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雜談] 到底要怎麼交朋友?|202407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我從小到大最大的煩惱之一,盡管這件事在過去的朋友耳裡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我真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與第一次見面的人展開交談,甚至會產生排斥感,但我的內心卻又吶喊著「這是不行的!」,無比矛盾的心情,總讓我對於拓展社交圈這件事躊躇不前。


因此我的煩惱更準確的說,應是我到底該如何做好交新朋友的心理準備。


我必須先說明,為何我這樣的煩惱對於過去的朋友而言不可思議?


在過去的求學生涯,國小、國中、高中,乃至大學,班級上我都沒有任何一位過去的同學,也就是沒有任何的熟人,但我總能迅速地融入團體,雖不能稱為領導人物,但至少有所話語權,而這份話語權,在我如今看來,不過是因為我的意見、看法真的比較多,大家沒啥意見,因此就比較習慣採納我的想法罷了,畢竟台灣的教育,讓學生們很難有自己的主見,只要有人強勢發聲,大多數的人都會避免衝突,進而妥協,也因此我也不清楚,這樣的我在他們眼裡又是怎麼樣的人?或許就是個難搞的傢伙吧?


過去的我能夠迅速地融入團體,成為中堅份子,並不是因為過去的我比較沒有上述的矛盾心理,更不是因為閱歷的不足,而產生面對陌生的勇氣,而是我認命了,就如現今,我依然是如此的認命。


這的認命指的是,一件事情已成為事實,不可逆轉,沒有挽回的餘地時,接受是我唯一的選擇。


也就是說,當我來到一個新環境,無論是校園、職場,我就必須與同儕、同事打好關係,若實在是不合適,至少也保持萍水相逢,互不干擾。


我之所以必須這麼幹的原因也很單純,一來是找人協助幫忙會方便許多,二來就是更好的打發這苦悶的時光,源於這種想法,我便很難升起與人深交的想法。


看到這,大家應該就能理解為何我的煩惱是如何做好交友的心理準備,因為在過去,我的社交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在學校、公司裡能夠過得更輕鬆些,而非與對方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理論上,有著這樣煩惱的我,應該是要積極地展現出想要交新朋友的行為或想法,但實際上卻正好相反,我卻越來越排斥,甚至從心底的感到害怕,這種奇妙的心理活動,真的令人感到煩躁與折磨。


我想這與上一篇的工作的倦怠感有類似的關係,我的排斥與害怕,都是源自於日復一日的效果不彰,所導致的陰影,每一次無法取得進一步關係的社交,就像暗示一般不停地強化我無法交到新朋友的想法。


如今的我,已然是一位不敢自發性參加陌生社交場合的人,我絕不是不願意,而是真真切切的不敢,除非迫不得已,那麼我是很難認命的。


或許有些人會很疑惑?上學、上班,這檔事又不是去交朋友的,因此交不到朋友又如何呢?


對於這個問題,剛出社會時的我很認同,但隨著年紀增長,我也逐漸意識到,社交活動的貧乏,我並不是認為與少數幾位朋友的出遊很無聊,而是次數很稀少,若大家不忙,兩、三個月約一次,若大家很忙,半年,甚至一年約一次都有可能,其餘的時光都是陪伴家人、女友,雖然也很充實,但我深深的明白與他們的相處,並無法獲得來自與朋友相處時的那種快樂。


我也看過一些文章表示,可以透過玩遊戲,結交網友,進而成為朋友,但我也很清楚,真的要交好朋友,就必須要長時間的相處,才能真正地與對方結交,成為真正的朋友,過去我也曾交我幾位網友,但只要一段時間不聯繫,那就很難再搭上線,就我經驗而言,我仍認為面對面且長時間的相處,才能構築堅固的友誼。


當然,之所以需要長時間的關係經營,應該是我自己的問題,因為我本來就是個怕生、害羞,又很難信任他人的人,因此要取得我的認可,讓我願意與之深交真的不簡單,也許也是源於我這樣的性格,才導致這個煩惱陷入這樣的泥沼之中。


如今,我仍舊無法為結交新朋友這件事做好心理準備,未來若有進一步的想法,我會再分享給大家的。





封面是名為三毛的可愛貓貓唷!!


