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學英語:怎樣激發「開口說第二語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你有小孩,你會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口。

開口並不是說話,開口是發出一個聲音。

如果是ma,你以為小孩會喊媽媽,你開心得不得了,跟老公炫耀孩子會說的第一個字是「媽」。

孩子或許聽不懂你和老公講話的內容,但開心的氛圍傳到孩子身上,他知道只要發出ma的聲音,你們就會開心,他就會一直發出那個聲音。

接著,小孩開始學說話時,大人開始大量地用疊字,包括「媽媽」、「爸爸」、「車車」或「ㄋㄟ ㄋㄟ」跟孩子互動。試圖從單一音節,讓孩子延伸認識更多的人或物品。

一直以來,科學家不斷地研究小孩是怎麼學說話、何時學說話,是以母語(第一語言)的角度來作研究。但是,第二語言呢?很難作有科學及說服力的研究,原因是什麼?

凡是碰觸到人的大腦,很難有一定的答案。因此,任何社會學的研究,也只是研究者在某一段時間,針對某一個場域的某些人,進行某一個特定的方式研究特定的領域。 

如果你有在注意英文讀本,臺灣出版社進口一系列的書叫做《I can read》,是HarperCollins出版的一系列入門讀物,讀本文章按級別分級,用於教孩子們閱讀英文。但我覺得這種偏向是教材式的讀本,有好有壞,看孩子的接受度而定。

想像一下你會要求一歲的孩子就講出「我要喝水」完整一句有主詞、動詞和受詞的一句話嗎?

孩子真的要能Read的關鍵,在於單字量要足夠,聽到的英語量要夠,吸收夠了,再來開口講。所以不要以為你花錢買了《I can read》系列的書,孩子就真的能read,那就是重了商業行銷的毒。

我大概是等到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天聽15分鐘到20分鐘的英語發音影片(沒有字幕),聽了整整六年,想辦法練習增加文字量,之後才會進入reading和Speaking的階段。

開口說英語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訓練,久沒有說英語,就像機器設備放在倉庫裡沒拿出來用,運轉起來卡卡的,也是正常的。

我是在二十幾歲去澳洲交換學生時,在路上跟陌生人聊天、在Home家跟不同的朋友聊天時,他們會跟我說:"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之後的二十年,直到現在50歲,還是會從外國人聽到這樣的讚美。

我想了想,我每講一句話的句子和文法結構其實沒有那麼正確,但為什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還是會認為我的英語很好呢?

大概可能的原因有三。

其一,外國人的期望不高。

台灣人除了在台北市之外,其他地區的居民,英語的表達能力普遍沒有那麼好,所以遇到一個還能講一、二句完整句子,對話問答還能維持10分鐘以上的人,肯定會覺得此人口說英語超流利。

其二,我很會模仿和演戲。

口語練習是要經年累月地練習。我和二個小孩都是從國中就持續不斷地大量看英美劇或實況主。邊看還會暫停,確定某些句子在這段情節中的意思,並且開口練習說一、二次,模仿劇中人的口氣和語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敢開口。

最近很多人會問我怎麼讓孩子開口說英語。套一句我的寫作啟蒙導師Stephen King的寫作技巧書上寫的概念:要大量的閱讀,才能累積寫作能量。也就是,吸收夠多,才能學會怎麼表達。

最近爆紅的「最強高中生」Ray,就是充份應用這個關鍵,在日本街頭遇到實況主Kai Cenat,敢開口跟他說話,用美式的打招呼方式進行肢體溝通,二人展開一段有趣的互動。

依照這三個方式,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十幾年下來,普通的對話,甚至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肯定是沒問題的。

avatar-img
18會員
111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頻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背單字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這篇文章描述了記憶形成的科學原理和背單字的技巧。從來源和時間的選擇,到單字的記錄和回想,都是背單字過程的重要步驟。
孩子學習另一國語言最好的時機是帶他們出國時。透過實際的語言環境和互動,孩子能更有效地學習不同的語言。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在臺灣,雖然學習英語的熱潮逐漸加溫,但許多人的口語能力還是相對較弱。本文分析了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從生活文化出發,以有興趣的事物為基礎來學習語言的觀點。
本文探討了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透過應用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方式,解決「惰性」對於學習英語的障礙。以示例證明透過追蹤喜愛的YouTube影片,搭配英語發音的聽力訓練,能夠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效果。透過引起興趣,讓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愉悅體驗。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背單字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這篇文章描述了記憶形成的科學原理和背單字的技巧。從來源和時間的選擇,到單字的記錄和回想,都是背單字過程的重要步驟。
孩子學習另一國語言最好的時機是帶他們出國時。透過實際的語言環境和互動,孩子能更有效地學習不同的語言。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在臺灣,雖然學習英語的熱潮逐漸加溫,但許多人的口語能力還是相對較弱。本文分析了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從生活文化出發,以有興趣的事物為基礎來學習語言的觀點。
本文探討了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透過應用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方式,解決「惰性」對於學習英語的障礙。以示例證明透過追蹤喜愛的YouTube影片,搭配英語發音的聽力訓練,能夠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效果。透過引起興趣,讓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愉悅體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多久開始自言自語呢? 從幼兒時期,孩子在發展過程就會有一個階段是自我對話,外人看來孩子好像有問題,但孩子來說卻是必經之路。 有些孩子很害羞更是需要如此過程,孩子與自己對話中可以,促進孩子的 1.語文發展,建立未來與人的溝通橋樑。 2.理解自己,從語言中整理自己情緒情緒管理,通常是獨處了時候,
Thumbnail
雖然早期教育對於英語學習有利,但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學習仍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和持續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幼兒時期,家長建議先確認母語是哪個語言,母語認同不僅是關係到語言,也牽涉到文化價值。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多久開始自言自語呢? 從幼兒時期,孩子在發展過程就會有一個階段是自我對話,外人看來孩子好像有問題,但孩子來說卻是必經之路。 有些孩子很害羞更是需要如此過程,孩子與自己對話中可以,促進孩子的 1.語文發展,建立未來與人的溝通橋樑。 2.理解自己,從語言中整理自己情緒情緒管理,通常是獨處了時候,
Thumbnail
雖然早期教育對於英語學習有利,但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學習仍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和持續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幼兒時期,家長建議先確認母語是哪個語言,母語認同不僅是關係到語言,也牽涉到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