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4|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幼兒英語學習:尊重天性,潛移默化更有效

幾年後回頭看這篇文章,覺得有必要表達得更清楚:

  • 這裡的結論是 “小孩越早學英文越好”,但不代表 “小孩必須早早學英文”。
  •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
  • 若沒有以上條件,等到上小學之後再開始系統學習即可。第二語言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 


原發表於 2019年6月23日


小孩越早學英文越好嗎?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考慮過吧?

雖然我很早就和林寶共讀英文繪本,但一開始是當作親子互動的其中一種方式,學英文只是副產品。

真正認真考慮讓林寶「學英文」,是他兩歲左右的事。從幼兒園選擇一路考慮到高中、大學,如果目標是上了高中不要放棄英文、上大學乃至出社會能自如應用英文,結論是:英文學習只靠體制內學校是絕對不夠的,而且要在進入體制之前,先建立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自發的學習動機不會太早被體制消磨殆盡。

決定要靠自己之後,開始做功課,研究怎麼讓孩子學,才是有益的、持久的。找到了英國文化協會 British Council 的一門網上免費公開課:English in Early Childhood,獲益良多,現在又再重新複習一輪,一面整理筆記。

這門課共分六大主題,第一週的 How Children Learn 上完,就讓我確信早點讓孩子開始學英文是對的。

參考資料裡的這篇文章 How can young children best learn languages? 寫到許多重點,再綜合課程裡的內容,整理在底下,箭頭後方粗體字是我總結的心得:


  • 嬰幼兒「聽懂」一個語言的速度比「會說」快一倍。幼兒的語言發展和詞彙量,與他們一年前接收到語言的質和量呈正相關 

        ➜ 給孩子多聽英語的機會,出現一段不短的「沉默期」是完全正常的。


  • 三歲幼兒的大腦,活躍程度是成人的兩倍。


  • 嬰兒能自然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音素,這個能力長大之後就會消失,只能分辨最常接觸的語言。(關鍵時期是 6 ~ 12 個月,日本嬰兒如果沒有接觸英語,一歲後就不能自然分辨 la 和 ra) 

        ➜ 越早接觸英語,辨音能力越敏銳。


  • 幼兒以全感官接收訊息,理解環境,溝通對他們是有實用意義的,他們不需要刻意「學習語言」,自然就能漸漸學會有效溝通。 

        ➜ 小小孩不適合分科、填鴨的學習方式。


  • 幼兒的學習是整體性的,例如:玩玩具車的時候,孩子能認識顏色、大小、方向、相對位置,能學會分類,學習輪流玩、分享等社交能力,過程中能聽到詞彙、表述方式,學著表達自己的要求(來拿到想要的車子) 

        ➜ 大人只要提供適當的環境,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在遊玩中學習。


  • 幼兒必須感覺自己受重視、有安全感、開心、有人願意傾聽,才有可能進行學習,英語學習也是一樣。 

        ➜ 親子關係和連結永遠是最重要的,任何學習都是其次。


  • 成人需要提供關愛、豐富、有啟發性的環境,除了成人引導的活動(說故事、唱歌、遊戲、手作等),孩子自發的遊玩才最有助於拓展語言,進行有意義的溝通。 

        ➜ 給孩子自由遊玩的時間和空間。


  • 幼兒喜歡玩聲音,對節奏、押韻感興趣,會重複念誦、試驗,甚至自己創作。在過程中,他們仔細聆聽語音,分辨發音、重音、語調。大一點的孩子會漸漸失去這樣的興致,或是覺得自己聽起來很傻,不會再這樣發掘語音的可能性。 

        ➜ 在林寶身上真的看得到這樣即興玩字詞的能力和樂趣!


  • 嬰幼兒發展,一直是以試誤的方式進行,出錯也是學習的寶貴歷程。語言發展也是這樣,一邊嘗試,在錯誤中學習。如果能在幼兒時期讓孩子接觸英語,孩子自然能採用同樣的策略學習。大一點的孩子或成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往往恐懼犯錯而不敢嘗試,但對幼兒來說,錯誤只是學習的一個過程,並不可怕。 

        ➜ 這是我決定要讓林寶早點開始學英語的一大關鍵,與其等他長大再來解決「不敢開口」的問題,不如在他還不知道要怕的時候就讓他習慣開口。


  • 額外的好處:研究顯示,能使用多個語言的人,大腦也會改變。使用外語調動的能力,如觀察、聆聽、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也能運用在其他方面,學業成績也較高。


這裡提到的,和你原本想的一樣嗎?哪些特別觸動你呢?留言告訴我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