若是喜歡我的作品還請追蹤我的粉絲團唷!

avatar-img
21會員
133內容數
透過「流浪者之歌」的故事,我充分的體認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面對自我」、「認知自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活著,而非隨波逐流。或許,我的感悟,在你的眼裡很是膚淺,我的想法,在你看來太過單純,但這卻是我透過「自問」得到的答案。比起向人尋求人生解答,我更願意多點失敗,多繞點路,只為了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銘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在關注我粉專的朋友或許都知道,上個周末我去台南看了奇美博物館的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特展。 這本應該是一趟令人興奮、期待的旅程,但奇異的是,直到出發前一天,我的心情仍舊好不起來,繁忙的工作搶走我所有的思緒,甚至在出發的前一晚以及參觀完特展的當晚,我還必須遠端工作,與其他仍
這是一篇關於義大利領主的故事,描述他從小接受母親的教育,承擔起對地人民的義務和責任。即使在父親戰死的消息傳來後,他仍堅守信仰徵召,並最終站在風暴中,克服壓抑與委屈,成為人們心中智慧高雅的存在。
焦黑的土壤,昏紅的餘暉灑落其上,渺渺霧靄逐漸籠罩,彷彿欲將曾經的美好深藏其中,不將真實展露於任何人面前。這是一個王國興衰的故事,充滿著誤會、衝突和最終的結局。文章描述了主人公愛德華國王以及他與士兵之間的糾葛,是一個充滿戲劇性和宿命感的故事。
身處內陸深山中的探尋者一直追求海洋的美好,他的執著讓他被人所遺棄,最終他站在山巔,尋找自己的幻境。
在熱浪無情肆虐的炎炎夏日,我總會帶著書來這間咖啡廳,悠閒的看書,享受著冷氣所帶來的絲絲涼意,配上冰涼的美式咖啡,簡直是人間享受,雖然我也不清楚是這樣的悠閒感,令我感到滿足,抑或是冷氣與飲品帶給我的舒適,令心情無比愉悅,也或許兩者都有吧。 自從端午過後,氣溫日益攀升,我便養成了沒事就來咖啡廳納涼
台北,在許多外國人的想像中應是先進、發達,充滿未來感的景象,但對於我們這些在地人而言,老房、危樓遍地,大多數都是沒有電梯的公寓,爺爺最自豪的就是自己住的社區裡有電梯,要知道當時電梯這種稀罕物只有高級飯店才擁有的!當然,以管理費而言,在當時也是相當貴的程度,至少比起一般社區的管理費多了六成有餘。 ​
有在關注我粉專的朋友或許都知道,上個周末我去台南看了奇美博物館的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特展。 這本應該是一趟令人興奮、期待的旅程,但奇異的是,直到出發前一天,我的心情仍舊好不起來,繁忙的工作搶走我所有的思緒,甚至在出發的前一晚以及參觀完特展的當晚,我還必須遠端工作,與其他仍
這是一篇關於義大利領主的故事,描述他從小接受母親的教育,承擔起對地人民的義務和責任。即使在父親戰死的消息傳來後,他仍堅守信仰徵召,並最終站在風暴中,克服壓抑與委屈,成為人們心中智慧高雅的存在。
焦黑的土壤,昏紅的餘暉灑落其上,渺渺霧靄逐漸籠罩,彷彿欲將曾經的美好深藏其中,不將真實展露於任何人面前。這是一個王國興衰的故事,充滿著誤會、衝突和最終的結局。文章描述了主人公愛德華國王以及他與士兵之間的糾葛,是一個充滿戲劇性和宿命感的故事。
身處內陸深山中的探尋者一直追求海洋的美好,他的執著讓他被人所遺棄,最終他站在山巔,尋找自己的幻境。
在熱浪無情肆虐的炎炎夏日,我總會帶著書來這間咖啡廳,悠閒的看書,享受著冷氣所帶來的絲絲涼意,配上冰涼的美式咖啡,簡直是人間享受,雖然我也不清楚是這樣的悠閒感,令我感到滿足,抑或是冷氣與飲品帶給我的舒適,令心情無比愉悅,也或許兩者都有吧。 自從端午過後,氣溫日益攀升,我便養成了沒事就來咖啡廳納涼
