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5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Basepara投手顧問課程評價與心得,以及我推薦的課程替代資源

    這篇文章包含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課程介紹與評價,第二部分是不想上課的替代資源。


    有關「介紹與評價」章節,介紹環節在說明課程內容跟方向;評價的話,我會從三個面向分析,分別是:

    1.對我的幫助

    2.是否推薦這門課?我認為適合報名的族群?

    3.缺點


    然後有關「不上課的替代方案」

    因為有條件上實體課的人比例大概不高,所以我會分享一點對研究投球科學有幫助的資源,你們可以利用這些資源自己學習、研究。



    壹、介紹與評價

    一、這門課的內容與方向

    1.課程的大綱與方向性

    讓一個投手變強,需要訓練的面向挺多的,

    我自己目前分成:
    1.心理、
    2.身體素質、
    3.投球專項技術(球速、控球、機制等)、
    4.球路分析與設計,
    四個面向。

    這門課主要針對投球專項技術,具體來說,主要是:

    1. 投球機制的原理
    2. 如何分析投手的投球機制
    3. 如何訓練投手的投球機制
    4. 如何規劃投手專項技術的訓練計畫

    換句話說,上完課之後將具備訓練投球專項技術的能力。


    (1)投球機制的原理

    他們歸納出的原理,主要是基於物理跟生理學歸納來的原則,基本上見解跟我差不多(笑)。

    篇幅不多,但很重要,是為了學習分析環節鋪路。


    (2)如何分析投手的投球機制

    講師的訓練哲學,有點類似這個概念:從原理推導出合理有效率的機制,再去觀察頂尖投手是否有做到、如何做到,最終確認有哪些特徵是有效率的機制所共有的,並將這些整理成檢查點。

    其中動作分期方式還蠻有意思的,主要是基於Driveline風格(但是有點變化),而不是常見論文中的六分期。(六分期:準備期、跨步期、手臂扳機、手臂加速、手臂減速、跟隨)

    這裡要記的跟理解地方很多,不過都有提供很多品質很好的影像範例,所以學會判斷的難度不高,學會之後再自己找其他影片練習就能熟練了。


    (3)如何訓練投手的投球機制

    這裡就是術科環節了,都是實操內容。

    主要是包含訓練動作和指導語兩大類工具,有一整套針對正確機制養成的流程跟工具,也有對應各種常見機制問題的流程跟工具。

    內容非常完整、深入,

    一句話:讚爆了。

    只有手套手的部分我想研發看看更好的工具,他們教的好複雜😂

    我覺得他們針對手套手的工具學習難度太高了,不管是指導語還是訓練動作都好難,搞不好訓練本身比實際丟球還難啊哈哈,所以個人覺得應該還能找出更好用的工具。

    可惜術科示範不能錄影(嗚嗚嗚為啥阿),所以我久違的使出了手機盲打技術來記筆記。那時候寫的太抽象,事後一堆筆記差點看不懂@@,像第二行的這個反向風車是什麼鬼東西阿,我到底在寫啥?_?

    Polo啊!當初為何不多加點註解呢(;´Д`)

    其中一個筆記


    (4)如何規劃投手專項技術的訓練計畫

    這段課程包含長、中、短週期化訓練的規劃、日內的訓練安排和執行細節、課前暖身與課後收尾的內容。

    基本上就是教你怎麼把前面教過的訓練工具安排成適當的計畫。

    然後他們有介紹胡智為今年開刀復出的的訓練計畫(胡智的課表由其中一位講師負責),分析與說明他們如何應對各種計畫執行時遇到的困難,揭露的資訊詳細到連數據都沒藏,超酷超帥超珍貴,竟然是實際案例的復盤啊啊啊啊啊!!!

