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學英語:怎樣激發「開口說第二語言」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如果你有小孩,你會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口。

開口並不是說話,開口是發出一個聲音。

如果是ma,你以為小孩會喊媽媽,你開心得不得了,跟老公炫耀孩子會說的第一個字是「媽」。

孩子或許聽不懂你和老公講話的內容,但開心的氛圍傳到孩子身上,他知道只要發出ma的聲音,你們就會開心,他就會一直發出那個聲音。

接著,小孩開始學說話時,大人開始大量地用疊字,包括「媽媽」、「爸爸」、「車車」或「ㄋㄟ ㄋㄟ」跟孩子互動。試圖從單一音節,讓孩子延伸認識更多的人或物品。

一直以來,科學家不斷地研究小孩是怎麼學說話、何時學說話,是以母語(第一語言)的角度來作研究。但是,第二語言呢?很難作有科學及說服力的研究,原因是什麼?

凡是碰觸到人的大腦,很難有一定的答案。因此,任何社會學的研究,也只是研究者在某一段時間,針對某一個場域的某些人,進行某一個特定的方式研究特定的領域。 

如果你有在注意英文讀本,臺灣出版社進口一系列的書叫做《I can read》,是HarperCollins出版的一系列入門讀物,讀本文章按級別分級,用於教孩子們閱讀英文。但我覺得這種偏向是教材式的讀本,有好有壞,看孩子的接受度而定。

想像一下你會要求一歲的孩子就講出「我要喝水」完整一句有主詞、動詞和受詞的一句話嗎?

孩子真的要能Read的關鍵,在於單字量要足夠,聽到的英語量要夠,吸收夠了,再來開口講。所以不要以為你花錢買了《I can read》系列的書,孩子就真的能read,那就是重了商業行銷的毒。

我大概是等到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天聽15分鐘到20分鐘的英語發音影片(沒有字幕),聽了整整六年,想辦法練習增加文字量,之後才會進入reading和Speaking的階段。

開口說英語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訓練,久沒有說英語,就像機器設備放在倉庫裡沒拿出來用,運轉起來卡卡的,也是正常的。

我是在二十幾歲去澳洲交換學生時,在路上跟陌生人聊天、在Home家跟不同的朋友聊天時,他們會跟我說:"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之後的二十年,直到現在50歲,還是會從外國人聽到這樣的讚美。

我想了想,我每講一句話的句子和文法結構其實沒有那麼正確,但為什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還是會認為我的英語很好呢?

大概可能的原因有三。

其一,外國人的期望不高。

台灣人除了在台北市之外,其他地區的居民,英語的表達能力普遍沒有那麼好,所以遇到一個還能講一、二句完整句子,對話問答還能維持10分鐘以上的人,肯定會覺得此人口說英語超流利。

其二,我很會模仿和演戲。

口語練習是要經年累月地練習。我和二個小孩都是從國中就持續不斷地大量看英美劇或實況主。邊看還會暫停,確定某些句子在這段情節中的意思,並且開口練習說一、二次,模仿劇中人的口氣和語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敢開口。

最近很多人會問我怎麼讓孩子開口說英語。套一句我的寫作啟蒙導師Stephen King的寫作技巧書上寫的概念:要大量的閱讀,才能累積寫作能量。也就是,吸收夠多,才能學會怎麼表達。

最近爆紅的「最強高中生」Ray,就是充份應用這個關鍵,在日本街頭遇到實況主Kai Cenat,敢開口跟他說話,用美式的打招呼方式進行肢體溝通,二人展開一段有趣的互動。

依照這三個方式,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十幾年下來,普通的對話,甚至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肯定是沒問題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頻曲的沙龍
23會員
139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吳頻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2/23
這篇文章探討邪教的議題,以紀錄片《The Vow》為例,並將其概念延伸至家庭、學校及國家等組織。作者認為,許多組織的運作方式類似邪教,呼籲讀者提升自我覺察,辨識潛在的操控與控制。
2025/02/23
這篇文章探討邪教的議題,以紀錄片《The Vow》為例,並將其概念延伸至家庭、學校及國家等組織。作者認為,許多組織的運作方式類似邪教,呼籲讀者提升自我覺察,辨識潛在的操控與控制。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孩子學習另一國語言最好的時機是帶他們出國時。透過實際的語言環境和互動,孩子能更有效地學習不同的語言。
Thumbnail
孩子學習另一國語言最好的時機是帶他們出國時。透過實際的語言環境和互動,孩子能更有效地學習不同的語言。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Thumbnail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