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1|閱讀時間 ‧ 約 32 分鐘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沒人把死亡當真,不然就不會用這種方式過活 | 別被文化牽著鼻子走 | 閱讀心得 | 紅說

你在做的事情真的重要嗎?


如果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

「當你能自由行動的時候,你想做什麼事?」


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是什麼問題?大家當然都能自由行動啊!所以當然想幹嘛就幹嘛不是嗎?


對,對大部分人來說確實如此,但既然你能自由行動,那你現在又正在做什麼呢?真的有去做那個真的想做的事情嗎?還是其實正在做著其實不重要的事?


關於本書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撰寫的書,描述了他與大學教授墨瑞(Morrie Schwartz),在墨瑞人生最後階段中進行的十四次對話。這些對話不是關於課業,而是關於生命、愛情、家庭、金錢等人生的重要課題。


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的老師非常有心,自掏腰包買了很多書給大家看,一方面增廣大家見聞,一方面可能是訓練學生利用讀書心得的方式,表達觀點跟想法。


仔細想想,老師可能太看得起我們了,很多人生的事情我們都還沒有經驗,才小學六年級!那時候看這類的書反而沒有什麼太大的共鳴。時間過了十幾年,今天我再次買了這本書,發現有的地方開始有體悟了,而有的地方還需要時間去經歷可能才能瞭解真正意涵。


什麼是真正的活著


一般我們在面對一個病人,一個快要過世的人,會用一種比較憐憫的心態在看待。但墨瑞的心態卻會讓人覺得,憐憫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雖然我們能夠自由行動,卻不見得活得比他更深刻。


讓我最受啟發的部分,在於雖然他臥床,但反而說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很難想像吧?好像有點矯情對不對?


知道自己死期的幸運


一般來說,我們的人生總是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溺水了才意識到空氣的存在,去當兵了,才發現有限時間的珍貴。


我想這不是什麼壞事,就是人類的學習方式,太遠的事情我們很難想像,所以從失敗中學習會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但失去,往往伴隨著不可逆。最常見的是當身邊的人不幸過世時,大家才在後悔生前沒有處理好彼此的關係,通常也來不及,人不能死而復生。


因此墨瑞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原因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時日將近,所以反而能用更輕鬆的心情去看待、去面對,畢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死期呢?


能在這段時間內跟所有認識的人道別、以自己希望的方式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不給別人造成麻煩。雖然他已經移動困難,沒有辦法去到任何地方,即便自己因為生病,漸漸無法自理生活中所有事情,甚至連翻身也無法做到時。他依然覺得幸運,因為至少在過世之前,還能把想見的人見一見,把自己活了一生的心得分享給大家,並且流傳。所以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並不是大家眼中看到的這麼不幸。


減少後悔的「想像力練習」


如果即將知道失去,就會更珍惜。就像大學快要畢業的時候,相處四年的同學即將各奔東西,以後要聯絡越來越困難,因為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甚至組成家庭,時間就更難安排,所以在最後學期的尾聲,大家就顯得更惺惺相惜。


我想墨瑞的心情,就是如此,因為知道即將失去,就能夠提早做準備,減少後悔。雖然俗話說:不要失去才懂得珍惜,但道理總是知易行難。從之前分享過的另一本書《凝視死亡》中,我發現有一個可以減少後悔的方式,那就是「想像力練習」。


在我們的文化中,很多事情都會因為不吉利選擇避而不講。像大家在說蛇的時候,不會直接說「蛇」,而會說「溜」。還有,也會非常忌諱「死」這個字,可能是怕一語成讖,所以長輩總是告誡晚輩,當然,有時候是用罵的。


但,越是不去講,等到真的需要面對的時候,反而更難處理,甚至根本不知道怎麼做,因為從來沒人討論過。


所以對於這些「已知會發生的事情」做想像以及溝通對談,在事情真正發生時,就更能坦然面對,減少「早知道怎樣...我就」的後悔。


究竟為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作者米奇出社會後,成了很忙的商人,之所以最後決定在星期二回來看墨瑞,跟墨瑞學習,是某次接到他的電話,在電話中米奇感覺到很羞愧,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好像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打著領帶、顧賺錢、忘記生活、只顧利益、做著很多無關緊要的事情、花大把時間關心跟自己無關的社會八卦。


在現今的文化中,只要從學校畢了業開始賺錢以後,就很容易陷入這樣的事情裡面。有一次我因為很久沒有畫圖,想說來畫一下,在當中重新找回了某種快樂後,我才發現自己好像也這樣,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失去什麼。


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在這個追求功名利祿的時代裡,大部分人其實並不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書中這一段話,分享給大家。墨瑞說:「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沒有人把這當真,不然的話我們就不會這樣。你要知道自己會死,並隨時做好準備,這樣你在活著的時候,就可以真的比較投入。」


之前我有個朋友他突然某段時間開始做一些很特別的事情,獨自去日本旅遊、寫一些跨國明信片跟不同世界的人交談、參加一些社會性或者是保育性的活動、還有自己去搭乘郵輪體驗生活等等,非常多特別的事情。


後來我就問他怎麼能夠把自己過得這麼精彩,他跟我說他在疫情時候,感受到瀕臨死亡的感覺,因此決定生活不能這樣過。他的經歷就跟正巧說明了所謂:「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這段話。


為什麼不快樂


我們常常都在做著自以為非作不可的事情,後來才發現這些事情根本不重要,而我們也從來沒有去正視過自己到底真的要什麼,只是想給別人看到我們過得很精彩。


尤其現在社群媒體這麼的發達,大家都在上面分享自己覺得最好、最棒的生活,無意間形成了一種比較。


以前人類的比較,只限於週遭的人,但現在網路源無遠弗屆,我們比較的對象自然也跨國性的增加,焦慮感、壓力當然就又變得更大。


這是多麼富足的時代


冷靜下來想想,會發現現在大多數人每天都吃飽喝足、天氣熱有冷氣吹、每個人手中都還有一台超級電腦(手機)、想跟世界上的誰聯絡都可以、想買東西隨時都買得到、古今中外的書想看就看、還有電子書可以把整個圖書館帶著走、一大堆看不完的影片、聽不完的音樂、想要吃什麼食物不管日本、韓國、墨西哥、義大利食物,都吃得到。


仔細想想其實很誇張吧!生活如此的富足,應該要幸福,為什麼大家還是感覺都不快樂?因為相對剝奪感的存在,導致了跟他人比較所以產生了自己沒有的剝奪感,其實本來無一物啊!