    然後我特別強調「投手專項技術的」訓練計畫,是因為實際的訓練計畫應該還會包含體能相關訓練,不過他們的課程很少這部分的內容。




    評論:課程定位獨特,沒有競爭對手,但很稱職

    前面比較興奮,接下來平靜地講講我看到的課程特點和我的評價。

    先講結論,總體是好評。

    這門課是我所知,目前中文圈裡唯一一個針對「投手的指導者」的培訓課程,這點跟目前市場有的課程區別很大,其他市場現有的投球類課程,都是針對「投手」而已。


    而我上過的投球類課程,內容大多很破碎,缺乏系統性,通常都是某個部位的知識教一點,另一個部位教一點,既搞不清楚為何動作應該長這樣,也沒有理論或邏輯支持。

    ......而且有些還很愛擠牙膏。(可笑的是,能擠的料又不多,料也不好。抱歉,以前被盤過的經驗害我火氣上來了==)

    只要多花點心力自學,就很難再在那類課程中取得知識層面的進步。


    而這門課我認為內容非常充足,非~常好。

    課程內容有適當的廣度,涵蓋球路設計以外的絕大多數投球專項知識,但又不會野心過大,想在不足的時間內把所有相關領域摸一遍(如肌力體能領域或營養等等),最終導致「雨露均霑」,但全部領域都不夠深入以至於缺乏應用價值。


    課程有廣度的同時,又有適當的深度,他們不會在小細節鑽牛角尖浪費時間,但到了重點又都有完整教到。

    比如,他們不會試圖在一些理所當然的事情上,提供「多種」「漂亮」的證明(我超愛幹這種事),只會提供適量的證據,足以說服你即可。

    到了重點,例如針對各種問題的訓練動作與指導語,又會提供完整的進退階選項,也會分享各類教學上會用遇到的情況,並提供對應的處置方式。


    這種可以盡情沐浴在知識中的感受,十分愉悅。

    我認為這堂課很稱職,那個感人的價格並不過份,甚至算超值。




    二、對我也有幫助?對我有什麼幫助?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然後這問題不是自吹,因為有一狗票人都好奇。

    「你這摸厲害惹,去上這個還會有幫助喔?」

    答案是有。


    (1)實務上的幫助:很多教課能用的好工具

    因為我教學經驗不怎麼豐富,所以雖然很懂理論,但實務能力比較薄弱。
    (最近好很多了啦)

    像是我知道怎樣的動作算好,可是較不擅長引導選手做出來。

    這也是我去上課的主要目的,就是我需要更多工具。

    而這部份我真的非常滿意,他們給的工具又多又好用,讓我的弱點大幅進步。


    而且有些工具特別珍貴,是講師教課時,利用職業選手的體感回頭創造出來的(例如關於投球爆發時機的認知),那些工具如果讓我自己從頭摸索,搞不好一輩子都沒機會找到咧。

    這些內容對我實際教導投球機制時,幫助真的超級大,修改的效果跟速度,超級好、超級快。


    (2)理論層面的幫助:刺激我重新審視知識

    在理論層面,他們的大多數見解跟我一樣,不過還是有個地方看法跟我不同。
    (不同的地方:投球中,後腳內旋與骨盆運動,分別在彼此互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一些現象的因果關係)

    雖然很不甘心,但我目前思考跟實驗下來,他們在這點的看法大概比較恰當,可惡。

    但還好有來,不然不知道我自己啥時才會發現。


    這事在我研究人體的專項運動時挺常遇到。

    因為人的結構不是完全自由的,做不到真正最有效率的機制。

    所以我們只能找出,人類做得到的動作中,最有效率的機制。

    有這層限制,權衡的因素就很複雜,歧見就很豐富且多樣,
    (不過我認為大多都有標準答案)

    所以自己想時常常弄錯東西,又不容易發現。


    因為我本來認為我對投球機制的已經十分瞭解,所以心態有點飄了,這次錯誤某種程度上,刺激我重新從更基本的角度研究與詮釋投球機制,試圖找出更恰當的見解。(還沒弄好就是了,敬請期待我之後的文章:P)

    所以這課不管是理論還是實務層面,對我來說都幫助巨大。




    還有一點要注意,他們的價值不光止於「課程內容本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價值:省時間

    因為他們已經把內容整理成一個系統,所以學起來很快很方便,上過課的話,就不需要自己從頭摸索知識,省了一坨拉庫時間


    時間管理有一個很大的重點。

    不是只是把時間用好用滿,或是有效率的完成工作。

    最重要的是,

    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地方。


    這同時也是好課程能帶來的價值

    就是不需要浪費時間解決老早有好答案的問題上。

    反而能將多出來的時間,用來解決一些重要,但未被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為何我非常積極分享我的見解,即使有非常多人震驚或困惑「這免費也能看?」。一方面是我自認腦袋不算差,所以有自信不會因為分享而被大部分人超越;另一方面則是,如果有人比我聰明,那他就不該浪費時間解決我解決過的問題,反正我不分享,他也能超越我,而我分享了,他就可以超過我,走在我前面,而我能跟在他屁股後面,走的比我閉門造車快。


