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泯滅天使》 196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泯滅天使》這部電影中,布紐爾刻畫出一個微型緊縮的「環形監獄」。在這間充當豪宅的監獄裡,參與宴會的賓客們每個臉上都掛著笑,嘴上都吊著熱情問候,可是心思都不在話題上。當他們真正開始對話時,已是在危難時刻,謀畫、剝削彼此。

The Exterminating Angel,1962

The Exterminating Angel,1962

簡介導演:布紐爾

在所有導演裡,他是最個人主義精神的。可說是融入法國超現實主義圈子的西班牙人,同時是佛朗哥西班牙政府的大敵,布紐爾是個堅定反法西斯主義、反教權,甚至反資產階級的戀腳癖。

讓我們回到《泯滅天使》,總之晚宴當時很成功。客人們在竊竊私語中相互誹謗,他們用充滿貪婪、慾望和嫉妒的眼神打量著其他客人的臉龐。彼此端起酒杯到彼此面前,隨意朝彼此落下一些不著調的對白。這樣的對白封鎖在這樣一個緊繃敘事裡,是國家控制?生活模式還是一系列傳統窠臼?


《泯滅天使》是部所有人都想不在,但無法不在的電影,電影基於這樣一個念頭:讓我們把一群富有的宴客關在一起,足夠長的時間後他們就會互相攻擊。如同史金納實驗裡的老鼠。與這殘酷概念對反的是《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1972)布紐爾在這部電影裡的主題則呈現——沒有人想離開這裡。乍看之下很像,卻是不同的思想實驗。


人人都想說,卻只能演。客人都到了,而且只能到,他們可能到達的太徹底了,以致於沒有人能離開。沒有任何東西擋道,但他們就是無法離開。


這部電影讓我最震驚的地方是——這些人都知道出不去的異常狀況,導演並沒有給觀看電影的我們「不公平的外在優勢」,透過內稟性的疑惑,這種憂慮透到螢幕外。而外面的人怎樣都進不去,那時連自來水充當的內外媒介都如同甘露。


「出於禮節,我保持沉默。」

短短這具台詞,鎖進多少委曲?參加宴會要有宴會的禮儀,即便是場「無謂的盛宴」。


(→)(⟷)(▲)(※)(Z)

以 Phisomer 分析《泯滅天使》,我想這是一部動態辯證(⟷)的電影。它有明確的形式二分——牆的內外,總體的主幹是庇護與壓迫,意識形態是自由主義與左派政治,「牆」的解除那麼的偶然,人不經意的離開了,如同一切都沒發生。

