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鄰危不亂》談人與人的關係先於社會角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看到《鄰危不亂》(Nebenan)的最後一幕,突然有種希區考克《後窗》(Rear Window)的既視感,只是本片幾無「窺視」的畫面,而是窺視後向鄰居的坦白與對白。


  本片由因《再見列寧》而獲得歐洲電影獎的影帝丹尼爾・布魯爾(Daniel Brühl)自導自演,片中的主角也叫丹尼爾,也是位家喻戶曉的演員。某天在去倫敦試鏡搭機前的空擋,來到一間住家附近的咖啡廳練台詞,正好與同為客人的布魯諾(Peter Kurth 飾)四目相望。起初布魯諾聊著丹尼爾演過的戲,像影評般評論,並表明是丹尼爾的鄰居,過去曾住在那,後來搬到沒電梯的對面,目前從事信用卡電話客服(半夜提供服務的信用卡外包公司),甚至當丹尼爾家理沒有人時,布魯諾還會幫忙收包裹、信件。


  就在丹尼爾不想聽鄰居發牢騷多次而想離開時,布魯諾突然「爆料」,說丹尼爾的老婆有多筆旅館的消費,而那個時間,她應該去參加另一個活動......。


  最後丹尼爾妻與布魯爾當面對峙


  布魯爾:「我只是個鄰居。」


  丹尼爾妻:「你想要什麼?」


  布魯爾:「沒有。」


  丹尼爾妻:「多少錢?」


  丹尼爾:「你低估他了。」


  布魯爾:「我父親說這就是為什麼,像你這樣的人無法理解像我們這樣的人。」


  布魯爾想要得是什麼?或許就是片尾的持續監看與爆料。就像《後窗》中,主角因腿受傷坐在窗邊,看者窗外,如看圖說故事般,卻意外目睹了一起謀殺案。然而,我們真的理解我們的鄰居嗎?聖經說「愛鄰如己」,此「鄰」為鄰近關係的「鄰」,而非空間上相鄰的「鄰」。若與鄰居僅點頭之交、不發生關係,那麼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鄰」居。


  片中的鄰居之所以宛如不同階層的平行線,彼此難以相互理解的原因在於,彼此關係是建立在功利的「社會角色」之上,而非自然慈善的關係上;即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下,決定我們要做什麼、應做什麼,是職業、職稱等賦予的社會角色、社會權力,如:公務員代表公權力。而非社會角色下更根本於慈善。


  片中的主角是公眾人物的演員,舉手投足都需要「演」一下,鄰居則是看不見「個人」、宛如沒有表情的客服人員。兩者的社會角色有著一外一內、一熱一冷、一開放一隱密、一主動帶給人歡樂一被動接受民眾情緒,看似天差地別、八竿子打不著的兩種角色。社會角色的好處在於,使社會能夠透有系統的、制度性的分工,缺點是無法產生鄰近與關心。如同那些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卻互不關心的社會角色(早餐店店員、理髮店店員、機車維修員、送貨員、公務員等)。而社會角色所產生關係,是一種不穩定的關係,必須有共同的條件(利益、目標)才可能出現,如此非建立在關心的關係,沒有真正的交集、交心的可能。


  安溥(張懸)在本月(10)的《大誌》專訪表示:「我們講的所有以為不再需要經過考驗的話,都有可能在另外一個維度,對別人變成很嚴厲的苛責或莫大的壓力。」


  人與人的關係並非如同萊布尼茲的「單子論」,認為單子無窗戶,透過上帝的「預定和諧」彼此知覺。人與人的關係是一種介於「社會人」與「鄰人」之間的關係;即介於組織內的社會角色與個人的關心之間。耶穌說「愛鄰如己」,然而,真正能夠產生鄰近關係的,卻是如同朋友般,貴不在多,而是貴在知己,如同魯迅所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同懷視之。」對於不同維度的人,處於不同的結構、不同的世界的人,如何適當的關心,而免於過度關心甚至情緒勒索?即避免在莫名之中為他人帶來苛責或壓力,將自己習以為常、自以為是的經驗,輕易地給他人「建議」,卻從未想過可能為他人帶來的不是「建議」,而是考驗或壓力。關鍵在於重拾「鄰人」關係,從適當的關心開始,適時的觀察對方的反應與感受,避免社會角色阻礙了彼此關係更近一步的可能。