    回到問題本身的總結。


    這課程對「我」這個已經很了解投球機制的人來說,現在幫助最大的就是,提供一堆訓練實務上的好用工具。

    實際用在現在的投球機制教學上,效率立刻變好非常多。

    對於我未來持續研究投球科學,也提供了極佳的刺激,挫了我的銳氣,刺激我重新以適當的角度審視與探索學問,能更接近真理

    同時節省我許多時間,讓我能專注解決真正重要的問題。(當然這些「重要的問題」是我自己的秘密,暫時保密,嘻嘻)




    三、推薦報名嗎?誰適合?

    這堂課我認為品質很到位,不過推不推薦還是得看族群。

    我覺得有三種人非常適合

    1. 已經是棒球教練,
      但是覺得自己教的稀巴爛,從來沒有幫助到選手的人/
      覺得自己教的不錯,不過還能變得更好的教練
    2. 別的領域,尤其是體育類的教練,
      例如體能教練,或是重訓教練之類的,又有興趣教棒球的人
    3. 有錢又有閒的棒球愛好者(包含球員),
      可以只是因為興趣就花萬把塊,還能在短期內空出兩個週末來上課的人

    這段應該沒啥好解釋的。

    適合的原因,不外乎現實條件允許+對課程有需求

    當然,別忘了,最後一章我還會分享一些替代資源,給沒辦法上課的人參考

    總之,至少就這三類人而言,我推薦他們去上,

    因為這堂課可以確實滿足這些人(可能就是正在讀文章的你們)的需求。


    四、缺點

    我竟然不只說好話?!想不到吧~

    講缺點之前,我先把優點補完


    除了我上面講的優點以外,
    作為一門課程,丙級投手顧問的其他面向也做得非常好包括但不限於:

    1. 講師的表達能力很好,內容十分好懂
    2. 課程內容乾貨滿滿,分享很多必須有大量訓練經驗才能淬煉出的珍貴資訊
    3. 課程的架構恰當有條理,可以當作投球科學知識樹的基礎,可供自己延伸探索、研究,因為他們的架構沒有太多需要自己花心力修正的地方
    4. 教室有冷氣(教學科的教室,教術科的地方沒有),很舒服XD
    5. 上課氛圍融洽
    6. 應用價值很高,不會上完之後不知道知識這些該怎麼使用

    上「學科」的教室


    然後就是萬眾矚目的缺點啦,主要有兩個:

    1.簡報跟課本有時對不上

    好像是印的時候沒溝通好,結果有些頁簡報更新了,但課本沒有,或是順序不一樣。


    課上一上,翻頁時就會遇到:
    「欸?!這啥??怎麼跟投影的不一樣??」、
    「挫賽,現在在講的在哪啊...」
    的情況,然後就會錯過幾秒內容,有點困擾😅(其實非常困擾=︿=)


    2.bp租的泰山體育園區場館,廁所很臭,一堆煙槍,很多煙味

    這缺點不算課本身的缺點啦......,

    但是最好做好心理準備,那裡根本是二手菸派對。


    我相信有打球的大概知道,棒球人口的抽煙比例奇高無比。

    很多帶小孩上課的家長,就在訓練區(術科教學就在那)的門外痛快吸煙,然後訓練區的門是塑膠簾,那個煙味就暢通無阻灌進去。

    加上風向、構造、吹風機的關係,煙味進來就很不容易散掉。

    只要運氣好,那邊真的是直接變二手菸派對。


    廁所也是,有時候會有人在廁所裡面抽,
    (明明不到十公尺就是戶外)

    高濃度煙味再混著尿騷味,廁所直接變毒氣室。


    習慣的就沒差啦,反正我一輩子都不會習慣,而且習慣了也不代表無害。

    不過這點可以忽略,可以當作養尊處優天龍草莓小孩的抱怨¯\_(ツ)_/¯

    還好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有實體門的教室上課,不然我可能活不到現在......也沒有這篇文章了......。