  • 二元變動(交換律)(符號:⟷):對立論、邏輯對反、對稱、二元論、動態、偶然、差異、排中率



avatar-img
30會員
77內容數
紀錄我認為值得一說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 的其他內容
(→)(⟷)(▲)(※)(Z) Phisomer 哲學語境分析工具:女性
(→)(⟷)(▲)(※)(Z) Phisomer 語境分析工具:聊科幻作品。
這本書是作者送給自己的五十歲生日禮物。如此等等。
Phisomer語用勢能表(2024版) 侘寂. (O4) (V4) S4 模式 物哀. (Os) (Vs) S 模式 幽玄. (Ov5) (Vs5) S5 模式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故事發生在老傑諾悉思與永遠的斯諾塔爾兩位大師在「你是錯的我是對的」期間造出的一個小地方裡。但該世界的細節,老傑諾悉斯與永遠的斯諾塔爾兩位大師都表明不清楚。這次爭論的主要原因是老傑諾悉思寫了一本名為《憂傷的藝術》的書,他拿給永遠的夥伴斯諾塔爾,卻換來一陣冷嘲熱諷。
(→)(⟷)(▲)(※)(Z) Phisomer 哲學語境分析工具:女性
(→)(⟷)(▲)(※)(Z) Phisomer 語境分析工具:聊科幻作品。
這本書是作者送給自己的五十歲生日禮物。如此等等。
Phisomer語用勢能表(2024版) 侘寂. (O4) (V4) S4 模式 物哀. (Os) (Vs) S 模式 幽玄. (Ov5) (Vs5) S5 模式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故事發生在老傑諾悉思與永遠的斯諾塔爾兩位大師在「你是錯的我是對的」期間造出的一個小地方裡。但該世界的細節,老傑諾悉斯與永遠的斯諾塔爾兩位大師都表明不清楚。這次爭論的主要原因是老傑諾悉思寫了一本名為《憂傷的藝術》的書,他拿給永遠的夥伴斯諾塔爾,卻換來一陣冷嘲熱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導演原想拍一部𝐁級鬼片,在好友相繼離世後,他把試鏡帶拼成了這部追悼友人與哥倫比亞年輕酷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他來不及說出口的情話告白;有逝去友人們的遺聲迴響,更有他們這群不見容於世的社會邊緣人的反叛精神。 ⁡ ⁡
Thumbnail
好像什麼都說了,卻好像什麼也沒說。《夢想集中營》透過這座以「夢想」為名建造的納粹樂園,揭露人性對邪惡與良知的抉擇。斑斕的花園彩繪殘酷的種族屠戮;舒適的居所埋藏焦黑的生命;愜意的嬉戲聲掩蓋鮮紅的哀嚎——恐懼在日常帷幕後蠢蠢欲動。
Thumbnail
  看到《鄰危不亂》(Nebenan)的最後一幕,突然有種希區考克《後窗》(Rear Window)的既視感,只是本片幾無「窺視」的畫面,而是窺視後向鄰居的坦白與對白。   本片由因《再見列寧》而獲得歐洲電影獎的影帝丹尼爾・布魯爾(Daniel Brühl)自導自演,片中的主角也叫丹尼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要談的,就是這種平凡而正常到近乎完美的弔詭狀態。除了默默發出「別再做那種事了」的警語,和在熱成像下散發溫暖光影的孩童們之外,連同霍斯在內的所有納粹黨人,基本上都處在一種絕對服從的集體氛圍之中;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罪,因為他們是公務員,只是執行的工作內容是屠殺而已。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Thumbnail
原文片名<The Zone of Interest>圈出的人心壁壘,既得利益者高舉的話語權一呼百應「讓oo再次偉大」,集體不過是在等待足夠甜美的口號勾勒出無可詆毀的夢想,那將成為你我心靈的「集中營」,甘願成為所謂幸福的囚徒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可說是我今年目前看到最恐怖的作品。郊區的獨棟樓房與夢幻的後花園,這無疑是人類最嚮往的夢想家園,《夢想集中營》的霍斯一家人,他們在郊區野餐嬉戲、在河上滑行獨木舟,在庭院裡的泳池辦派對,邀請其他孩子一同慶生。這群孩子受到父母栽培,猶如院子種的天藍繡球,初生的嬰孩聞著玫瑰花香,看著大理花
Thumbnail
電影很巧妙的用了不同時間點慢慢的帶出事件的整體原貌,也用了不同的人物視角與心聲去詮釋整件事情。 而整體又帶點懸疑以及部分推理的想像空間,沒有太多令人感到無聊的部分,也隱藏了一些笑點在裡面,是一部看完不會感覺浪費時間的電影。 裡面也隱含了對於犯罪的不同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刑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導演原想拍一部𝐁級鬼片,在好友相繼離世後,他把試鏡帶拼成了這部追悼友人與哥倫比亞年輕酷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有他來不及說出口的情話告白;有逝去友人們的遺聲迴響,更有他們這群不見容於世的社會邊緣人的反叛精神。 ⁡ ⁡
Thumbnail
好像什麼都說了,卻好像什麼也沒說。《夢想集中營》透過這座以「夢想」為名建造的納粹樂園,揭露人性對邪惡與良知的抉擇。斑斕的花園彩繪殘酷的種族屠戮;舒適的居所埋藏焦黑的生命;愜意的嬉戲聲掩蓋鮮紅的哀嚎——恐懼在日常帷幕後蠢蠢欲動。
Thumbnail
  看到《鄰危不亂》(Nebenan)的最後一幕,突然有種希區考克《後窗》(Rear Window)的既視感,只是本片幾無「窺視」的畫面,而是窺視後向鄰居的坦白與對白。   本片由因《再見列寧》而獲得歐洲電影獎的影帝丹尼爾・布魯爾(Daniel Brühl)自導自演,片中的主角也叫丹尼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要談的,就是這種平凡而正常到近乎完美的弔詭狀態。除了默默發出「別再做那種事了」的警語,和在熱成像下散發溫暖光影的孩童們之外,連同霍斯在內的所有納粹黨人,基本上都處在一種絕對服從的集體氛圍之中;他們不認為自己有罪,因為他們是公務員,只是執行的工作內容是屠殺而已。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Thumbnail
原文片名<The Zone of Interest>圈出的人心壁壘,既得利益者高舉的話語權一呼百應「讓oo再次偉大」,集體不過是在等待足夠甜美的口號勾勒出無可詆毀的夢想,那將成為你我心靈的「集中營」,甘願成為所謂幸福的囚徒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可說是我今年目前看到最恐怖的作品。郊區的獨棟樓房與夢幻的後花園,這無疑是人類最嚮往的夢想家園,《夢想集中營》的霍斯一家人,他們在郊區野餐嬉戲、在河上滑行獨木舟,在庭院裡的泳池辦派對,邀請其他孩子一同慶生。這群孩子受到父母栽培,猶如院子種的天藍繡球,初生的嬰孩聞著玫瑰花香,看著大理花
Thumbnail
電影很巧妙的用了不同時間點慢慢的帶出事件的整體原貌,也用了不同的人物視角與心聲去詮釋整件事情。 而整體又帶點懸疑以及部分推理的想像空間,沒有太多令人感到無聊的部分,也隱藏了一些笑點在裡面,是一部看完不會感覺浪費時間的電影。 裡面也隱含了對於犯罪的不同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刑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