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姨婆86歲了,前陣子跌了一跤,這一跌雖沒有摔斷骨頭,但也讓全家嚇得人仰馬翻。
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樣子著實嚇人,額頭上腫了一個大包、半邊臉都是瘀青紅紫色,拿著枴杖還是巍巍顫顫、氣喘吁吁,抬腳跨過門檻十分吃力。雙腳的感知能力異常,連門內外的地板材質不同都無法辨別,對她來說,短短一段從門口進來的路,處處都是障礙,看起來真是觸目驚心。
優雅是天生的基因,不准一旁的女兒攙扶之外,連背包都堅持自己揹。
好不容易讓她坐下來,我彎下腰,好讓她的視線跟我平行
「姨婆,您最近好嗎?有沒有什麼事讓您很困擾」
「我覺得最近都走不好!」
(誒妳這樣不止是走不好,根本很危險...)
女兒在一旁叨叨絮絮地說著:
唯一管用的右眼因為眼皮下垂,遮蔽視線,只剩有白內障的左眼,幾乎沒辦法用視覺辨識物體的遠近、地面的高低;左膝開過關節置換,術後完全不做復健,左腳明顯肌肉萎縮;老太太說她中學畢業之後就不運動,因為流汗不適合優雅的女性形象(哈)。
更有甚者,老太太還是每天抽菸的老菸槍,所以過敏咳嗽、容易喘,用盡全身力氣維持平衡讓原本就費力的呼吸功雪上加霜。
跟大部分的老人一樣,身體的零件已經老舊,過去也許還能維持基本的功能,但一次的跌跤就可能讓所有問題原形畢露,身邊的家人通常會說,以前還能獨自去市場/找朋友聊天/帶孫子,一次小手術/在家中跌倒/感染住院後,再也無法出門。深居簡出的結果,功能的退化進入極難打破的惡性循環。
遇到這一類患者時,選擇治療的先後順序很重要,在雜亂龐大的問題中抽絲剝繭更是關鍵。
86歲的姨婆整體神經的功能降低、全身的肌肉力量不足、心肺耐力有待加強、下肢筋膜有許多痛點、關節僵硬,老煙槍的她當然核心呼吸肌運作不佳,呼吸的節奏容易紊亂。
面對眾多需要排除的障礙,我決定先確保「行走安全」,及消除「頭上的腫包」。
行走安全刻不容緩,肌力的建立需要時間,一開始的切入點是本體感覺及輔具,先放鬆從下背到雙腳的筋膜,解開長期綑綁感覺神經四周的束縛,就可以一定程度地找回神經功能,再加上適當的輔具使用,那一天我們讓行走安全從需要照顧者攙扶,到只需要監督輔助。
我花了不少時間處理頭上張牙舞爪的腫包,在旁人看來也許不是最影響功能的問題,卻是愛漂亮的老太太最在意的部分,腫包消了之後,姨婆對我的信任便水到渠成,接下來對我教她做的運動不再排斥,實在非常划算!
高齡者的治療是一門藝術,藝術需要知識,以及朝正確的方向努力,除了專業,以長者為出發,理解他們的人生,才能一起朝正確的方向前進。