    五、題外話

    這段是分享一些阿哩不搭的東東。

    0.跟課程無關的缺點:照明不足、燈光頻閃嚴重

    明明是要很常用高速攝影的場館,但照明卻不夠亮...,幀數從240FPS開始影響就很明顯,超糊,噪點多到爆。

    而且因為有頻閃,慢動作影片會一直閃爍,只要仔細檢視影片,眼睛就超不舒服,阿又不能不仔細看,而且頻閃不只有交流電造成的固定頻閃,可能還有永康型頻閃/閃爍(電壓不穩),有時候閃爍程度會影響到肉眼,球很難接,會突然消失。

    齁,無頻閃燈管又不貴,換一下ok的吧~拜託換一下啦。

    對,我只是在抱怨明顯跟課程無關的東西,哈哈哈。

    1.我如何榨乾這堂課的價值

    分享一下我上課前的準備跟一些思考模式,我如何設法榨乾這堂課的價值。

    (1)預習

    我有先去找課程表上提到的講解主題,然後去讀相關資料。

    因為對主題有初步認識或了解,上課聽到陌生概念時理解會比較快,卡關機率比較低。

    如果卡關,也會影響到當下講解的其他概念的理解,會很麻煩,我想避免這種情況。

    另一方面,有預習,就不用隨時將全部心力放在講師的講解上,可以抽空做下面兩件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


    (2)注意跟自己想法的差異

    這也是預習的功用,沒有預習,自己就是一張白紙,自然無法有什麼見解。

    而見解可以被用來交流,能促進自身知識發展。

    我有先用自己預習時學到的內容,考慮實際訓練的需求以及我原本的知識,試著想出實務運用的方法。

    這樣講可能很抽象,舉個例子。

    我上課前有先讀週期化訓練的原理與方法,再配合我所知道的投手訓練需求,試著思考該怎麼規劃投手的週期化訓練菜單。

    然後是注意「差異」。

    每個人的見解都會有差異上課時我特別關注這種差異

    因為差異有時源於較底層的思考模式或決策方式,畢竟講師有非常強大的學理基礎跟實踐經驗,所以他們如何看待知識、如何思考與運用知識、他們的思考與決策方式,對我來說很珍貴,而我可以從這種差異去窺探我跟講師的思考異同,並琢磨、汲取價值。

    延續剛剛的例子,我在思考週期化訓練時卡在一個問題上。

    手臂,跟軀幹+下肢,適應刺激並發展的速度應該不同。

    如果在針對身體結構訓練時,讓全身都以各自最快的速度發展,是否會讓「手臂的風險承受力提高速度」,跟不上「投球風險因為下肢與軀幹成長而增加的速度」?

    假設前提成立,這種時候該怎麼辦?

    是減緩下肢軀幹的訓練進度與刺激,配合手臂發展嗎?

    還是只能承擔更高的風險,追求最快的運動表現成長速度?

    講師的回答就簡單暴力、一針見血:

    運動員最終追求的,就是讓身體盡可能有最好的運動表現。所以無論在抵達身體極限之前,如何延緩手臂以外部位的發展,最終達到體能天花板時,手臂的風險承受力相對於風險的增長仍然不成比例,所以他不會在我考慮的點上調整,而是確保訓練計劃有讓手臂從疲勞中恢復的機會(例如適時安排減量期等)。

    很簡單就解決了我的疑慮,這就是彼此思考模式與見解差異所能提供的價值。


    (3)思考、質疑、提出問題

    學習的效果要好,必須要「主動」學習。

    對我來說,時刻思考、質疑、提出問題,就是能讓自己處於主動學習狀態的手段。

    思考以保持主動,質疑以找出理論盲點(對方的,或說自己的),提出問題以討論與溝通,並在知識上取得進展。

    這樣做讓我對內容的記憶更好,也讓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並且恰當。

    例如下面是為上課時想到的問題,為了避免恍神去想問題結果錯過上課內容,我會先記錄下來,然後繼續聽課。

    上課時想到的問題

    當然,這些目的不一定是要拿來問人的問題,也可以是自己好奇的東西。

    以上三點是我有想到,我會為學習(報名上課也是學習)做的準備,這次上課也一樣有。




    2.這是我自己好奇過的問題,「投手顧問」課程這名字有什麼特別意涵嗎?投手教練適合報名嗎?