2022/10/23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主題曲先下:   一陣子沒看日劇了,才驚覺已到了男女主角都比我小的年代(波瑠(1991-)、間宮祥太朗(1993-)),畢竟大學時期追劇的演員,部分已漸漸走入家庭,如:堀北真希、新垣結衣、宮崎葵;另一方面是近年不再對純愛的題材感興趣。   而之所以追了一下《魔法翻新》,是因為受本月(10
  《永別了,柏林》(Fabian: Going to the Dogs)由導演多明尼克‧葛拉夫(Dominik Graf, 1952-)改編自德國作家艾里希・凱斯特納(Erich Kästner, 1899-1974)於1931年出版的小說《Fabian, The Story of A M
  本片雖然拍得比莒光園地還難看、還難笑,但看到高雄燕巢工兵學校熟悉的場景;「回」字型的營舍、餐廳的洗手台、「打蜜蜂」的尖山訓練場等。讓曾經在工兵學校三個月的我,瞬間回憶湧現,歷歷在目。當初在基地時就耳聞本片要來取景,卻一再延後,讓我喪失了第一次當臨演的機會(?)看著片中置物櫃的月曆寫著20
  兩部電影都是導演濱口龍介於去年(2021)上映的電影,且內容都描寫了人生的荒謬。   生活中,會不會剛好前任是好友的新男友?會不會剛好打錯一個字母寄錯e-mail?會不會剛好在路上巧遇的兩個人,都將對方誤認為是曾經的同學?上述這些是《偶然與想像》中的劇情,由3個短篇故事(〈魔法〉(
  當你今天發現一個只有你知道但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事實,而該事實會決定800人的性命時,是選擇說?還是不說?   本片主角迪馬,是位育有一子,與妻子和父母同住的水管工人,一邊還再念建築系二年級。某天晚上,某處公寓大廈的天然氣管線爆裂,因負責維修的工人已宿醉三天,於是改由迪馬至現場察看,原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主題曲先下:   一陣子沒看日劇了,才驚覺已到了男女主角都比我小的年代(波瑠(1991-)、間宮祥太朗(1993-)),畢竟大學時期追劇的演員,部分已漸漸走入家庭,如:堀北真希、新垣結衣、宮崎葵;另一方面是近年不再對純愛的題材感興趣。   而之所以追了一下《魔法翻新》,是因為受本月(10
  《永別了,柏林》(Fabian: Going to the Dogs)由導演多明尼克‧葛拉夫(Dominik Graf, 1952-)改編自德國作家艾里希・凱斯特納(Erich Kästner, 1899-1974)於1931年出版的小說《Fabian, The Story of A M
  本片雖然拍得比莒光園地還難看、還難笑,但看到高雄燕巢工兵學校熟悉的場景;「回」字型的營舍、餐廳的洗手台、「打蜜蜂」的尖山訓練場等。讓曾經在工兵學校三個月的我,瞬間回憶湧現,歷歷在目。當初在基地時就耳聞本片要來取景,卻一再延後,讓我喪失了第一次當臨演的機會(?)看著片中置物櫃的月曆寫著20
  兩部電影都是導演濱口龍介於去年(2021)上映的電影,且內容都描寫了人生的荒謬。   生活中,會不會剛好前任是好友的新男友?會不會剛好打錯一個字母寄錯e-mail?會不會剛好在路上巧遇的兩個人,都將對方誤認為是曾經的同學?上述這些是《偶然與想像》中的劇情,由3個短篇故事(〈魔法〉(
  當你今天發現一個只有你知道但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事實,而該事實會決定800人的性命時,是選擇說?還是不說?   本片主角迪馬,是位育有一子,與妻子和父母同住的水管工人,一邊還再念建築系二年級。某天晚上,某處公寓大廈的天然氣管線爆裂,因負責維修的工人已宿醉三天,於是改由迪馬至現場察看,原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完美的畫面,無論是正著看還是反過來看,皆是。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一部經典的黑幫電影,不對,應該說是警匪電影,我想從視覺感官的面向切入,來介紹這部電影傑出的視覺美學。
Thumbnail
盲點是一部著重社會議題的電影,故事敘述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一系列槍擊事件,以及主角對於種族歧視和社會底層問題的思考。電影通過角色的視角切換,讓觀眾感受到不同的懸疑和恐懼。故事末尾呼籲觀眾以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社會。觀看者的心得和感受也是值得分享和討論的。整部片充滿情感起伏和對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原以為是沒有歧視的戀愛,原以為是伯樂相馬的欣賞,結果卻是利益的交換。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當日常失速之後,只能退避到一處影院,棲身也許五廳J15,捻滅自己的名字,成為別人。
時間點設定在1985年,但是戒嚴感很低。一方面有種淡化感,另一方面覺得,也許是種現實感。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電影很巧妙的用了不同時間點慢慢的帶出事件的整體原貌,也用了不同的人物視角與心聲去詮釋整件事情。 而整體又帶點懸疑以及部分推理的想像空間,沒有太多令人感到無聊的部分,也隱藏了一些笑點在裡面,是一部看完不會感覺浪費時間的電影。 裡面也隱含了對於犯罪的不同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刑責」、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完美的畫面,無論是正著看還是反過來看,皆是。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一部經典的黑幫電影,不對,應該說是警匪電影,我想從視覺感官的面向切入,來介紹這部電影傑出的視覺美學。
Thumbnail
盲點是一部著重社會議題的電影,故事敘述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一系列槍擊事件,以及主角對於種族歧視和社會底層問題的思考。電影通過角色的視角切換,讓觀眾感受到不同的懸疑和恐懼。故事末尾呼籲觀眾以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社會。觀看者的心得和感受也是值得分享和討論的。整部片充滿情感起伏和對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原以為是沒有歧視的戀愛,原以為是伯樂相馬的欣賞,結果卻是利益的交換。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當日常失速之後,只能退避到一處影院,棲身也許五廳J15,捻滅自己的名字,成為別人。
時間點設定在1985年,但是戒嚴感很低。一方面有種淡化感,另一方面覺得,也許是種現實感。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電影很巧妙的用了不同時間點慢慢的帶出事件的整體原貌,也用了不同的人物視角與心聲去詮釋整件事情。 而整體又帶點懸疑以及部分推理的想像空間,沒有太多令人感到無聊的部分,也隱藏了一些笑點在裡面,是一部看完不會感覺浪費時間的電影。 裡面也隱含了對於犯罪的不同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刑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