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展覽 |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中)

[前言]

第一次被塩田千春的作品震撼到,並不是展覽,而是一位旅居在日本,從事藝文策展等相關工作的朋友,在臉書上介紹了2019年在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舉辦的塩田千春個展:顫動的靈魂,即將在2021年5月,移師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當下即被此個展的照片所震撼,當然在藝文領域耕耘多年,擅長文字描述的朋友寫的文情並茂的展覽介紹,更加深了吸引力,感謝他拓展並豐富了我的藝文認知邊界。

[展覽簡介]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是以柏林為據點、現今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藝術家塩田千春舉辦迄今規模最大的個展展覽中以塩田最具代表的空間裝置作品為主體,以鋪天蓋地的紅線或是黑線交纏而成,透過細線千絲萬縷的纏繞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更闡述塩田對於記憶、生死、創傷、夢境的無以名狀

展覽副標名為「顫動的靈魂」,表達出塩田那內心無法言喻的衝擊,而這顫動連Covid-19疫情爆發也無法撼動那前往北美館絡繹不絕的觀展人潮,甚至因疫情嚴峻一度導致展覽暫停,爾後為因應龐大的觀展需求,更將展期往後延了一個半月,可見塩田的作品極具渲染力,能讓人產生共鳴、顫動心弦。

觀展時,深深的感受到塩田試圖將那不在中的存在,如無形的回憶、情緒、幻夢、意識、寂靜等透過作品具象化的體現出來。透過其中的十件作品自我特定的生命經驗被連結並重新喚醒,而塩田這一系列作品想要探討的是生而為人的終極叩問:我們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麼,又要去向何處?


如還沒看過1. 去向何方、2. 成為畫、3. 從DNA到DNA,這3幅作品的介紹與心得分享,可參考展覽 |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上)


[4. 來自DNA的對話]

這雙鞋曾經被穿著去上學、去約會、上班、參加重要的儀式,又或是到處去旅行,它陪伴人們度過生命中不同的場景,即使人已不復在,那痕跡、記憶與情感卻仍存在

對塩田來說,創作〈對話DNA〉這件作品的契機,是大約搬去德國柏林後,數年未曾回日本,回去後發現鞋已不合腳,但不僅是鞋,連和親朋好友的關係似乎也與往昔不一樣了。遠在柏林思鄉的塩田,開始想著什麼是家?這與印象中的家不一樣了,塩田試圖去追溯「記憶」這件事

於是她請大家寄舊鞋子、並附上一段故事,訴說這雙鞋與自己記憶的關聯,有來自婚禮、病房、鋼琴音樂會、跳舞的鞋子乃至高爾夫球鞋等等。

塩田將手寫紙條上的故事,放入鞋中,用紅線串連起彼此,鞋與鞋之間的錯置與偶遇,透過鞋子的旅程、手寫的文字來傳達它與主人的生命故事,紅線的背後意義是個人的記憶,也是關乎於與他人的記憶

女生通常有很多雙鞋,而我也不例外,不同的鞋除了因應不同場合與服裝搭配外,更是承載了記憶與他人的關聯。例如小時候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學生時代第一雙自己在百貨公司買的真皮靴子、走到半路鞋壞了,應急買的鞋等等,這些鞋銘刻著特定的人與事件,陪著我踏過不同的土地與人生場合

〈來自DNA的對話〉,2004,裝置(舊鞋、紅色毛線),日本藝術與科技博物館,克拉科夫,波蘭;2019,數位輸出,照片攝於台北市立美館展場。

[5. 不確定的旅程]

線彼此糾纏、交織、斷裂、拆解。它們總是映照出我內心世界的一角,彷彿在表現人與人之間不同的關係狀態

〈不確定的旅程〉這件作品於2016年第一次展出,300平方公尺空間,坐落著六艘金屬船體,黑色的金屬線條打造出船的輪廓,大量的紅色細線從每艘船的船心湧出,不斷綿延向上,往外擴展,稠密的細線包覆住天花板與牆面,船與船之間藉由紅線而有了交集、連結。