    其實不用特別在意,因為課程內容講白了,就是投手教練應該要會的內容。

    硬要說的話,我認為球隊的投手教練,最主要在做的事常常變成確保球隊正常運作,而非讓選手健康、成長到極限。


    (如果不要講漂亮話,我認為有一些球隊的投手教練做不到後者)


    這種「職責與職稱對不上」的微妙現象,讓球隊球員變強的需求無法被滿足。

    所以這個責任,就有點被「外包」給球隊外面的私人訓練機構或教練。


    (有的是球員自己找,有的是球隊整坨送來)


    而這個被外包的教練或單位,就變得像是顧問一樣,要給予前來求助的球隊或球員建議。

    主辦這門課的Basepara,就是這種常常「接到外包」的私人訓練機構。

    我猜這是為了裝逼行銷以外,名字這麼特別的另一個原因,因為這就是他們平常的角色之一。



    貳、不上課的替代資源

    我從前面提過的四大面向分別推薦。

    基本上我分享的都是書,會加上一點推薦理由。

    我沒辦法推很多本,畢竟我研究的還不多,不過要全部讀完絕對不會輕鬆的啦(笑)

    因為這些書本身不是有關投球科學,而是投球科學的「地基」,所以我會建議在閱讀時,務必時刻思考該如何將書中內容應用到投球,這樣有助於你讀完不會腦袋空空。

    比如看到動作控制理論的不同假說,因為你想著如何運用到投球,所以你可能會想到調整投球機制時,是不是某些情況有些環節可以一起調整?怎麼把想要調整或分析的動作拆解成更小的動作單元?等等的答案。

    而不會看完之後變成:「喔我好像懂了很多冷知識,但好像跟投球沒什麼關係啊」

    請時刻抱持目標,主動學習。




    心理

    心流

    這本是我這次推的裡面唯一一本沒讀完的,但我認為這本值得推薦一讀。

    很多人講心流,只提到這狀態對於人生產效率的提升,但這本書我認為重點在於心流帶來的幸福感,以及如何處於正向的心理狀態(不過還沒讀完就是了,目前的心得)。

    無論是生產效率提高,還是正向的心理狀態,都對於運動表現與健康有極大幫助,所以我很推薦這本。

    雖然我有讀心理學相關的書,但比較多是決策之類的,這種有關內在狀態的我實在學藝不精,所以只有辦法推這個。




    身體素質

    1.NSCA運動科學


    這本是對於運動科學的各個面向都有提及,廣度非常全面,深度中等。

    從個人週期化訓練到團體週期化訓練、負荷監控與管理、各個生理指標的判讀、統計數值判讀等等都是書中範疇。

    不只可以用來建構運科知識樹,也能當作未來想深讀時的參考路標。

    難度中等,不會太難,但是要讀很~久很久。

    缺點是有些章節的翻譯品質有點差。


    2.運動生理學 林正常 (目前最新應該是修訂五版)

    人體是透過許多精妙的機制維持運作並應對刺激的。

    運動生理學,就是在探討人體面對運動這一刺激時的生理現象。

    比如:

    肌肉的微觀構造長啥樣?

    肌肉如何收縮?

    為何長度不同時肌肉可產生的力量不一樣?

    肌肉如何適應刺激?

    等等問題與其答案,都是運動生理學的範疇,同時也是構築訓練的基礎原理,自然需要了解,也有助於未來優化與改進訓練時不會偏離本質。

    這本算是入門,讀起來不會太難,但是不夠全面與深入,我是建議讀了之後可以再去針對細項查找資料,各自深讀。


    3.運動員增強式訓練解剖精解

    增強式訓練很接近投球的需求,而且遠比其他訓練方便,只是網路上這方面資訊較少(想必重訓之類的),這本則提供了現成的一堆增強式訓練動作,而且訓練效果解釋的很清楚,所以很推薦。

    雖然不是針對投球書寫的,但值得一讀。




    投球專項技術

    1.國高中範圍的物理(力學與運動學)

    喂Polo,說好的基本都是書呢???第一個就不是書啊?!

