說,其實娘惹只是很小一部份的族群,還是有很多保有華人特色的建築與族群。

當天晚上受朋友之邀,去看大稻埕煙火,但我趕不上,折衷後靈機一動,去市政府的觀景台遠眺煙火。要不是這次查找行程意外發現,我還真不知道市政府竟有觀景台呢!

土耳其在台辦事處參訪

我們在土耳其辦事處獲得了副代表請的土耳其冰淇淋。我們聚集在代表的辦公室,一邊吃冰淇淋的同時,也聽著副代表講土耳其歷史。

公使請我們吃冰

聽家佑說,本來招待我們的應該是代表,可惜他不久前被召回,才由副代表代為接待。

代表的辦公室掛著兩幅人像,一幅我認出是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另一幅我猜測是國父。

副代表也向我們介紹國父凱末爾。他說土耳其人很崇拜他。後來秘書也說,只要說你喜歡 Atatürk(凱末爾的姓),土耳其人就會把你當朋友。甚至每到凱末爾過世紀念日,全國都會放下手邊工作一分鐘,為其哀悼。

副代表講的是土耳其語﹑並由一位祕書翻譯。第一次聽到土語的我,意外發現聽起來竟有那麼點像德語。

可惜負責翻譯的秘書大概有點內向,聲音不大,有些聽不清。

因為人數太多,所以分成兩團。在聽完副代表的歷史故事後,我們又由另一外秘書帶領,參訪整個辦事處。

公使的房間可以看到101

我們問了很多問題,例如秘書們要怎麼應徵。辦事處的祕書並不是公務員,他們領的是土國政府的薪水,但也不需要到土國考公務員資格,而是直接由土耳其辦事處招募。他說不同國家辦事處有不同招募方式,有些會直接公開招人,但土耳其辦事處都是認識的人互相打聽,例如他本人就是系上問他有沒有興趣,結果一做就是 10 年。

他本人曾到安卡拉交換一年。安卡拉是土國首都,並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伊斯坦堡。他形容安卡拉是個適合讀書的地方。

另外,我也發現到整個辦事處有 3 幅凱末爾畫像,但僅有一張艾爾多安的照片。於是我提問土國是不是更尊重凱末爾,他語焉不詳地說,也不能這樣講,還是很尊敬總統的。

我在活動結束後拉著負責導覽的秘書,詢問為何土耳其在國際上更名為 Türkiye 而不是時不時被大家拿來開玩笑的 Turkey。秘書說,因為他們覺得 Turkey 並不能代表土耳其,且與火雞同字,所以才在 2022 年向聯合國申請正名。

土耳其大概也是非英語系國家中,唯一一個在國際上使用自己語言的主權國家吧。

秘書說,土國是多元民族融合的國家。因為動詞都放句尾的關係,他覺得其實跟日語、韓語比較像。巧的是,德語的句子中的第二個動詞也是放句尾。

海地大使館參訪

海地是台灣現在為數不多的邦交國之一,也是第一個由黑奴推翻殖民政府建立的民主政權。

招待我們的是公使,是大使館的二號人物。大使早早被召回海地,不知歸期。

我們在這裡做了提案。事後有收到回饋,我們的可行度很高。

我們發現海地的紡織業挺興盛的,台灣過去也曾以紡織業撐起經濟,便提案舉辦「紡織峰會」,會場外也會有美食園遊會,讓民眾品嘗。記做到了產業交流,也有文化交流。我發現兩國飲食其實有類似之處,例如都喜歡海鮮和炸物。

很多組都比較了台灣和海地的奧運服

我們也參訪了大使館內部。

海地大使館裡有許多手工藝品。看來他們的手工藝業很發達,也很為此驕傲。

有一組的提案便是想討論為何台灣的傳統藝術不被重視,但海地的傳統藝術依然是他們的驕傲。

關於國際觀

經歷過一些經驗後,我認為國際觀並不是從「你去過哪裡」來培養,而是「你觀察過多少事情」來的。

舉例來說,若是去過很多國家的咖啡廳喝咖啡、拍照打卡,但你只是在不同的商圈和飯店裡享受,你壓根不知道當地居民的日常,或是在意什麼,那這種觀光算是「增廣見聞」嗎?還是只是換個地方滑手機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跨界闖關_資源分享與學習心得交流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