台北,在許多外國人的想像中應是先進、發達,充滿未來感的景象,但對於我們這些在地人而言,老房、危樓遍地,大多數都是沒有電梯的公寓,爺爺最自豪的就是自己住的社區裡有電梯,要知道當時電梯這種稀罕物只有高級飯店才擁有的!當然,以管理費而言,在當時也是相當貴的程度,至少比起一般社區的管理費多了六成有餘。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大家平常會使用交友軟體嗎?是否跟我一樣,曾經面臨過「要不要跟網友約見面」這個難題呢?擔心自己的長相會讓對方失望、擔心對方有企圖,會對自己亂來、擔心實際見面後會跟網路上的有落差......擔心東擔心西的,我想跟大家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得,如何將「見網友」這件事,從「徬徨害怕」變成現在能夠「以平常心面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克服害羞和緊張,找到自信的方法,包括心態調整和自我成長。作者分享了對話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建議專注在可控部分來提升自信。文章指出,不用花費時間和金錢學習聊天技巧,而是要尋找共鳴並放棄無法聊得來的目標。藉由累積經驗,人們可以變得更自信和堅強。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前幾日與朋友聊天時,我與朋友訴說最近的煩惱... 我說 覺得和一位比我年長的友人有溝通上的問題, 我認為他總是期待他什麼都不說,別人就可以讀懂他的心思,因此覺得困擾,心想也許是年齡差異,有代溝吧... 幾天後,我正想著,為什麼我每次做什麼, 我的家人好像都不能支持我,了解我, 我明明做
對於內向者而言,每個社交場合都會引申出一連串艱難抉擇的試煉。 想說出口,怕說錯話;沒有說出口,卻又會後悔。 而更多時候的窘態是:掙扎多番後終於說了,但又因過份緊張而說得不夠準確,或有所遺漏,終究還是不能把心底所想如願傳達。 於是你會想:很簡單呀,不社交那就行了! 然後你又妒忌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大家平常會使用交友軟體嗎?是否跟我一樣,曾經面臨過「要不要跟網友約見面」這個難題呢?擔心自己的長相會讓對方失望、擔心對方有企圖,會對自己亂來、擔心實際見面後會跟網路上的有落差......擔心東擔心西的,我想跟大家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得,如何將「見網友」這件事,從「徬徨害怕」變成現在能夠「以平常心面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克服害羞和緊張,找到自信的方法,包括心態調整和自我成長。作者分享了對話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建議專注在可控部分來提升自信。文章指出,不用花費時間和金錢學習聊天技巧,而是要尋找共鳴並放棄無法聊得來的目標。藉由累積經驗,人們可以變得更自信和堅強。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前幾日與朋友聊天時,我與朋友訴說最近的煩惱... 我說 覺得和一位比我年長的友人有溝通上的問題, 我認為他總是期待他什麼都不說,別人就可以讀懂他的心思,因此覺得困擾,心想也許是年齡差異,有代溝吧... 幾天後,我正想著,為什麼我每次做什麼, 我的家人好像都不能支持我,了解我, 我明明做
對於內向者而言,每個社交場合都會引申出一連串艱難抉擇的試煉。 想說出口,怕說錯話;沒有說出口,卻又會後悔。 而更多時候的窘態是:掙扎多番後終於說了,但又因過份緊張而說得不夠準確,或有所遺漏,終究還是不能把心底所想如願傳達。 於是你會想:很簡單呀,不社交那就行了! 然後你又妒忌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