塩田在受訪問時曾提到:「船總是在移動,總是載著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總是在船上,準備出發但不知道確切的去向;我們的生活是一個沒有目的地的旅程,不知道要去哪裡。」,因而此作品主要是強調沒有明確方向的旅行

紅線暗喻血液和微血管,多條紅線彼此盤根錯節、交織、糾纏、斷裂等結構,則如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羈絆。這些紅線從獨立的船隻中湧現、在空中交會,揭示著在茫茫大海中乘著船隻​​,穿越未知旅程的人們,並非踽踽獨行,而是血脈相連、無論命運會航向何方,能有勇氣共同攜手面對未知旅途的考驗

〈不確定的旅程〉這幅作品,是此次展覽裡最大的創作藝術,至今為止,這觸目驚心、佔滿整個視覺的紅仍讓我記憶猶新倍感衝擊,旅途裡那不安躊躇卻又想前進的忐忑、那孤獨卻又渴望與人連結的情感,皆被一一具象化

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安與不舒適,卻反而能推進人往前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6. 內與外]

即便在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年後的現在,這個城市仍然持續不斷的蛻變,每天都有不同的面貌
當我凝視著被丟棄在柏林建築工地上的窗戶時,不禁思及東西兩德分開二十八年的歷史,想到這些擁有相同國籍、說著相同語言的居民:他們如何看待柏林的生活,又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度日

塩田於1997年移居柏林,距柏林圍牆拆除已過七年多,但整個城市仍尚有有房舍在改建與修繕。有天塩田無意間看到建築工地的後院堆放著被拆下來的舊窗戶,這些窗大多來自東柏林,她心裡不禁想著,東西柏林明明同屬一個國家,說著相同語言,過去卻被一道牆分開,不僅隔離了彼此的生活,也築起了一道心牆,而如今柏林圍牆倒下,東西德的居民又是如何看待對方?

塩田認為建築空間裡的窗戶,像是建築的皮膚,區分了建築的內外,有了這層保護,雖形成了隔閡,卻也讓人感到安全

身為日本人的她,旅居德國多年,長年在日本和德國之間來回移動,藉由來自東柏林的舊窗牆檢視自身那無法簡單分界的歸屬感

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內與外這件作品,是內還是外的界線也隨時更迭異動,常讓人分不清內與外。北漂工作多年的我,也常會分不清是要「返回」高雄,還是要「去」高雄,就像是站在一個空間,既不在內部也不在外部,而是在兩者之間,這邊界看似模糊卻又難以跨越

[7. 時空的反射]

人類肌膚是我們的第一層皮衣物是第二層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人類的居住環境——
那些包圍著我們身體的牆、門、窗,豈不成了我們的第三層皮?

塩田開始在1990年代後期,在作品中使用衣服來代表身體,衣服可視為第二層皮膚、阻隔或保護了人體的內與外,是內在生命與外在身體的延伸,也是他人與自我間的媒介

此一大型鋼架結構,兩件白色洋裝懸掛於空中,沿著對角線用鏡子分隔開,立方體四周用綿密黑線交織覆蓋。

當下觀看時,著實難以辨別看到的是實體洋裝,還是鏡面反射的洋裝,眼見為憑一定為真?看不見就代表不存在?在不同時間與空間的複雜維度下,虛實交織難以分辨

〈時空的反射〉,2018,白洋裝、鏡子、金屬框、Alcantara 黑線,280 x 300 x 400 cm,由 Alcantara S.p.A. 委託製作,照片攝於台北市立美館展場。


一個人在生命走到註定的盡頭時,或許就會消融在宇宙之中說不定死亡後並不是化為虛無、遭到遺忘,而是一場消融。從生到死並不意味著滅絕,僅僅只是消融於更為廣闊的無垠。如果是這樣,那就無需畏懼死亡。死與生原是一體之兩面。──塩田千春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1. 直擊北美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塩田千春親解作品概念:關於死亡、生命、記憶、夢境的無以名狀
  2. 回顧年度叫好又叫座「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當文化消費如此廉價,北美館為「高品質」經歷了什麼?
  3.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感動人心深入專訪
  4. 親密的前衛:塩田千春的情感空間(上)
  5. 親密的前衛:塩田千春的情感空間(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