    我是建議把國高中範圍物理學好啦,這個是最基礎的,先了解物理,知道身體結構比較有意義。

    但是我說的是範圍,而不是課本上的內容就好,你要好好理解範圍內提到的概念,而不是把公式背起來。

    這裡我很推薦三篇文章,在回去好好讀物理之前可以看。

    如何看懂物理公式 ( 一 ):定義篇

    備用網址:https://pb.ps-taiwan.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55

    (方格子的超連結有時候會自己失蹤所以放備用連結)

    如何看懂物理公式 (二):定律篇

    備用網址:https://pb.ps-taiwan.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56

    如何看懂物理公式 (三) :以數學運算取代邏輯推理

    備用網址:https://pb.ps-taiwan.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57

    然後做個心理建設,一開始看不懂也沒啥奇怪的,如果能一開始就看懂,那物理就不會有一堆人覺得難了。

    不要因為看不懂覺得羞恥或挫折,慢慢來,將每一個因為所以之間的邏輯一步一步搞懂。(因為所以這兩個詞不一定會寫出來,重點是每一步有推導的環節都要搞懂)

    有不確定的就可以查google,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問也可以直接把你困惑的點拿去問claude或chatgpt(我是比較推claude啦)。

    當然,他們說的不一定對,不過可以參考,重點是可以從他們的回答得到相關資訊,再把那些資訊拿去餵google。

    也不用因為自己學的慢就自卑,人的價值不是用這衡量的。


    2.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 胡名霞 (目前最新應該是第五版)


    啊哈,這本肯定是要推的,這本五告讚。

    了解人體怎麼產生動作,你才能針對動作的不同元素,規劃恰當的訓練。

    如何才能順利引導人做出並學會動作?

    人體在發生並學習時會發生什麼事?

    弄懂這些問題,才有機會進一步優化訓練選手動作的流程,並發想出更好的訓練動作與指導語。

    這本我是建議全部讀完,每一章都很有價值,並且都對實操非常有幫助。

    之後我也會整理這本的讀書筆記跟心得:D


    3.物治精選2肌動學與生物力學


    這本我是當工具書,畢竟大約只要了解物理學跟身體結構,就能推導出大部分肌動學跟生物力學的知識,這本就是提供現成的、整理好的結論。

    只是有時候要溝通跟查資料...還是需要知道組織的名字,所以我比較常用來當查閱用的工具書。

    然後我買的是林佳葦編纂的。




    球路分析與設計

    這方面的資源有夠少,沒書可推,但還是有些值得一讀的資料。

    先推我自己的,嘻嘻。

    雖然我寫過蠻多篇球路設計相關的,不過我認為以下兩篇最值得讀。


    棒球球路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球路設計

    這一篇是介紹有球路設計主要依賴哪些空氣作用力?他們的原理是啥?然後他們如何作用於球?


    Seam-Shifted Wake /縫線偏移尾流的名詞誤用與濫用,以及我的用詞調整

    這篇是我對用詞有潔癖,不順眼所以提出的意見阿哈哈哈


    然後是推丙顧其中一位講師的社群,他會在上面分享東西:

    https://www.threads.net/@haoche_tseng

    他休賽季在threads上分享很多球路設計的東東,很猛,超猛,我很期待今年球季結束之後他又會分享啥。(主要是休賽季跟春訓他會幫職業球員弄)

    https://www.instagram.com/haoche_tseng/

    IG也會分享內容,不過我推薦注意他的現實動態,懂得都懂。


    講到球路分析與設計,當然還要提:

    baseballsavant

    https://baseballsavant.mlb.com/

    大聯盟的數據都在上面了,這是寶藏,好好挖掘吧!




    Bonus


    如果這串書單只選一本推薦,我會選這本。

    人類實在很擅長給自己找麻煩。

    在增進教練技能、經營社群之類的路上,都很容易隨著努力迷失自我,開始到處比較、製造焦慮。

    別忘了自己的本心。

    自己在乎的到底是什麼?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自己而言,什麼才是幸福?

    不要迷失在群眾的聲音中。

    這本有助於你沉澱心靈,反躬自省。

    對我來說,人生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上面任何一種知識或技能,不過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別忘了這點。




    上面的資源雖然都很棒,但一樣有許多觀點可議,當然,我的文章本身也不例外。

    所以,最後以我的口頭禪為本文作結:

    獨立思考並判斷

    希望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我除了你現在所在的方格子,還有

    IG、

    FB

    Threads

    歡迎追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