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焦慮造就了我的幸福。

那個夜晚,它又找上了我,我趕緊將門鎖緊,防止它的入侵。卻只能看著門,一點一點,被侵蝕著。


跟往常一樣,我躺在床上,桌上手機傳來群組的訊息聲,朋友們熱烈討論著旅遊行程。我仰躺著,像陷入泥沼中,身體非常重,完全沒有力氣起身查看訊息。就這樣我盯著天花板,聽著不同的聲音在腦中爭論著。

「你確定要拒絕這個客戶?他...他不會生氣嗎?」一個聲音略顯害怕的提出。

「今天他跟你殺價成功,以後只會一直要更多!」另一個聲音氣憤的回應。

「不如放棄他吧!反正都是緣分。」最後一個聲音,淡定說出這句話。

我的腦袋就這樣爭論一整晚,也讓我焦慮了一整晚。

這時的我,一定不相信未來的自己,有多珍惜這焦慮的夜晚。


後來讀到《沒有門檻的幸福》,書中提到的自我對話,我透過這樣的方式,漸漸分析出焦慮的幾大原因。

【無法接受現在發生的事實】


記得前幾年,全身剛爆發濕疹時,我無法接受,一直估狗做哪些事能改善。照做後我滿心期待濕疹消退,卻沒有改善的跡象。

當下覺得很痛苦,明明自己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會好。每天焦慮的我,反覆詢問自己。

有天不想繼續這種低落的狀態,我告訴自己:

「既然每天期待,沒有更好的跡象,不如接受它吧!至少別讓心情更糟。如果焦慮過著日子,離開人世的那一天,我一定會後悔!」

那天起我開始接受得濕疹這個事實,盡力去治療,盡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是,我不會期待結果是好的,但我知道盡力了。

接受事實不代表妥協,而是不把注意力放在無法改變的事上,看看自己還能做什麼。

【不允許自己迷惘】


對於迷惘,我的內心常有拉扯。

「這一生到底要做什麼?什麼對我有意義?時光飛逝,我得趕快想出答案!」

我急著想找到答案,卻落入了越想越焦慮的循環。

後來看了一則瑜珈上師薩古魯分享的故事,有了啟發:

有個哲學家不斷在海邊來回踱步,思索生命的意義,旁邊來了另一位男士,男士走向海,將海水舀起並倒入手上的桶子。

哲學家好奇得走向他,詢問他這麼做的原因。男士回答他要將海水全部裝到桶子裡。

哲學家聽到後大笑說:「海洋浩瀚無比,你怎麼把海洋全部裝到這小桶子呢?別傻啦!」

男士笑著回答: 「你說的沒錯,所以你怎麼想把浩瀚的生命,裝進你小小的腦袋呢?」


我對迷惘很焦慮,是由於我認為人生有一個答案,想出答案,生命才有意義。但迷惘似乎是一種狀態,而這個狀態,是讓自己體驗更多人生。或許到人生最後一天,還是很迷惘,但也因此體驗到更多事物。

只有當感到迷惘時,才想去探索更多生命的可能性,體驗更多生命的面向。


原來,焦慮想將我內心的門拿掉,只有這樣,我才有機會認識自己。

那扇門的背後,是我龐大的內心世界,以前的我躲在熟悉的小房間,有安全感,但對內心完全不了解。

很慶幸那些焦慮的夜晚,才有想了解自己的念頭,而當我更了解自己時,原本空洞的拼圖板,開始有了一塊塊繽紛的拼圖,幸福也漸漸有了完整的樣貌。



感謝你的觀看~

若喜歡文章,歡迎按讚追蹤隨筆阿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