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老子》力行.取捨

提綱


取捨之間並無定式各有所本,
準備充足又不過度方能長久。


(原44章) 原文/白話

================================

名與身孰親?

名字與身體何者更為親密?

身與貨孰多?

身體與財貨哪個換來更多?

得與亡孰病?

得到與失去哪邊造成問題?

甚愛必大悖,厚藏必多亡。

沉溺迷戀必會嚴重違規背信,

過度積藏必然招致多所損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因此知道充足準備就不會遭受屈辱,

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造成危險,

這才是可以長長久久的道理。

================================

悖(ㄅㄟˋ):違背、矛盾。

亡(ㄨˊ):同「無」。

亡(ㄨㄤˊ):失去。



詮釋


俗話說「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又說「士可殺不可辱」,似乎名字(名聲)的重要性遠高於自己的生命;又有所謂「忍辱負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說法,認為保全自己優於一切,兩方合之則是「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本章開頭便拋出名與身、身與貨、得與失之間如何取捨的難題,表明其答案並非一成不變,端視當時「象物情」條件下合理判斷。然若身處焦慮高壓下產生的恐懼慌亂情緒,則容易陷入非理性思維而做出糟糕抉擇,而此類情況又歸因於甚愛、厚藏、不知足與不知止。

甚愛按字義解釋為過度喜愛或過份強調愛。前者以迷戀、沉迷或上癮屬之,當擁有時自身沉浸陶醉其中,而在失去或面臨失去之際於自身引發極度焦慮不適,為求緩解之急什麼六親之情、道德倫常、法令規章等皆被拋諸九霄雲外,此即為大悖之由來。以愛至上則為另一個問題,無論是教育子女也好亦或對待陌生族群(如人權主張),若一味強調愛而忽視其他面向與因素,形成的溺愛必然大大違背原定目標與宗旨。

厚藏如字面所述是將資源堆積不用,這跟準備充足在概念上完全不同。第一個問題是不用,既然不用就白費了收集儲藏所花費的心力,且奪去別人原本可用的資源,故為人己兩失,而與之相反的便是「聖人無積」。其次是招引非分之想,如同熊為了蜜而對蜂巢出手一般,與其小偷小盜何不畢其功於一役?為了守護堆積的財富資源還得另費不少成本。其三為社會不滿,如前述他人資源被奪而面臨匱乏,又再其面前堆積如山空置不用,這為何又不招人恨呢?所以造成了多方面的損失。

知足即準備充足。與厚積有所不同,準備可以是策略方案、生產能力、現金流量、動員能力,也可以是結構比重調整(如產業結構)或盟友間的協調合作等,並不單指儲存物資與設備。在準備不足甚至毫無準備的狀況下爆發危機,接踵而來的便是恐慌情緒蔓延,於是乎各種急病亂投醫、請鬼拿藥單的行徑也就不足為奇了,最後還是得忍辱負重、低聲下氣地求援討饒。然而知道準備的重要也要能夠適可而止,不會適可而止便容易形成過度行為,如前述的甚愛與厚藏皆屬之,或在某方面過度準備導致了其餘部份的準備不足,因而埋下了危險因子。因此知足與知止之間亦存在取捨關係,拿捏得好則可立於不敗、長久存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