拿自己的痛苦跟別人的快樂做比較


當自己已經很滿足的時候,如果突然看到別人都在吃大餐、出國、買新車、買新房,有時不免會產生比較。又當自己在工作的時候看到別人分享快樂的內容,也會因此感覺到不快,覺得自己真的悲慘。但,拿自己的痛苦跟別人最開心的時刻做比較,那當然會越活越痛苦。


以前楊貴妃為了吃最新鮮的荔枝,運送的人為了必須棵荔枝樹砍下來,連夜趕車運送,如此一來楊貴妃才能吃到新鮮如現摘的荔枝,所以我們跟過去時代相比,是真的舒適得不得了啊!


所以在這個章節,是對這一代人最重要的一個建議:「建立自己的次文化」


建立自己的次文化


所謂的文化,就是大多數人共同制定遵守,或者是約定俗成的事情。但我們並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文化,即便如此,往往也迫於壓力而不自覺遵守。


像是男人應該做哪些事情、女人應該做到哪些事情、30歲前就要存一桶金、沒有交往對象的就是魯蛇、一年要出幾次國才不愧對人生、應該敬老尊賢、父母在不遠遊,有的沒的東西一大堆。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一定會死亡,但知道是一回事,接受又是一回事。


網路上現在有很多去訪問老人的影片,問他們回過頭來看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或者是如果可以重來你想要對20歲的自己說些什麼。


大部分的人,說的都是:「對自己好一點」、「不要花所有時間在工作上」、「想到什麼就勇敢去,做其實什麼都沒有什麼大不了」


這其實就是墨瑞想要說的:「建立自己次文化」的重要性。


只要變成有錢人就等於是成功了,真的嗎?傳統社會的五子登科,是你想要的嗎?別人都在出國,自己不出國就好像很遜耶?


這跟文化、教育都有有很大的關聯性,因為在考試制度下,到上大學之前沒有人告訴你應該如何探索自己,或者是讓你有時間去探索自己真的喜歡的事情。


你的處事準則是什麼


建立次文化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獨立思考,並且不要過度比較。就像有些人喜歡騎單車、喜歡走路,但整個文化告訴你:「應該買一台車子來象徵自己的地位」你如果沒有自己次文化,那可能就會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準則,即便你根本不需要一台車。


這就是文化跟次文化的差異。文化告訴你應該這麼做,但你自己的次文化知道自己喜歡的是更環保、更健康的方式。如此一來,就不會被文化牽著鼻子走,也能更聽從自己的內心。


為什麼建立次文化如此重要


次文化是一種自己能夠認同的處世原則。當僅接受一種資訊,常會陷入於別人想給你的文化目的,而未能察覺,可能是政治性的、可能是商業性的。所以藉由吸收更多元的思想,透過閱讀、與人交談、旅行等方式,就能夠慢慢建立自己的次文化。


縱然書中非常多章節在談論各種能更加深入討論的話題,諸如家庭、愛情、金錢等等。但為什麼我唯獨討論這個章節,關於「建立自己的次文化」。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認識、行事沒有一個架構標準,要怎麼跟人相處,要怎麼步入社會而不隨波逐流?


社群媒體的文化


網路發達之下,這個章節內容給出了是一種讓讀者反思自己目前處境的機會。現在很多人會焦慮的原因,撇除掉薪資落差、環境悶熱不適、交通擁塞等煩躁因素,網路的發展是一個主因。


社群媒體發展的起初,用意是分享彼此生活。但由於人本就偏好把「好的一面」外顯,沒人喜歡暴露自己的缺點,於是整個網路充滿大家「好的一面」,久了產生的文化就是:「這些才是正常的生活。」


當整個全球文化風潮在說「有錢最棒」的時候,如果有自己的次文化,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就會知道錢再怎麼重要,有些事情依然是無法妥協的,像是跟自己相處的時間、陪伴小孩的時光、傷天害理不擇手段的錢不賺、不欺騙他人等等。


當傳統文化相對限制性、壓抑性的部分因為不合時宜式微了,網路上的文化漸漸就成為全球的共同文化大宗。


這種時候人會非常容易受影響,只有建立自己的次文化,才更能得到安定,否則只是無止盡的比較,因為看到別人的好,只會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但事實上,你其實已經夠好了。


有了自己的次文化內心就會更加堅毅,別人買樓什麼東西、做了什麼事情、又去了那個國家,完全不重要。因為當你知道自己什麼事情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時候,就會發現,那有什麼好羨慕的?對不對。


結語


我想沒有比一個知道自己死期的人來談論死亡、談論人生更值得深思,因為他就是那個深陷其中的人。


這本書是一種智慧的傳遞,不是技術、不是知識,而是一本人生經過歷練後的總結。讀完,不敢說完全明白,因為有些我仍未經歷,未來幾年重新再讀一定有其他收穫。而我能做的,就是也推薦給你,如果在人生找不到原則或方向、沒有人可以訴說的時候,或許能從中找到一點方向。


這裡是紅說,下次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紅說RedmanTal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